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 第275章 合党 四
王振宇对于自身的认识还是很清醒的,比政治资历和声望他是比不过孙文的。所以从谈判一开始他就没有把自己推上中国第一人的想法,虽然单以军事力量而言,他已经是中国第一人了。但是他依然选择了政治合作而非军事,这一点上他比袁世凯要明智的。
但是这不代表王振宇就要当个军头混一辈子了事,王振宇的思路很清晰,那就是更广泛的结交政治上的盟友,同时最大限度的吸纳各种人才特别是青年才俊到自己的麾下。他最担心的就是随着青年军一步步壮大,内部的等级壁垒会变得愈加分明,从而阻碍有才干的年轻人出头。但这个问题是每一个政治集团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必然存在的问题,绝不是王振宇一句话就能根本扭转的,强行去搞新陈代谢说不定还得出大乱子,只能徐徐图之了。
在政治上,王振宇的思路是选择和章太炎,岑春煊,唐绍仪这样的有社会名望的人进行合作,以压制孙文等人的政治威望,这件事情杨永泰已经在具体操办了。这里不得不说句题外话,杨永泰的出现在政治方面替王振宇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和麻烦,这也使得王振宇对其十分信任。
而在人才方面,王振宇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路。一方面是政治人才上,王振宇决定走两条路线,一条是对有社会名望的旧官僚的任用,因为这些人虽然是有些过气了,但是社会关系基本还在,用的好也是能明一个问题,他把什么都看明白了,都看透了!
“好,说的好”王振宇点点头后又问道“我看这简历上说你是浙江人,我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想问你,你觉得地域性抱团好不好?”
陈布雷摇头道:“很难说好不好,国情如斯,同乡,同族乃是千年积累之民俗了。大帅您麾下的将领不也是以湘人居多吗?有些东西明知道不妥却无法避免,所以能做的不过是控制,不要使其超过一个度就好了。”
回答的到是平谈无奇,王振宇想了一下又问道:“你觉得制好还是多党制好?”
陈布雷觉得眼前这位大帅好奇怪,不是招募秘书吗?怎么问的都是些政治顾问该回答的问题?不过奇怪归奇怪,他还是耐着性子答道:“这块我也曾涉猎,个人感觉,制除了直接世袭一项外和封建制度无区别。固然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一旦出错就难以通过自身纠正。同时权力高度集中也使得政治畸形,缺少协商和妥协的基础。多党制虽然繁琐,但是如果运用的好,也是厚积薄发。”
王振宇听到这里就笑了,要是自己那天让你小子去高呼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你喊不喊?
“呵呵,果然是有见识,远生兄所言不虚,最后一个问题,你愿意加入到我们这个组织中来,让我们这个组织更加光明更加强大从而避免走向堕落和腐朽吗?”
陈布雷起身道:“布雷虽是一介布衣,却愿将这七尺之躯许之于国。”
王振宇抚掌大笑:“好,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秘书了,晨浩啊,你带陈先生去办个手续,以后他和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然后又站起来和陈布雷握手道:“我得布雷,如获国宝,好好干,将来定然大有可为。”
陈布雷对于王振宇的重视也很是感动,此后一生对王振宇都是忠贞不二的。
王振宇这边在招揽人才,那边的谈判也没闲着,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大佬出面协调,王振宇的方案对于任何一方都是有足够吸引力的。按照这个方案,一个强干弱枝的地区性中央联合政府就会新鲜出炉了,这意味着什么呢?稳定。这恰恰是经历了民国之初几年动荡之后所有人都期待的东西。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家还吵的那么厉害呢?
问题就出来了,大家争吵并不是要吵这个方案的对错,毕竟力量对比在那里。国社党这边七个半省,革命党这边一个半省;军队差距更大,国社党这边光青年军就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万,还不算地方安保部队。而革命党这边,野战部队不超过六万,各类民军到是多,可没武器也是一群乌合之种。所以随着谈判的继续,革命党上下慢慢已经产生了这样一个认识,反正自己家底薄,怎么合并都不吃亏。至于争吵,无非是在合并之后多得点好处而已。
所以谈判在第三天就从意识形态进入到了利益分配的阶段了。。。
王振宇第三天依然没出席,他在忙着接见他昨天想起的几个未来的将星。
卫立煌,张治中,陈诚,罗卓英,熊式辉,郑介民,蒋鼎文,周至柔等二十多个年轻人正一字排开站在王振宇面前,这里面年纪最大的是熊式辉,22岁,最小的是陈诚18岁,还是浙军朱瑞麾下的一个见习排长。而这些年轻人在惊喜之余也是无比惊讶,目前中国最有实力的王大帅为什么会召见我们这些小萝卜头呢?
没等他们多想,王振宇就不想和他们如陈布雷一般深入沟通了,一来有底子是有底子,成长起来还是要靠自己后天努力的,拔苗助长就不好了;二来人也有点多,一个个问还不得把王振宇累死啊,所以大手一挥:“明天起你们就在侍从处实习半年,然后统一报考军校。”
最让王振宇吃惊的是蒋介石,他居然拒绝了自己的召见,靠,太不给面子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