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 - 第四十五章 两难
!--go--燕大贝公楼里灯火通明。巡警突然闯入校园逮捕大肆逮捕学生,还重伤了一个女生,代理校长陆志韦交涉无果下,不得不召集校评议会紧急开会。此时正是夜里十二点,其他教授都到齐了,唯有胡适未至——打电话去他家说他去了朋友那里打牌,再打电话去朋友那又说出去了喝酒,谁也不知道他在那。
贝公楼大礼堂内,陆志韦简短的将情况通报了一遍,历史系教授顾颉刚第一个发言:“巡警夜间大肆搜捕学生,还打伤了一个与此事毫无干系的女学生,不管他们有什么理由,都应该抗议。燕大本是读书之地、自由之所,当局如此,这……这……,诸君,京城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顾颉刚的最后一句让诸人深深点头,他本人也颇有得色的道:“对!我们一定要向当局抗议,要他们马上释放被捕的学生,中止这种!”文学院教授吴宓也道。本来这时候应该胡适在场,可胡适却……,其他人不知胡适在哪,他却知道胡适此时应该在八大胡同喝花酒,他两个老相好就在胭脂胡同。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叵测,那帝国日报本就是胡说八道之报,我担心此事是有人故意为之,目的是为了挑拨中美之关系,尤其是华盛顿谈判受挫之时。”政治系教授萧公权扶了扶眼镜,说出这么一个假定。“各位,我敢肯定此事与日本人有关系,他们无时不刻想破坏华盛顿谈判,这焚烧帝国日报报社、殴打编辑之事肯定是他们和当局某些人的阴谋!
大家想想,中午十二点帝国日报刚刚出事,晚上……晚上九、十点就到燕大抓人,而且一抓一个准,就说是燕大的学生干的,事情怎么可能这么巧?!破案如此神速?!前年紫禁城失窃案到现在都还没有破,这次倒好。九个小时,九个多小时案件就告破……”
毕竟是学政治的,萧公权的假设让评议会诸人深思,可同时莅会的美籍教授谢迪克却道:“先生们。我想知道那些警察有逮捕令和搜查令吗?”
洋教授的想法和华人教授不同,陆志韦沉吟了一下,道:“有的。在他们搜查的时候,我亲自去了才字楼,带队的那个警长给我出示了督察院的逮捕令和搜查令。”
“so……”谢迪克耸了耸肩膀。“我认为事情非常清楚,他们拿着检察官批准的逮捕令和搜查令,这是合法行为,我们应该给被捕的七个学生聘请律师。”
“教授……”看着洋人这么天真,萧公权不由站了起来,他大声道:“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这一定个阴谋!中国的事情你不明白,这显然是!!”
“那我们如何证明它?”谢迪克摊着手,蓝眼睛很认真的看着萧公权,在他看来事情非常简单,学生涉嫌烧毁一家报告。然后被警察逮捕,他们拿着检察官许可的逮捕令和搜查令。
“阴谋是无法证明的,只能靠想象。”吴宓拍了拍激动的萧公权,让他坐下。同时和声的向谢迪克解释:“在中国,事情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与实际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和美国正在谈判,但日本人却反对我们和美国谈判,所以他们要制造破坏。大家都知道燕大是美国办的学校,这件事情就是一次破坏中美关系的阴谋,通过诬陷学生烧毁报馆来制造舆论。”
“这真是太复杂了……”谢迪克看了着吴宓,又看向代理校长陆志韦。见所有人似乎全认同这种观点,他摊着的手只得无奈放下,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抗议!教授。”萧公权坐下之后又站了起来,他脸上满是愤恨。“我们要联合全国所有学校对当局表示抗议,揭露他们的阴谋、阻止他们的迫害。”
“先生……”萧公权正激动间,陆志韦的秘书忽然出现在门口,“先生,兆贤部长来了。”
兆贤就是蒋梦麟,新内阁的文部尚书。郭秉文是侍郎。在自由派内部,尚书侍郎一词都是落后封建的代表,所以大家全呼之为部长。陆志韦当下撇开众人出去迎客,走到大厅却见蒋梦麟身着睡衣,明显的,他是紧急赶来的。
走到陆志韦的办公室,关上门蒋梦麟才开口:“志韦兄,有个事情你要知道,就是那个受伤的女学生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死了。”
“什么?!”陆志韦本来以为蒋梦麟来此是帮忙商量对策的,不想却告之自己一个噩耗。“这可是真的?!就这么被他们那些……那些……那些……”陆志韦浑身震颤,他凝噎了一下才道:“……被他们打死了么?”
