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 己卷 第四十三章 走着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虽然军工厂能大量生产榴霰弹,但复兴军炮兵从程志瞂中将到最下面的炮兵连长,对于榴霰弹全无好感,特别是研究过日俄战争的炮击效果之后,所有人都对榴霰弹不屑一顾,它既不能破开堑壕,也不能炸开铁丝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空中爆炸射出霰弹,杀伤没有掩体的散兵,而且这还要求信管定时准确。可实战中,因为炮兵射击的角度、距离常常变化,定时信管未必能准确的在十五米处的空中恰好爆炸,这些空中霰弹枪不是炸高了就是炸低了,甚至有些落地之后都不炸,所以不愁炮弹的炮兵素来只喜欢榴弹,不喜欢榴霰弹。

    在一个上午的战斗中,师炮团一炮未发,倒不是没有找到机会,而是驻守此段的步兵团长要求先把他们的迫击炮弹先打完,这些辛苦运过来的炮弹,步兵要运回去总是麻烦的。只是,当看到日军全联队都压上的时候,炮团可就忍不住了。

    随着张显潘的一句‘放!’,山棱背后毫无声息的炮兵阵地忽然怒吼起来。按照炮兵操典,75炮急速射每分钟能射出八发炮弹,但因为强度太高,这种射击速度只能维持三分钟,而要像日军炮兵那般连续射击一个小时以上,那不管火炮最高射速多块,每分钟也只能发射两发炮弹——这其实也是日本三一速射炮设计成每分钟最高射速三发的原因,对现代炮战的一无所知的日本军工人员认为这个速度的火炮在实战中完全够用。

    因为事先已根据区域标定参数,所以不需试射,伴着空中尖锐的巨响,三分钟之内。一千两百九十六发炮弹落在日军囤积士兵的冲击堑壕上,虽然该目标区域宽幅达一千两百米,按照操典规定的公顷落弹数,每公顷需要一百七十发75炮弹才能杀伤堑壕内的半数士兵,但此次炮击依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入前沿冲击堑壕的一千多名日本顿时报销了三成,剩余七成则被炸的士气全无,甚至连进入堑壕侥幸逃生的联队长三源三郎中佐也都被炸的脸色苍白、浑身颤栗。虽然他是个经历多次战争的老兵,但这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猛烈的炮火,露西亚炮兵和这比起来只能算是鞭炮。

    难道是独国的新战术?中佐只想着支那军的炮火为何能如此猛烈,根本不去安抚已经惊慌不定的士兵。其实安抚也没用。这次炮击造成的三成多伤亡,再加上之前两次冲击的伤亡,整个联队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若是此时支那军勇敢的突击过来,那整个联队将当场崩溃。

    下午的三点的时候。第21联队接管了阵地,联队长大沢月峰中佐并没有和三源三郎中佐多交流什么,礼貌的把他送走之后便开始布置进攻。不过此时日本炮兵已经吸取之前的教训,炮击只集中在敌人堑壕的某一小段,以求打开缺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炮击,在太阳完全落下、天色发黑的时候,一千多名日军才从前沿冲击堑壕和山棱背面冲出来猪突。

    夜色是大沢月峰中佐布置此次进攻的最大依仗,却不想日军刚冲到一半。漆黑的天空就被照明弹照的透亮,在机枪迫击炮的联合绞杀下,这次猪突又悲剧了。只等道半夜三点。不做任何炮火准备只白刃突击的日军才冲进鸭绿江西侧的敌军堑壕,不过此时敌人已经无影无踪,堑壕里除了地雷别无他物。

    已经赶到前线的第5师团师团长大谷喜久藏中将忧心忡忡的在灯火下检查了敌军堑壕和辑安县城,极为悲观的发现支那军不但走的很从容,而且破坏的也很彻底,县城里找不到一间有屋道。“还有小徐那边,有空让他去拜访一次德皇威廉,不要一留学什么都忘记了。”

