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悠哉人生 - 第793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姥姥中午回来诧异地看着两个穿警服的,自是又一番介绍。

    方默南揽着姥姥的肩膀,贼兮兮地打趣道,“嘻嘻……姥姥人家是来求医问诊的!不是来抓人的。”

    “你这丫头?连姥姥都调侃!”姥姥手指戳戳她的额头,宠溺道。

    介绍完毕后,大家彼此寒暄了几句,就开饭!

    小灰、大叶子、玉哥儿早就让方默南喂饱了,家里来了客人不好让它们出现,免得惊着人了。

    “厚鸣那小子没说错,这色香,绝对引人胃口大开。”夏伯言中肯地说道。

    西芹百合颜色纯正,芹菜翠绿的几乎滴的出水来,白色的百合点缀其中,晶莹剔透。

    铁板牛柳,色泽红亮,香气四溢,鲜香浓郁。

    而水煮鱼,红艳鲜亮,空气中还弥漫着辣椒麻椒被爆炒出来的香气。

    “尝尝看,味道更不错。”林老爷子让道。“别看红,其实只是微辣!”

    北方毕竟不是天府之国,无辣不欢!

    夏伯言夹起牛柳,放进嘴里,“嗯!又嫩又滑溜,这西芹炒的又脆又嫩的很有味道!这鲫鱼又酥又香!这鱼片当真的薄如蝉翼,刀功了得。”他眼睛瞬间一亮说道,“原谅我不会评价,不过真的很好吃。”佩服之至啊!难怪小舅子,念念不忘。

    “还说不会评价,很到位。”方默南笑道。

    “我只是实话实说!”夏伯言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道。

    夏伯言轻抿了一口果酒道。“唔!这酒没得说!”

    酒液如宝石红一样醉人心魄,清亮、透明、给人一种清澈感。散发着水果清香,喝到嘴里可以隐约品出新鲜水果的味道,清凉爽口,是齿颊留香。

    康九源抿唇说道,“闻这气味儿,世界了声,“进来!”

    一见来人,打了个激灵清醒了过来,坐直了身体。

    “别下来了,就在床上!来喝药!”方默南把托盘放在床头柜上。打开碗盖,递给了他药碗。

    康九源什么也没说,一饮而尽,手背擦了下嘴,把空碗放在托盘上。

    “你要是累了就睡!不困呢?有电视、有杂志,可以打发时间。”方默南笑着介绍道。

    “嗯!谢了!”康九源说道。

    方默南见他刚才还想迷糊来着,这会儿睡意全无,半个小时后还的把脉,总不能两人大眼瞪小眼。

    她随即道,“这病不用太担心。三剂药下去。你自己就能感觉到效果了。”

    “这个我相信!”康九源斜靠在床头上,笑着道。

    “哦!这么相信我!”方默南挑眉,嘴角扯出个性味的笑意。

    “当然望其形而知其症,至今我还没从哪个医生看到过。”康九源认真的说道。“能让我现在还有呕吐!事实摆在眼前。”

    “呵呵……我还以为你会说我是江湖骗子呢!”方默南似笑非笑道。

    “诚然!你跟他们不一样!”康九源笑道。“我还亲自抓过什么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的神医呢!”

    “望其形而知其症。这一眼能看出病情的本领是有出处的,《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何解?”康九源也有了兴致,随即问道。

    “简单说一下,一眼看出病情的医师,称为神医;听到病人的声音就知病情的,称为圣医;听完病人叙述之后,确定病情的,称为普通医师;切完脉之后,再确定病情的称为“巧”换言之,懂得一些皮毛技巧。”方默南顿了一下接着道,“为什么这样说呢?望而知之的医师,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五色来了解其病情;闻而知之的医师,主要通过辩别病人的五音了解其病情;问而知之的医师,主要通过了解病人对五味的好恶来判断病情;而切脉的医师,则是通过切腕的寸口来判断病在哪个脏器。”

    “那么望诊应该算是境界最高的了!”康九源笑着说道。“中医真的很神奇!”

    “嗯!其实中医没那么神秘?”方默南平和地说道,“不相信!如果说西医是‘数字医学’。”

    “哦!”康九源恍然道,“因为西医总是拿各种指标以考核人体健康与否,一张张化验单上填满了数据。可不是数字医学嘛!”

    方默南笑着道,“说的不错,那么中医应该是属于‘意念医学’了——也就是所谓的‘医者,意也’。中医总是习惯于拿‘阴阳五行’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合、相对应,来解释人体内部脏器以及生理的规律性运动,处处体现‘天人合一’、‘人身小宇宙’的道理。这是古人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很理性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神秘的色彩,只是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层次,便以之为深不可测、太过玄虚了!”

    “不是它们不对,而是现在人看不懂!思维不对!”康九源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道。

    “哎!”方默南竖起了大拇指,“就像你查案,你一扫过去就知道这人有没有问题,做贼心虚嘛!就像我观人气色一样,疾病也会‘做贼心虚嘛!’外露于形。”

    “有道理!”康九源双手环胸,好整以暇地说道。

    “中医望诊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有诸内必形诸外’。‘歧黄相法,重在五内,脏腑气血,情志好恶,皆欲内外应合。故曰‘有诸内必形诸外’,而有诸外,又必有诸内也,内外相应,外以察形态,内以窥脏腑,则吉凶寿夭,祸福休咎,自无遁形。这种‘内’与‘外’的必然联系,在‘气血盛衰’、‘面相寿夭’

    、‘气色晦明’等篇中均有所体现。”方默南不疾不徐侃侃而谈道。(未完待续。。)

    ps:求粉红、求推荐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