“来之前我打过电话给京师警察厅,大致的情况是死者是首犯王华之的女朋友……,这应该是警厅审问之后的才知道。当时死者看到巡警准备进才字楼抓人,而她刚刚从王华之处帮伤者处理伤口后出来的,所以判断这些巡警是来抓自己男友王华之的。所以出了才字楼的她又折返回去报信,同时把大门关上,试图阻止巡警进入。在与巡警冲撞中,她不慎撞到了灭火器箱,所以……”
蒋梦麟用低沉的声音把事情大致说了一遍,但正处于震惊和激愤中的陆志韦根本没心事听下文,他只知道:巡警打死了一个无辜的女学生!好一会他才回过神来,问道,“打死她的巡警叫什么?”
“不知道。只听说带队入校抓人的巡警队长叫杜杀,辽东人,复兴军转业,背景很硬。十七年前巡警入燕大封校时,就是他当众开枪打伤了一个女学生,事后虽然降了职,可还是没事。”蒋梦麟简单的向陆志韦介绍此人,又道:“我问过了,如果情况真是巡警厅说的那样,这个女学生杨竟成说过。即使死上一亿人,中国也要强大。你倒好,一半,三亿人就没了。”
“那又如何?”陆志韦眉头紧皱,“按照以往,不信上帝的就是异教徒。异教徒杀了再多也是无罪有功。当然,他们在死之前会有一个机会皈依上帝,但必须虔诚。这么多年来我算看清楚了,只有耶稣基督才能救活这片死气沉沉的土地,也只有自由民主才能给予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新的生活。为此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你不能既要这个,又要那个,你只能选择一个最重要的东西,然后舍弃其余。
换而言之,总要有人来做这个刽子手的。你们说改良改良,其实是缺少真正改变的勇气,且对以前的盆盆罐罐太过留恋。那有什么好留恋的?真的民主后,不说那些破文物,就连整个紫禁城、这个专制的象征物也应该一把火烧掉。
你们怕死人,你们一边向往民主一边却又自豪于四千年腐朽和专制留下的那些破烂,认为这是民族骄傲的资本,请问这到底是唱哪出啊?!真以为稽疑院那套、真以为洪范九畴那套就是民主啊?根本就不是!我们只有把这四千年来留下的一切腐朽印迹、包括语言文字全部抹除,才能轻装上阵、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变成真正变成自由之人。
这才是民主的路,才是自由的路。四千年啊,实在太长了!那些(腐朽)的东西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骨髓里,你不把它们全部抹除,一不小心它就要复辟。从杨竟成那时起,他就对考古非常注重,商代的朝歌被挖掘了,夏代的偃师也被挖掘了,还有什么石昴古城。他和章疯子为什么要做这一切?这其实和当初他们死保文言文的道理是一样的,为得就是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承。
愈是与远古相连,愈是发掘那些文物,趋向保守的人就会越愈多,自由民主——这种外来的文化就愈会受到排斥。东方和西方两种文明我们只能做一个取舍,要么选择东方,也就是继续愚昧封建;要么选择西方,从此实现自由民主,绝不可能两全其美。像张之洞说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东西是老官僚拿来糊弄朝廷的。怎可能信?对这些,杨竟成可是看得很清楚的,他以前的一篇讲演就驳斥过张之洞的这种观点……”
“你说东方和西方文明只能做一个取舍,可为何杨竟成能把科学融入他的文明论中?”蒋梦麟也知道那篇讲演。那是同济大学堂建校时说的。
