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象的宏图 - 对灵肉问题的评论④
海原光贵觉得自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他从未见过如此脆弱的叽盐碧,记忆中固有的印象彻底被颠覆了。
“学姐……”
究竟是什么人,做了什么样的事?居然将一个女孩子弄到像这样快要崩溃一般的程度?
海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他甚至都不知道叽盐碧究竟遭遇到了什么。但是,有一种情绪正在从心底升起。
海原从不认为自己是多么高尚的人,也从不认为自己能够像那些传奇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那样无所畏惧地一往无前。甚至那些动不动就将“拯救”这样的概念扩大到难以置信的范围的人物,在他看来都有些中二病的倾向。
拯救人类?拯救地球?拯救社会?
拜托,你以为自己是什么东西?这些概念需要你来拯救?把自己放到这些庞大的概念之上,还真以为自己是神吗?
并不是他看不起那些英雄人物,只是因为他并不是理想主义者,而是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作为习惯于以严谨的数学公式和客观的定律来理解世间的物理爱好者,他对于他所理解的世间的一切都抱有足够的敬畏。
但就算如此,他也希望能够守护自己身边的人。至少,在那些信任自己的亲人与友人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能够适时地伸出援手。就像那些最为普通的人希望自己做到的那样。
他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连他自己都是这么认为。但就算是没什么了不起,也不代表什么都不能做。
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不太符合男人心目中对于理想男性的定义;但另一方面,他却似乎可以称得上是女性眼中理想男性。有意思的是,虽然不太符合男人心中对于理想男性的定义,可男人却也会因此而对他报以认同。
海原在现实中非常受欢迎,其最根源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着这样的特质。
在人格偶像理论中,这种特质被称为阿尼姆斯(anis)。排除原始阿尼姆斯概念中神神叨叨的部分,简而言之也就是女性心目中理想的男性意象,海原就是拥有着如此的特质。
所以,他几乎是非常自然地做出了决定。
无论如何,必须将自己温柔的学姐从深渊中拉回来。虽然对于前因后果,海原光贵可说一无所知,但她那脆弱到让人心疼的样子,让他毫不犹豫地下定了决心。
后退一步,念动力的波动在他的脚下游走。他忽然抬起脚,混凝土的楼板被他的这一行为整个从楼层上断裂剥落,整块楼板带着念动力随着他的动作向着刚恢复成人类外形的叽盐碧飞砸过去。
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此硕大的面积根本就连躲闪都做不到。可对于叽盐碧而言,这甚至连让她躲闪的价值都没有。
少女的身体瞬间绞成一堆密密麻麻的,长达五米以上的黑色芒刺,从地板衍伸至两层。那匪夷所思的外观简直就像是巨大的棘刺海胆,也仿佛是荆棘的丛林。每一根芒刺,都有着足以令人惊骇的强度和韧度。接触到这些芒刺的瞬间,楼板便被这些锋利的芒刺彻底穿透,分割成一堆挂在芒刺之上的碎片。
这只是开始,芒刺的球体又立刻融化成一滩液体状物,随即又像是滴落在玻璃窗上的雨滴一样沿着地面呈线形向四周散去。
嘣!
在一种整体冲击般的声响中,第38层的一大块楼板在叽盐碧变成的液体渗透之下被整个从楼体上卸脱下来。这一结果,就是海原不得不再一次随着楼板往下面一层掉落。
不过,真正的威胁不在这里。
在下落的过程中,海原保持着惊人的集中力。他突然伸出手去,凭空将一根乘势袭来的黑色芒刺牢牢抓住,然后直接用力甩了出去。
果然不出他所料,被甩出去的芒刺当场就引发了一次猛烈的爆炸。这次爆炸甚至凶猛到将他头上残余的第38,39,40,41层的楼板,以及完好的42,43,44,45层楼板一口气全部炸碎,使得混凝土的碎屑和烟尘一起满天飞舞。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在复杂的地形之下,对于应对能力千变万化的肉体变化能力者来说太有利了。
楼体的内侧开始喷出大量的水花。这是由于从楼底贯通自楼一下。由于主要设定是我,而人物设定也是我和作者一起完成的,所以我觉得我能够解释一下这部作品中的一些东西。
相信许多人已经看出来了,这部作品是一部人物大于剧情的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人物占据最大的比重。有人曾经问我主角究竟是如何设定的,因为他们感觉主角似乎过于完美。但其实,这里的成分相当的复杂。
到了这一章,两个主角的设定理念可以说已经完全透露出来了——他们的设定依据,是心理学人格理论中的阿尼姆斯阿尼玛(anis与ani,作者这里似乎藏着一个双关语)。阿尼姆斯的意思,是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一般解读为女性心中的男性人格。但这里并非后者,而就是取最表层的意思,即女性心目中存在着的男性偶像。阿尼玛反之,是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即男性心目中存在着的女性偶像。
这个理论起源于荣格的群体无意识理论,并被荣格认为是人类意识的印刻与原型。阿尼姆斯和阿尼玛是人类群体意识中的异性理想形体,阿尼姆斯身上有女性认为男性所有的好的特点,反之阿尼玛身上也就有男性认为女性所有的好的特点。然而,如文中所说的那样,阿尼姆斯其实并不符合男性对于男性的理想,阿尼玛也同样并不符合女性对于女性的理想,因为它们都是异性心目中的存在物。不过,虽然不符合,男性对阿尼姆斯或者女性对阿尼玛都会报以认同,这两个意象的形体在“接受”这个概念中是超越性别的。
相信已经有人看出来了,这个作品中,海原兄妹就是阿尼姆斯和阿尼玛。
其实,彷如阿尼姆斯和阿尼玛具现的形体现实中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因为这两者都是异性心目中的形体,所以通常而言作为这个性别的人,不可能完全体现出异性心中的意象。而穹乃的特殊情况打破了这个限制,她与海原的相处也使得海原打破了这个限制。这就是我们在故事中的人物设定依据与基础所在。
历史中的拥有阿尼姆斯与阿尼玛特征的人很可能根本没有出现过,因为这两种特征在某些层面上其实并非完美,反倒是一种问题缺陷。不过,我个人觉得,倒是有两个人可能最接近于此。最接近阿尼姆斯的,是著名的钢琴之王李斯特。而最接近阿尼玛的,是那位“精神上的女缪斯”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但同时,他们也与阿尼姆斯和阿尼玛有着层次上的差别,导致他们不能最终成为阿尼姆斯和阿尼玛。
说了那么多,这部作品究竟打算写什么?其实我也说不清楚,恐怕作者也同样说不清楚。因为这部作品本身并非是在我们的详细设计构思中诞生,它更接近于一种纯粹臆想的产物。具体来说,我个人认为,简介中曾经与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这位可能是最接近阿尼玛的女性有过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所创作的这首神秘诗《沉重的时刻》应该就是全部的答案:不论你在哪里,在何处,在什么时刻。有人为你而哭,为你而笑,为你而来,为你而死。哭你,笑你,走向你,望着你。不需要更多的描述,也不需要更多的理由。
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表述的一切,就是我所构思的全部。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