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殊途 - 第三十二章 分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天元分光用的是千棱分光锥,那细分灵元应该用什么呢?”

    陈云生率先尝试将一股极细的灵元在体内运转多个诸天,看能不能将其分开。这样的尝试以失败的告终,就算那股灵元在细,也无法细到让其中的组成部分分开的地步。

    虽然搞清楚了自己的方向,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却难倒了陈云生。无论他将灵元在经脉中如何运行都无法达到将其分开的目的。后来他索性开始施展法诀,只不过只用很少的灵元驱使,这样法诀的威力几乎可以忽略。

    从最简单的石甲术到复杂一些的土遁,春荣,惊雷,灵蛇缚,接下来是火鸦,火龙,雾隐,最后连最复杂的落英剑雨都不厌其烦的施展了好几遍。

    一番施法下来,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他逐渐搞明白真正让法诀生效的东西恐怕只占灵元中的很小一部分。恰恰是这很小的一部分却起到了几乎全部的作用。

    翻开那本佛典,他重新阅读其中关于灵气的阐述。佛家的修行者认为元气,也就是灵气是由细微的芥子元构成。而佛家的修行要义就是海纳天地之间的芥子元,这和道门的灵气转化为灵元有着细微的差别。佛家修行者可以将芥子元经过一些特定的共振方式,以驱动佛门的广大佛法。

    这本佛典与众不同的是,关于芥子元的描述要多了很多。其中又有记载,这宇宙中存在灵气稀少的世界,叫做贫灵界,更有一些没有灵气的世界,叫做无灵界。这种世界也有佛徒的存在,他们的修行并非靠吸纳灵气中的芥子元。

    “也就是说芥子元遍布宇宙的每个角度,只不过在此界其形成了灵气。而灵气则变成了修行者喜闻乐见的东西,误认为它才是世界的本源之力。谬矣!”

    “如果说芥子元才是驱动道法的真正物质,那么佛法和道法又有什么区别呢?难道说佛法比道法更直接,更深刻,更接近本质吗?那为什么佛门弟子无法直接用芥子元驱动道法呢?无相力和元磁力有什么区别?元磁力和芥子力又有什么区别?魂力和它们是否不同?”

    一连串的问题此起彼伏地出现在陈云生脑海中,让他本就混乱的思绪更是如同乱麻。修道不求甚解,所有道门典籍中对于灵元和神念都不做甚解,有则用之,无则弃之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

    此时天已近午,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照在陈云生身上,虽然强烈,却没有一丝温暖。即使光明,却照不亮他混沌的思绪。

    关于世界本源的争论让这个年轻的修行者陷入了一个死胡同。陈云生感觉自己面前横亘着一堵高大的墙,向上看不到尽头,向下看不到边界,左右更是无边无际。他能想到的唯一感觉就是“死亡”。

    他多希望此时有一个神灵的声音告诉自己所有谜团的答案。

    太阳从中天的位置移到了西天,月亮从东方升起,逐渐爬到了太阳的位置。六个时辰过去了,陈云生的姿势几乎没有变,原因,结果,矛盾,真相,所有东西都在他的脑内相互纠缠着,自从修行以来,他从来没有这么糟糕的状态。

    老和尚那醍醐灌分离出的两种能量能够和法相产生共鸣,那么就成功了,如果不行,就要想其他的方法进一步分离出其他的成分。

    不过这个过程非常的消耗经历,虽然只是一缕灵元,在奇经中高速运转的消耗就已经让他有些吃不消了。他决定回木屋吃些东西再来尝试。

    站起身来,发现一个身影正由远及近而来,正是那个悟明。和尚来到陈云生面前,面无表情道:“看来施主已经领悟了其中的真谛。”

    陈云生点了点头,对于这个话不多的和尚颇有好感,“蒙师傅赐教,我摸到了一点头绪。”

    “芥子元并不是驱使法相的原动力。道法也不比佛法更差。”悟明淡然说道。

    陈云生诧异,为何这个和尚会说出这样一番话,他随口道:“莫非你还怀念当年身为修士的日子?”

    悟明看了他一眼,道:“往事不可追忆。当年我选择入佛之时便有此觉悟。”

    “恕我直言,你入佛的原因似乎不是万念俱灰这么简单。”

    悟明淡淡一笑,道:“这有什么关系,结果是我在这里。”

    陈云生盯着对方的眼睛,决定结束这场对话,从对方身上,他感觉到了一种熟悉的东西,这种感觉并不单纯,却很熟悉,那就是隐忍。当年他曾经这么做过,所以很清楚这种人身上的感觉。

    如果说对方时刻在隐忍,那只能说明一点,仇恨并没有消除,只不过被暂时压制。一旦那束缚仇恨的锁链出现裂痕,迎来的将是火山一般炽烈的爆发。

    “祝你成功。”

    陈云生丢下一句话,走出菩提林,他腹中空空,急需补充些什么。这句话发自内心,没有半点虚假。

    木屋之内的小桌上并排摆着两碗清粥,知客僧不管屋内是否有人,总是不多不少的将饭放在桌上,仿佛这是一个必须经过的流程。

    陈云生没有浪费,狼吞虎咽喝下两碗粥,身上的疲惫一扫而尽,他决定在屋内修炼。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