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狼骑 - 第四百六十七章 十二道金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那大汉若是施大勇在场,便可一眼看出此人正是左良玉。

    当日左良玉奉昌平总兵尤世威之命率300兵赴援关外,大凌河一战,左良玉趁风向利于明军奋勇追击金军,其后风向陡变,又是其一马当先撤退,速度不比吴襄等人慢。

    逃回锦州后,左良玉原是准备率残部逃回关内,却被施大勇拉着一起保卫锦州。左良玉将没施大勇猛,兵也没施大勇多,要是不答应施大勇当场就能火拼了他,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城助战。

    施大勇进京报捷南下平登州之叛,左良玉亦因锦州之战功绩提为昌平副将,领2450昌平兵往河南平叛,因其部参与过大小凌河之战及锦州之战,战斗力比之河南本地官军要强出不少,因此剿灭了不少流贼,在河南地名气颇显。其本部昌平兵军纪也甚是严明,当地士绅颇是赞赏。

    (作者注:左良玉军纪败坏在其本部昌平兵覆没之后,日后几十万左部皆流贼、土匪、兵痞组成,良家子弟不多。此时左良玉也算是一员良将,心中有君父。)

    凭着在河南所立的功劳,左良玉原是大有希望升任总兵官的,可惜他的朝中后台侯询得罪了首辅温体仁,在他的晋升上失去了发言权。其后左良玉又被五省总督陈奇瑜从河南调到陕西巡抚练国事麾下,成了名符其实的客军。

    练国事对左部并不重视,只将左部当炮灰使用,有功劳练国事麾下将领领,有过错却要左良玉,只劝道:“万岁爷,已是亥时了,该歇息了…”见崇祯瞪了眼睛,赶忙收住嘴。

    “你见朕什么时候睡这般早了?”

    “万岁爷这几日进膳比平日少,皇后和贵妃两位娘娘都叮嘱奴婢,万万不可忘了给万岁爷提个醒儿,以免太过劳累。奴婢见万岁爷批完了折子……”王承恩说着眼圈儿竟有些发红,皇上这些日子来确是苦了。

    崇祯听他啰嗦,摆手道:“朕沒说不歇息,想到外面走走。”

    王承恩听了,破涕为笑,忙不迭说道:“奴婢去喊当值的侍卫。”

    “不必了。朕就在外面露台上走走,”崇祯一边说着,一边迈步出门。

    新月早已隐去,只剩下满天的星斗,闪烁不已,银带子似的银河横亘长天,像是一大袋散落的珍珠。

    淡淡的雾气将四周的宫殿楼阁笼罩起來,朦胧中越发显得无上的尊严。

    崇祯走到露台右侧的那座鎏金铜亭前,伸手摸在亭措不满。

    王承恩有些诧异,内阁说的是实情,怎的万岁爷却不满呢?

    见王承恩面露不解,崇祯叹了口气,问他:“这仗真是咱大明的军队打的吗?”

    “这”王承恩吱唔起来。

    “朕连人都召不回来,拿什么趁虚攻打,说得倒是好听,除了施大勇的锦州军,朕还有能和东虏打上一仗的兵马吗?”

    一想到自己派了几拨人去召施大勇进京,却都是石沉大海,崇祯不由更加动怒。他不是宋高宗,施大勇也不是岳武穆,可现在发生的事情却又和那两人极其的相似,这让他感到无力。

    王承恩不敢说话,站在那默默的看着崇祯。

    平静之后,崇祯转过身来,问道:“曹化淳回来了吗?”

    “已到通州。”

    “人一进宫,就叫他来见朕。”

    “是,奴婢记下了。”

    王承恩点头应下,心下揣磨曹化淳到江南究竟是干什么去,回京后又会和皇帝说什么,却听

    远方传来“当当当……”的声音。

    三声云板响亮,崇祯心里一紧,在一旁掌着宫灯的王承恩也是脸色大变,快步朝乾清宫通往养德斋的拐角处跑去。

    这是崇祯早就立下的宫规,倘若夜间有十分紧急的军情文书,不论什么时辰都不能延误,必须赶快启奏。

    内阁、通政司、司礼监夜间长年轮值,当值的内阁大学士、秉笔太监接了紧急文书,便到拐角处敲响云板,值夜守候的太监宫女接过送到崇祯寝宫门外,交与在寝宫外间值夜的太监宫女,到御榻前跪呈。

    崇祯接过牛皮封套,连扯两下,才撕裂一条小口儿,拆开來,抽出文札,在灯下展读,不禁笑逐颜开,仰天叹道:“十年剿匪,毕其功于一役。陈奇瑜果然不负朕望,将反贼们都困在了车厢峡!”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