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 245 托洛茨基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李晓峰没太把卢那察尔斯基的话当一回事儿,在他的记忆中托洛茨基回国的时间是五月的中下旬,在布尔什维克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之后才回到彼得格勒的,算算时间,应该还早。)

    但是让李晓峰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是,转过来天,上午九点,他忽然接到了卢那察尔斯基的电话,在电话的另一边老卢用一种显而易见的激动语气向他强调道:“安德烈同志,托洛茨基同志即将抵达彼得格勒,11点将在芬兰车站下车……”

    电话那一头传来的不光是卢那察尔斯基因为激动而有些走调的声音,还伴随着唧唧喳喳此起彼伏的说话声,火车咣当咣当的行使声,甚至还有鼓乐齐鸣的乐器声。

    应该说李晓峰是比较震惊的,托洛茨基回来的这个点实在是太巧了,后天七大就要召开,他竟然提前返回了。虽说老托是孟什维克的人,但是党内的不少人跟老托关系不错,他的到来给即将召开的七大的平添不少变数。

    放下电话,李晓峰琢磨了一阵,实在想不出托洛茨基的回归对列宁有什么害处,而且导师大人已经命令他接触老托,现在卢那察尔斯基已经发出了邀请,他应该去芬兰车站迎接这位十月革命中的二号人物。

    当然,在动身之前,李晓峰觉得还是有必要通知一下列宁,毕竟导师大人很重视托洛茨基,适时的通风报信是必须的。

    “列宁同志,我刚刚接到卢那察尔斯基同志的电话,他告诉我托洛茨基即将抵达彼得格勒,对此您有什么指示没有?”

    李晓峰的话音刚落,电话那头的列宁显然是吃了一惊,导师大人很意外的问道:“这也太巧了布哈林同志也刚刚抵达了塔夫利彻宫”

    李晓峰被这个消息又震撼了一把,布哈林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不光是老资格,而且在理论研究和经济学上非常有建树。被称为的经济学家,当年斯大林能斗倒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以及后来新反对派。布哈林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与其他很多跟着斯大林走的人一样,布哈林最后的结局也是可悲的,被冠以大把的莫须有的罪名之后。惨遭枪毙。

    当然,能让李晓峰震惊的不是布哈林的回归,而是他回归的时间,要知道一个多月以前,布哈林还在美国纽约同托洛茨基一起在《新世界报》撰稿。当时两个难兄难弟关系是非常不错的,据说是通家之好。

    反正托洛茨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回忆这个场景时还感叹不已,说当时的布哈林和后来反对他的布哈林简直就是两个人,并咬牙切齿对布哈林的人品大加鞭挞,认为布哈林这个人就是没主见只知道依附强权的跟屁虫。

    不排除托洛茨基有政治斗争失败之后打击报复的嫌疑,但是布哈林这个人确实缺少一点儿魄力,也缺乏一点儿政治远见。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对德和谈签订布列斯特条约的时候。老布是竭力反对的。哪怕是最后政治局达成一致,决定签约。但是老布依然不依不饶,一怒之下辞去了党内所有的职务,亲自成立了一个“左派同盟”,大有对抗中央跟列宁对着干的意思。

    应该说布哈林这么做政治风险是相当大的,但是就在所有人以为老布要破釜沉舟死硬到底的时候。几个月之后,这个货竟然又突然的改弦更张。解散了那个可笑的“左派同盟”,亲自向列宁忏悔。经常性的在党内会议上做批评和自我批评。

    这还不够,甚至这厮还在自传中还写道:“在我的政治生活的最主要阶段中,我认为有必要指出布列斯特时期,那时我领导了‘左派者’,犯了极大的政治错误……”

    因为自我改造得当,又能够下狠手打自己的脸,良好的认罪态度让列宁原谅他,接下来嘛,自然是官复原职。(全文字小说更新最快)而在这之后,布哈林就是彻底为列宁马首是瞻,无论列宁提出什么样的构思,他都毫不犹豫的举双手支持,比如那个争议很大的新经济政策,比如反击工人反对派的挑战,布哈林就是列宁坚定的支持者之一。而列宁死后,他又投入了斯大林的怀抱,直到最后被斯大林抛弃。

    当然,现在的布哈林还没有跟托洛茨基闹翻,不过说起来也是好笑,两兄弟同时从美国纽约出发,却选择两条南辕北辙截然相反的回国路线。托洛茨基贪图省事,直接从纽约坐船出海,走最近的路线往俄国赶,而布哈林却选择了横穿美国,从旧金山上船,取道日本再经过西伯利亚回国。

    明面上看布哈林选择的路线耗时太长,几乎饶了大半个地球,但是胜在安全,而托洛茨基才出了美国国境就被英国扣留,一家人都被囚禁,蹲了一个月的大牢。然后两人在同一个时间,同时回到了彼得格勒,只能说这哥俩实在是太有缘了。

    反正李晓峰是觉得比较有趣的,不知道绕远路的布哈林听说了走进路的托洛茨基跟他同时抵达终点,会有什么感想,会不会佩服他的先见之明呢?

