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 圣宗驾崩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视线转向大契丹。就在耶律隆绪即将驾崩的前夕,出大事了。渤海人大起义为他的‘圣’字谥号不免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掉渤海国以来,渤海人不纳税、不服役,100年来怡然自得。但自从冯延休、韩绍勋、王嘉等汉人用统治燕云16州的那些汉法来管理渤海人以来,渐渐的引起了渤海人的不满,终于酿成了这场大起义。

    1029年8月3日,渤海人大延琳(大是渤海国姓)囚禁辽东京留守、驸马萧孝先及其妻南阳公主,杀韩绍勋、王嘉、萧颇得,正式举兵造反!甚至都定了国号兴辽(实在不明白:既已反辽自立,国号为何又叫兴辽)年号天庆(这也是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未来亡国时所用的年号。用这样的国号年号,看来大延琳是注定不能成事了)南北女真、甚至高丽国都纷纷响应!

    大延琳举兵之前,曾邀辽东京副留守王道平一起参加。王道平弃城而逃,来到黑岭向辽帝报告兵变消息。耶律隆绪马上诏令各部围剿。国舅萧匹敌领兵断大延琳西渡之路。大延琳写信给保州守将、渤海人夏行美,请他杀掉统帅耶律普古,与自己一起起兵。但没料到夏行美却连信带送信人一起交给耶律普古。耶律普古进入保州,杀掉800渤海兵,断大延琳的东路。

    进亦不得、退亦不能,大延琳横下一条心,围攻沈州!守将张杰抵抗不住,遂诈降。大延琳信以为真,待知其诈后再攻,已错过时机,只能不克而还…

    10月1日,南京留守萧孝穆、国舅萧匹敌为正副统帅。奚六部大王萧蒲奴为监军,率大军平叛!大延琳据城固守,双方打起了消耗战…

    11月9日冬至,大宋每年例行的郊祀天地大典。又出事了!事隔近3年之后,小皇帝赵祯又突然宣布:他要像当年的新年大朝会一样,先率百官到会庆殿为皇太后贺寿,然后才到天安殿受朝。

    此言一出,满朝沉默。您真是孝子,我们无话可说…但且慢,宋朝建国至此己近70年了。前三代君主一以贯之的善待天下士大夫“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有宋一代,烈士不断。直到崖山投海,穷途末路仍忠贞不屈!现在哪怕刘娥能在朝堂上一手遮天,新上任的宰执大臣们都不敢反对,可一刚刚回京的小官仍然站了出来:秘阁校理范仲淹!

    范仲淹直接给20岁的“小皇帝”上书“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行家人礼可也。今顾与百官同列,亏君体,损主威,不可为后世法”

    不知小皇帝看了后会有何感想。可晏殊吓坏了。这位同样出身贫寒、可早就习惯了富贵的人紧急召见范仲淹“仲淹,你想害死我吗?你这样乱说乱讲,是会连累我的”前面说过举荐的义务和后果。范仲淹之所以能当上秘阁校理,在皇家图书馆和皇帝近距离接触。完全是晏殊的举荐。这时范仲淹突然闯祸,把晏殊吓得半死。要知晏殊是有才并爱才的,北宋仁神年间过10几句话,且完全无关痛痒,与国家大事无关。

    如他父亲真宗皇帝赵恒出殡时,灵车法驾造得超巨大,别说出城门,就连开封城沿途民宅都碍道。于是当时治丧委员会说了:得拆城门,再拆民居,一路拆,才能平安送走前皇帝。刘娥同意了,但当时年仅13岁的赵祯突然说“城门可以拆,民宅不能动”

    仁宗之“仁”从小彰显!

    朝堂上,宰执大臣们和太后反复论事,商量怎样处理这庞大帝国的大小事。作为皇帝,有时他得表态点头,于是经典出现。他说“但尽公道就行了”公道在哪?就在他“妈妈”心坎里…凡此种种,这就是赵祯到现在为止全部的人生经过。他习惯了默默坐在“妈妈”身边,做个又乖又哑的好儿子。不管出什么事,他的职责就是八风不动,聋哑到底。(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