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保安团 - 第四百九十五章 马家峪之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冀东,抚宁县。一支小部队正在向北侦察前进。他们是冀东第十二团特务连,由潘家峪复仇团改编而来,大都是潘家峪以及周边各村落的子弟兵。

    41年的时候日军在潘家峪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所以这些子弟兵们几乎个个都跟日本鬼子有血仇。尽管部队成立的时间短,可大伙儿一心复仇,训练极为刻苦,已经是十二团最强的一个连队了。

    抚宁县是河北省最东面的一个县,过了抚宁就是辽西。由于日本关东军的强势,冀东军区这几年一直都在关内发展,没能向口外踏出一步。

    此次根据第二战区的统一部署,冀东军区终于下定决心,派出军区主力第十二团相机挺进辽西地区。用郑卫国的说法,这叫投石问路。他的嫡系第63军已经秘密集结在三分区,随时准备向冀东发起猛攻,一举切断东北和华北之间的联系。

    “连长快看,鬼子!”

    特务连连长方光兴忙拿起望远镜,果然,前面的小河边上一大群日军士兵正光着屁股在河里洗澡。枪枝都架在河边,一个分队搭成一个枪架,衣服也是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岸边的石头上。

    冀东这地儿,冬天冷得很,不过夏天却也不比江南凉快。加上日本人又酷爱洗澡,出现这一幕也就不奇怪了。

    “好家伙,这得有半个中队的鬼子!”副连长王胡子眼神里闪过一丝仇恨的火焰,低声问道:“连长。打不打?”

    “打!”方连长从牙缝里蹦出一个字,沉声道:“潘家峪乡亲们的仇还没报呢!”

    “一排从上游包抄,三排去下游扎口子,二排跟我上!”方光兴连长很快做出了决断,这些鬼子一个也没打算放过!

    抗战史无疑是一部惨痛的历史,可要说这里面哪个地方最惨烈、最悲壮,那无疑是冀东。

    第一,时间最长,别的地方是八年抗战,冀东是十年(东北在42年之后基本就没有有组织的抗日武装了);第二。条件最险恶。是唯一一个鬼子比伪军多,敌人比老百姓多的地方;第三,杀戮最惨痛,是唯一一个被日军制造无人区的地方。潘家峪惨案仅仅是一个缩影;第四。战斗最英勇。是唯一一个军区副司令(包森)战死的地区。部队前后几次被打散,又几次重建,屡败屡战。最为顽强,全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可比。

    所以这个地方的部队也养成了独特的战斗作风,那就是狠!不狠,部队就无法生存。

    “打!”见一排、三排已经包抄到位,方连长立即拔出驳壳枪,朝天连开三枪,然后大喝一声,亲自率部扑了上去。

    “同志们,跟我冲啊!”

    “为潘家峪死难的乡亲们报仇!”

    ……

    “八路杀过来了,决,准备战斗!”

    惊慌失措的日军慌忙从河里跳了起来,试图冲上岸边取枪。可是那个地方早就被战士们盯上了,每个枪架都有一挺机枪重点照顾,很快,枪架前就躺了一圈尸体。

    “杀!”

    也就两三百米的路程,战士们边打边冲,很快就杀到了河边。说时迟,那是快,复仇的刺刀已经捅入了敌人的胸膛。残余日军吓得在河里拼命逃窜,跌跌撞撞地,不时被河里的石头绊倒。

    一名日军士兵连滚带爬,好不容易才逃上岸,没想到刚一回头就吓得魂飞魄散——在他身后,王胡子的鬼头大刀已经高高举起。

    “我的投降,砍头的不要!”日军士兵吓得双手抱头,大声惊叫起来。

    “小鬼子,还潘家峪乡亲们的命来!”

    大刀从上而下,只得哗啦一声,小鬼子的人头已经落地。王副连长杀得性起,又朝鬼子多的地方冲去,一柄大刀上下飞舞,只砍得血肉横飞。

    “副连长,连长命令你带一排负责掩护,二排打扫战场,三排负责搬枪!”

    王副连长看了看那几堆枪,兴奋地嚷道:“好,俺知道了,一排集合!”

    部队刚刚集合,日军的大部队也出动了。好家伙,黑压压一大片鬼子就从东面和北面过来了。特务连的战士们吓了一跳,赶紧带上缴获往回跑。好在他们都是本地人,熟门熟路,很快撤进了山区。回头一看,嚯,至少有两千多日军正穷追不舍而来。

    王副连长吃惊地说:“咋会有这么多鬼子?”

    方连长忙道:“我咋知道?快,豹子,你马上回团部报告,就说鬼子大部队过来了,有两千多人。”说完赶紧率部继续转移,想报仇,就得留有下有用之身。

    一气跑了二十里路,特务连终于跟团主力汇合了。不过形势尚不容易乐观,因为那群鬼子根本没有罢手的意思,还跟在屁股后头呢!

    几名侦察员气喘嘘嘘地跑了回来,汇报道:“报告团长,鬼子又追过来了。据我们侦察,足有两千余人!”

