毒清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溃败
从第一艘运兵船到勃生开始,英吉利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就在勃生扎下了三万人马,而且英军的攻势还不至于此,莫塔玛那边有一万英军登陆,孟加拉那边,也有一万英军,沿着海岸而来。
五万人马,虽说分成了三路,但实际上只有两路,缅甸境内,在勃生集结,而莫塔玛的那支队伍,却是在等在他们的暹罗盟友。
三路人马,杨猛的人手探过,英军只有一万多一些,剩下的全是阿三,但有了英军的配合和指挥,相比缅军还是很难抗衡英军的。
东南半岛的国家,虽说在百余年前,就用上了火器,但他们的战法,与大清绿营的战法差不了多少,这样的结阵对敌的战法,对上英吉利,胜少败多啊!
“也不知徐子渭那个丑军师会用什么样的法子,这一战虽说必败,但也不能败得太惨啊!”
想想缅军的战法,杨猛不由的担心起徐子渭来了,徐子渭出发之前,杨猛并没有详细的给他解释战法什么的,这次阻击战也只能算是一次练兵,让徐子渭按着自己的法子来,杨猛要的只是经验而已。
“爷,不必担心,徐先生还是很有谋略的。”
正在给杨猛捏着肩的索朗白玛,温声劝了杨猛几句,何必为没影的事情忧心呢?独处,对男人和女人来说很不错,可以培养一下私密的感情,两人之间现在就有一种蜜里调油的感觉了。
“谋略?那是咱们的眼光,在英吉利人的眼中,或许就是愚蠢的表现,东西的好坏拿出来比比才知道,不比永远都觉得自己的东西是好的。”
杨猛的心里确实很担忧,大军团作战,是自己的弱项,也是新军将领们弱项。
尤其让人担忧的是。徐子渭这次带过去的傈僳族新军,他们与云南新军的训练方法还是有些不同的,因为某些原因,傈僳族的新军。做的只是军事训练,而云南的新军,除了军事训练,还要学习各种西洋的军事著作。
差别无处不在,若论战力,傈僳族的新军并不差,若论文化水平和军事素质,他们与云南的新军一比,就差了好多。
英军登陆的初期,必然是试探。这段时间杨猛并不担心,徐子渭和乔孤乃,除了两万五傈僳族战士之外,还有五六万的青壮,双方互相试探的时候。两人应该可以应付,怕只怕英军动了真格的,两人的军队一触即溃啊!
虽说这两万五千傈僳族战士,充当的是督战队的角色,但前方溃败,很可能也导致后方溃败,这事儿杨猛听得多了。
“爷。你现在担忧也没用,不如等情报来了再忧心。”
“嗯!也对,那咱们就等着他们两人的情报。”
登陆、整军、对峙、试探,徐子渭和乔孤乃的人马,确实拖住了英军前进的脚步,别小看这几天的时间。就是这几天,才让缅王安然退回了卑谬,缅军的主力开始在米实塔,防备英军的进攻。
“来来回回,就是这么几句话。这都半个月了,除了双方互有死伤之外,就没有别的消息了吗?”
半个月的时间,英军全是在试探,你来我往,徐子渭乔孤乃两人,付出了几千人的死伤,愣是没有对英军做出有效的评估,这么打是不错的,可以一步步的磨练那些青壮,可杨猛要的不是这个,他想看看英军的真实战力如何。
还有一点很重要,试探是相互的,徐乔两人在试探英军,英军同样也在试探这支所谓的缅军,一旦试探完了,恐怕就是徐乔两人败北的时候了。
“爷,您不是要看看两人的本事吗?无非有五六万缅甸人到这里,杨猛也大体弄清了战败的原因,战场上的三人判断失误,以为来自孟加拉的英军骑兵,不敢深入,没想到人家拖延时间也是计策,等的就是孟加拉的这支骑兵。
被包了饺子,还能做出如此果断的抉择,也算徐子渭是个带兵的材料,九千人的损失,虽说让人心疼,但也算是试探出了英军的自信心,一万骑兵就敢挡八万多人的退路,这英国鬼子好大的气魄啊!
“那九千人全军覆没了?战局你们看过了吗?英军的实力如何?”
九千人的损失,摊在杨猛手上的有六千,这对山城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但放在云南或是四省,也算不得什么。
九千人的战局,是杨猛最关注的,败了不要紧,只要能总结出经验,这就是好事儿。
“那九千人用的都是褐贝丝,在射程上就差了一截,英军也利用了这一点,在五十步之外射击,近三千人就是这么没得。
之后咱们的人,也想出了对策,用尸体垒起了工事,英军只能硬打了。
英军的骑兵,很厉害!剩余的六千多人,很难给散乱的骑兵,带来有效的杀伤,而骑兵从侧翼的攻击,却很是犀利,大部分人,都是死在了骑兵手里。
剩余的千余人,与英军打了一场肉搏战,咱们的人几乎全数阵亡,但肉搏之中,却打退了英军的五次攻势,在肉搏上,咱们并不差!”
徐子渭说的这些虽说有用,但不是杨猛关注的重点,大军团的调度,才是杨猛关注的东西。
九千人的数量,也算是不少了,先是被英军在武器上蹂躏了一把,后又被骑兵冲破侧翼,这是战略上的问题,临场指挥的将领,战略上失误了,不然有了工事的步兵,即使遇到散乱冲锋的骑兵,也会给骑兵造成很大的杀伤。
九千人马全军覆没,战略上的漏洞,是主要原因,若是这九千人,就地建造土木工事的话,绝不可能轻易的战败,没有对战骑兵的经验,看来是新军的一大缺漏。
“不说这些了,经此一战,你有什么收获?”
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了,杨猛也不打算深究此事了,大部分人能退回来,已经算是幸运了,若是徐子渭处理不当的话,这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得血染沙场。
“咱们的人马是千人一队,英军也是一样,但英军队与队之间的配合却优于我军,进退之间法度森严,这也是九千人战败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英军很擅长利用自己的优势,枪械的射程不同,他们第一时间就能发现利用,这是咱们有缺漏的地方。”
徐子渭的分析虽说还是有些片面,但能有这样的说法已经不错了,看来这小子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将此次战事,做全军的沙盘推演,看看有多少种胜利的法子。
将山猴子的人,布置在米实塔附近,咱们败了,下面就看缅军的了。”
傈僳族的新军,这一仗打的全无章法可言,换做是勐腊的新军,结局虽然依旧会败,但是他们给英军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杨猛明白,这一仗败就败在了指挥上,若是没有徐乔杨三人的判断失误,这九千人就不会死了。追究责任还是次要的,记住这次教训才是最重要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