    “明白了。”徐华封起身想走,只站起身他却想到另外一个事情。“竟成,真要是德国情况有变,那我们的火种计划该怎么办?国内军工方面也是人才紧缺啊,真要是把人派过去了却什么也学到,那就……”

    在欧洲战争时派出两千多名科研、军工人员进入德国各种工厂、研究院工作。这是杨锐提出的火种计划。这两千多人中高级技工占了绝大部分,他们要学习的主要是各种工艺——杨锐不认为拿到技术资料、配方就算掌握了工业技术,唯有不断实践、加之解决本土化问题,技术才算学全。为此,欧战前派两千人去很有必要,这些人在大战之前之初也许只有看的份,但等大战中后期德国扩产缺人之时,他们就会进入主要岗位工作。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

    对于中国的这项计划,德国政府和克虏伯等公司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在中方反复说明这些人不是劳工。而是实习生,且不需要工资等等,这项计划最终得到了德皇的同意,毕竟,中国已经相当于德国的准盟国,只是没有签约。派出人员简单。得到德国那边同意也不难,但要确保这些人在大战时的安全和食物给养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为此柏林的中华驻德公使馆特意在近郊购买了一个农庄,农业部一些人也派了过去。那边是准备战时种粮养猪的。

    “不行!人一定要派,只要德国没有明确反对,这些人都要过去,而且上半年就要全部过去。”杨锐决断道。“这可是种子啊,不去德国工厂干几年,我们的工业能快速提高吗?”

    “我就担心万一情况有变,那这些人就白去了。现在大战,我们军工也紧张啊,这些人一抽掉,那军工产量就要下降。”徐华封道。

    “宁愿下降,宁愿和日本人刺刀对刺刀他们也要去!”杨锐挥着手很是决然,他说完又感觉自己的口气重了,缓和道:“华封先生,军方那边我会亲自打招呼的,只要明白为什么产量下降,将士们会理解的。做那么多,不就是为了有一个强大的新中华吗?军人保卫,工人建设,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强大,牺牲不是可怕的,就怕连牺牲的机会都没有。”

    “我明白了。”徐华封没有生气,反而沉重。

    “还有大学里的那些工科生,大三、大四那些也给我派出去吧,理科生大四的也去。大战的时候正好淘金。”杨锐说道,瞬时又把派遣人员扩大数百人。

    “我明白了,我回去找孑民商量的。”徐华封再道,而后便步履沉重的走了。

    安排完技术上面的事情,杨锐顿时把德国的异常抛掷脑后,问向一边的谢缵泰,“英国不出我们的意料没有宣战,但等我们反攻朝鲜的时候,它是不是就要宣战了?”

    “难说!”谢缵泰道:“英国依旧可以把发生在朝鲜的战事看成是东北战事的延续,认定这不是我们主动攻击日本,而是日本主动攻击我们,这样就可以回避同盟条约了,其实英国毕竟在我国有太多利益,我们都打到了朝鲜,那说明日本根本无胜利之可能,它跟着开战将会失去既得利益,这是英国所不能接受的。不过,他还有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实际上派出海军巡航朝鲜等海域,但实际上不做宣战。”

    “那那什么英日同盟条约不就是成了废纸了吗?”杨锐笑道,“撒克逊人果然是卑鄙无耻、老奸巨猾,雷奥说的对。”

    “同盟条约只是针对俄国,现在英俄之间争端已经缓和,日本已无实际价值。”谢缵泰道。“可以说日本人是被英国人卖了,要是这一次再被我们打回去,连甲午吃进去的都吐了出来,我想日本国内政坛将要发生大地震,那什么大正天皇估计要被气死。”

    “气死就气死!”杨锐不屑道,“天皇死了,让财阀当政,正好可以投靠我们。”

    杨锐一直想着收日本为小弟,但谢缵泰却感觉这不太可能,毕竟中国的实力不能像美国人那样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日本战败后务必会被英美等国拉拢,加上这个国家歇斯底里的本质,要想中日友好是不可能的。他道:“竟成,我们还是走着瞧吧,中日将来会怎样,关键看英美俄三国了。”(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