    “两千余人,差不多就有大半个联队了!快,去把方光兴给我叫来。”

    听完侦察员的报告,曾克林团长忙把方连长叫来,问道:“从哪儿招来这么大一群鬼子?”

    方连长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迷惑不解地说:“俺也搞不明白,鬼子在热河和辽西没驻多少兵啊,这么大一群鬼子是打哪儿来的呢?”

    参谋长分析道:“是不是因为敌华北方面军兵力紧张,所以从关外借兵围剿我根据地,然后恰好被特务连给撞上了?”

    曾团长笑道:“要是这样的话,特务连可算立了一大功!”

    方连长嘿嘿一笑,摸着脑袋说:“功不功的不算啥。只要能报仇就行!团长您是不知道,刚才那阵俺们杀得可痛快了!等下要是跟鬼子干仗,主攻还得给咱们连,咱们得凑足1230个鬼子的人头,祭奠死难的乡亲们!”

    曾团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成,以后只有主攻任务,我会第一个想到你们连。不过你们也要给我们团争气,正上战场的时候,可不许拉稀发软!”

    方连长大喜。忙敬礼道:“请团长放心。不管任务有多艰巨,俺们连也会用自己的肩膀扛起来!”又问道:“团长,那这伙儿鬼子咱们打不打?”

    “嗯,这个。我还得想一想。”曾团长显得有些犹豫。他们这次出兵。主要任务是摸清日军在热河和辽西的虚实。没有到刚进辽西的地界就碰到这样一条大鱼。要打的话。他的十二团(小团,下辖六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多半不是两千多鬼子的对手;可不打。任务咋完成呢?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声报告声。又有几名侦察员回来了,表示日军越追越近,只怕很快就要找到这里来了。

    曾团长一听也火了,小鬼子都快欺到家门口了!于是命令部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并亲自率领警卫连前去侦察敌情。

    “日军现在去了哪里?”

    “报告团长,被咱们的人引到马家峪去了!”

    “马家峪?走,去看看。”

    一行人悄悄从马家峪旁边的山脚下爬了上去。前文曾介绍过,冀东的地形非常险要,除了沿海边和河谷地带有一些平地以外,其余的地方都是崇山峻岭,而且山势特别陡,许多地方都是悬崖峭壁,当地人称为“砬子”。

    曾团长他们躲在这样一座山头上,山下就是马家峪。华北的地形确实很有特点,像山西多“垴”,就是四周险要,中间垄起的土山包;山东多“崮”,就是石头山的。为了说明独立混成第8旅团战斗力强劲的原因,日本人在一本书中提到其训练的严苛,就讲到有初年兵(就是新兵)患肺炎卧床,被伍长认为不够坚强,强行叫起来进行拼刺训练,导致其死亡的例子,对此,日军还振振有词的称为“自然淘汰”,只有这样严苛的训练,才能保障士兵在战场上的安全。

    由此可见,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四连跟日军援兵一交手,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赶紧派人向团长报告。

    曾克林团长也知道事情紧急——要是让日军这个中队击溃了四连,再赶来增援的话,这煮熟的鸭子只怕就要飞了。(注:冀东八路一个连往往只有七八十人,而日军一个中队有一百十人)

    于是忙命令道:“通知特务连,马上向峪内突击!”

    “同志们,跟我冲啊!”

    “杀光小鬼子,给乡亲们报仇!”

    特务连的指战员们在峪外等了半晌,光听见兄弟部队打得热闹,心里就跟猫抓子挠似的,早忍住了。接到命令,立马红着眼睛杀了进去。

    哒哒哒……机枪手端起捷克式、歪把子冲在最前面,很快扫倒了一大片。峪内的日军到现在还没抢到几支枪,只能拼命躲在石头后面。

    “冲啊!”

    杀红了眼的战士们给步枪装上刺刀,展开了白刃突击。

    噗、噗、噗!苍天有眼,日本鬼子终于尝到了手无寸铁被人屠杀的滋味儿。战士们也是报仇心切,一路捅了过去,没留一个活口。哪怕是跪地求饶的也一并干掉。再说现在的条件也不允许接受日军投降,要知道这可是两千多鬼子,要让他们抢到了枪,可就指不定谁干掉谁了。

    哒哒哒……岩上的重机枪还在咆哮着,水箱里的水都快烧干了,枪架前的尸体堆起了好几米高。后来的日军士兵只能从尸体上方爬过,但很快又被打死,成了尸墙的一部分。

    “吹冲锋号,全团突击!”

    嘟嘟嘟……嘹亮的冲锋号声终于响了,杀敌心切的将士们等不及慢慢往下爬,顺着山坡就滑了下去。后背和腿上被山石划得血淋淋的,可是大家都顾不上去包扎伤口。他们现在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杀敌报仇!

    “小鬼子,还潘家峪乡亲们的命来!”

    特务连副连长王胡子一刀荡开了松浦诚之大佐的军刀,然后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敌酋授首。至此,敌第40联队两千余人悉数被歼,无一漏网!(未完待续。。)

    ps:今天太热了,所以只更一章,报歉!不过是大章,5600字!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