“科学精神并不能完全代表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根是基督而不是科学。古代西方能有发明创造,东方也有发明创造。只不过就像杨竟成说的,名家白马非马后,中国就缺少思辨和逻辑的传统。再看牛顿那样的大科学家。后半生居然一直在研究上帝,所以说科学和宗教并不存在本质矛盾,所谓的布鲁诺因宣传日心说被烧死只是一些人捏造的传说。
你们啊,总是自己骗自己,认为情况会越来越好,可我看到的就是情况愈来越坏,退教的人愈来愈多,传教愈来愈难;燕大、还有圣约翰这些教会学校毕业的学生愈来愈难找到工作,即便找到工作,也多是在教友自己办工厂的工作。有一些人只能成为一线工人;报界对基督言论也愈来愈不认同,以前我们可以在报纸上布道、在学校里布道,现在我们只能在教堂里布道……”
“总会越来越好的。”蒋梦麟敷衍道。陆志韦说的都是事实,这二十多年来教徒、特别是基督徒越来越少,信教的年轻也越来越少,即便大学堂这块主阵地,因为中学和小学不能控制,保守的学生还是占绝大多数。记得有一次上课他简要介绍中华的政治体制,指出皇帝仅仅是名义上的,当即就有学生起立退场。可这又怎么样?现在棘手的是政治。不是信仰。
“学生的事情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敷衍完,蒋梦麟再次想起自己的任务——就是要燕大、或者说学界保持冷静,不要惹出事端让保守势力有发力借口,现在是中美交涉的关键时期。
“那你们得让警察厅把那七个学生放了。”见蒋梦麟如此说。因女学生之死而激动、又通过发泄渐渐冷静的陆志韦开出了自己的条件。“还有那个巡警叫什么杜杀的,一定要扒了他那身狐假虎威的虎皮。”
“杜杀也许可以找个借口革职,但要放学生恐怕……”蒋梦麟苦笑,“你知道的,咱们国家的司法完全独立,廷尉府自立国起就自成一统。连司法学校都是他们自己在管着,谁也插不上手,总理府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况且打人放火是刑事案件,督察院那边不松口,人肯定是放不了的。”
“这我不管,死的是我的学生,被抓的也是我的学生,我怎么对其他学生交代?要我说他们的同学就这么白死了吗?”陆志韦说到这里心中又很不舒服,他直截了当道。“要想学生不游行抗议,这两条必须办到!”
“我试试。”见陆志韦如此,蒋梦麟不得不点头,而后才有些沉重的离开了燕大。回家后他马上把电话拨到了翁文灝家。
“总理,是我…,兆贤啊。……对,对。”已经是后半夜了,蒋梦麟对着电话低语,“志韦就是有两个条件,说是一要巡警局马上放人;二要带队抓捕、打死学生的那个……,对对,是,是,就是他……,他要我们把那个叫杜杀的巡警队长撤职……,是,是,他说这两条必须办到,不然就要……”
“我知道了!”电话那头,睡着后又被抓捕燕大学生之事惊醒的翁文灝挂断了电话。蒋梦麟事情是办完了,可现在所有问题都堆着他这里。督察院、巡警厅,前者在法律上形式上就完全独立、总理府拿他们根本没办法;而后者,很多巡警实则都是复兴军军官专业的,这杜杀虽不知道来头,可肯定和复兴会同气连枝,真动了他,说不定就……。
但事情不办,陆志韦那边又要鼓动学生闹事,这可不是燕大一所学校,清华、协和、辅仁、南开、圣约翰、沪江、金陵、……,这些教会学生是不多,可能量却不小,真闹起来刺激又要影响华盛顿谈判。真是两难啊!(未完待续。)!--over--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