    不过这些对李晓峰来说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是的列宁同志已经做出了重要的指示,让他立刻去芬兰车站迎接托洛茨基,代表布尔什维克向老托表示欢迎之意。对于这个指示,李晓峰是不太乐意接受的,他觉着老托的铁哥么老布都回来了,很有前途也很重的卧底事业是不是该换人了,老布比他合适一万倍,让老布去才叫事半功倍。

    可惜导师大人一口就拒绝了他的提议,命令他立刻马上开展行动。于是某仙人也只能不情不愿的去了。当然,仅仅去一个李晓峰是完全不够格的,毕竟某仙人在党内的资历太浅,也没有担任过什么上台面的职务,陪同某人一块去的还有费奥多罗夫,此公原本是五金工人,凭着在二月革命中的突出表现当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工人分部的主席。

    费奥多罗夫和普通的俄国工人阶级一样,长得高大魁梧孔武有力,蒲扇一样的双手每个指节都像是一个结。如果不是李晓峰有仙人之躯。跟此人握手简直就是受罪。

    “安德烈同志,早就想认识您了,同志们都在我耳边夸奖您。说您的青年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李晓峰到不是太在意这种程度的马屁,自从列宁当众表扬他之后,每一天都有这种类似于费奥多罗夫的中层小领导想结识他,如果每个人李晓峰都要在意。那恐怕非累死不可。

    “那是同志们谬赞了,我还要向老同志多多学习,希望你们能多传授一点儿经验给我呢”

    卢那察尔斯基对这种没营养的互相恭维的话没有多少兴趣,不过费奥多罗夫面对某人时的低调还是让他小小的有些惊讶,毕竟费奥多罗夫是苏维埃中比较有地位的布尔什维克了。连他这样的身份都要倒拍某人的马屁,可想而知某人在布尔什维克中的能量有多大。

    哪怕是这种能量是沾了列宁的光,可某人的年纪实在太小,如果没有真本事,恐怕是很难服众的。是的,卢那察尔斯基虽然在列宁面前表扬过某仙人,但那不过因为某人免掉了采购费用,至于特科的功劳。卢那察尔斯基想当然的认为主要在于捷尔任斯基。某人他不知道王德威尔德是哪根葱。他只是没见过这个老头而已。至于老头的背景,他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王德威尔德是比利时人,提起他之前,还必须先介绍另一个大名鼎鼎的机构——第二国际。这位仁兄从1900年开始就担任第二国际执行局主席。1905年孙国父以社会主义追随者的身份就拜会过这个老头,当时孙国父要求第二国际接纳他的兴中会,可是王德威尔德认为中国没有社会主义的基础,当场就很不给孙国父面子,直接拒绝了。

    应该说这个老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社会主义者。他更像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本身并没有什么政治主见,就跟他祖国比利时一样,最擅长的就是各列强之间巧妙周旋,之所以能当上第二国际执行局主席,仅仅是因为第二国际内部法国人和德国人的斗争,说白了这货就是个妥协的产物。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的社会主义者之间也开始分道扬镳,一部分人成了拥护自己祖国的民粹份子。另一部分则成为了“国际主义者”。

    比如王德威尔德就是前者,老头在战争年代竭力粉饰“帝国主义”战争。号召工人群众保卫自己的祖国,而且还用第二国际主席的身份换了比利时皇家部长的位置。

    在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之后,老头并没有站在普通工人士兵的这一边,而且竭力想说服闹事的工人与沙皇制度妥协。正因为如此,在俄国这位第二国际的主席是很不受革命者待见。

    看着王德威尔德鬼鬼祟祟的样子,李晓峰很是好笑,王德威尔德是第二国际的主席,而列宁和托洛茨基都是俄国在第二国际中的代表。他和托洛茨基是肯定很熟悉的,不知道这两人在火车有没有碰上,碰上之后王德威尔德又会不会感到尴尬。

    实际上,托洛茨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了他在火车上无意间碰上了王德威尔德,双方有过短暂的交流。

    当时王德威尔德很惊讶的问他:“你认出我来了?”

    而托洛茨基则是很不客气的回答:“是的,虽然战争的爆发,让一些人面目全非”

    就说了一句话,双方就不欢而散,谁让托洛茨基本来就跟王德威尔德不对付,在巴黎的时候,托洛茨基就没少在报纸上抨击王德威尔德,双方早就结下了梁子。

    而且此时王德威尔德来俄国,最主要的目标还是做临时政府的工作,试图让被革命折腾得翻了天的俄国继续留在协约国集团之内。而托洛茨基则是奉行不断革命论,他虽然不同意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但本质上还是希望立刻结束战争,开始新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王德威尔德注定了只是欢迎仪式的一个小插曲,他的无人问津,也意味着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跟他同一个时代的那批欧洲革命先驱,经过大浪淘沙,不可避免的要淘汰一大批人,他不过是其中比较有名气的那一个。

    欢迎仪式很盛大也很隆重,但同时也很短暂,在费奥多罗夫和乌利茨基分别代表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致欢迎词之后,托洛茨基发表了简短的演讲,这也让李晓峰第一次见识到了革命吹风机是怎么运作的。

    只能说托洛茨基太善于把握人心了,两五句话就将所有人的心气调动起来,当他演讲结束的那一刻,人们一拥而上,又一次的将他抬上了肩头,一路载歌载舞的将托洛茨基送进了彼得格勒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会场。

    在那里,托洛茨基可就不像外面那么受欢迎了,大会的主席齐赫泽,也就是新任的邮政部长公民相当冷淡的致了欢迎词,而孟什维克的右派和民粹党徒们更是用怀疑和不信任的目光省视着托洛茨基,只有布尔什维克表示了相当的热情,他们竟然提议将托洛茨基选入中央执行委员会

    可以说这下是捅破了马蜂窝,当场就引起了一片混乱,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差点真人pk,最后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最后托洛茨基只捞到了一个没有表决权只有发言权的代表资格,恐怕这时候托洛茨基还没有想到,在后面等待着他的是更多的敌视和仇恨,两三个月后他更是又一次锒铛入狱……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s(/无,弹窗,小,说网)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