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五十七章 挥兵南下
三月,正是草长莺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季节。春耕过罢,离夏耘尚有些时日,各国的青壮们陆陆续续被召集起来,操习兵事。以县邑为单位,往往天色未亮,空气中就传来各式各样的号子声。不动如山,侵略如火。第一次被征召的青壮要在短短半个月内的时间里,学会战阵的配合,熟悉ziji的袍泽还有上级。一旦国家有战事,以乡里为单位,以郡县为单位,十数万数十万的大军迅速完成征召。
卫牙子望着眼前肃穆的方阵,微微露出几分得意。ziji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将手下的一千新军调教成可战之兵。当然,想要他们一下子成为百战精锐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战争的雏儿(意为没有见过血,杀过人)。
卫牙子只希望,在战场上,他们能按照ziji的指挥结成方阵,应付敌军的冲阵。要知道,这一千人当中,真正的中流砥柱是和ziji一样的老兵。自什长开始,所有的军官都是武关之役幸存下来的百战之军。这才是卫牙子最大的依仗。
韩国这些年战果累累,背后是惨重的伤亡。十多万士卒的伤亡,军队成建制地被重创,韩国就是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将一支又一支的铁血大军训练出来。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在不容半分失误的战场上,失误就意味着死亡,怯懦就意味着死亡,退缩就意味着死亡,那些在一场场战事中活下来的自然而然就成了精锐。
卫牙子清楚,对新兵来说,第一场战事往往是最艰难。当意识到战争不是金戈铁马、快意恩仇般写意,而是残肢断臂、枪林剑雨血淋淋的事实。许多人会两股战战,身子僵硬,能够挥舞起手里的兵器已经算得上勇敢。这次出征,如果眼前的千人可以幸存下来六成,那ziji足以欣慰;如果可以幸存七成,那ziji就很是惊喜;如果可以幸存八成。那足以感恩戴德。
“恭喜你们”,沉默许久,卫牙子开口,笑吟吟地说了第一句话,“你们立功的机会来了!”
士卒们顿时一阵小骚动,立功?早在征召入伍前,乡老们就不断地向村里宣传当兵的各种haoian的面子,韩国需要的是一个正当的出兵理由,你情我愿,谁也不觉得吃亏。韩国可是给过楚国“独吞巴蜀”的机会,只是楚国不争气,主动让出了。
三月二十日,韩王然以郎中令蒙骜为主将,执金吾卫云为副将,领兵五万自葭萌关南下攻打巴郡,三月二十七日,兵围巴西重镇阆中。
同日,新任汉中郡尉魏辙率领两万大军陈兵旬阳城,封锁子午道。汉中郡守冯亭自领五万大军陈兵斜褒道、故道一线,作势北伐。
韩国大军南下攻打巴郡的事情秦国尚不得而知,此时的咸阳正为鱼复大捷而欢欣鼓舞。在秦国刻意的宣传下,一战歼灭四万楚军的蜀郡郡守李冰、巴郡郡守张若成了秦国的英雄。所谓成王败寇,前一刻秦国君臣还气恼张若行险与楚军主力交战,后一刻峰回路转,张若的节节败退成了诱敌深入,李冰的擅自出兵成了配合巧妙,秦国上下皆喜。
秦国shizai太需要一场大胜了,而鱼复的大捷成了秦国的强心剂。自从汉中失守后,有关巴蜀两郡的消息少之又少。即使有的话,也是秦国刻意放出的诸如楚国节节败退的自欺欺人的消息。在不少秦国人的心里,已经成为一块飞地的巴蜀两郡,最大的作用不过是损耗韩国楚国的实力,为关内的元气恢复做出最后的贡献。除非收复汉中,不然巴蜀两郡的失守是早晚的事情。没想到,这一次巴蜀两郡给秦国这么大的惊喜!阵斩四万!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情。
可秦国没有高兴多久,就收到了韩国大军陈兵汉中,意欲北伐的消息。一时之间,关内流言四起,有说三十万韩军将从汉中、武关两个方向进军关内。有说魏军二十万主力将进攻潼关。有说赵国已经反戈,要从河西渡河报当初泾水惨败之恨。(未完待续……)
ps:荀子目前是颍川郡守,不是三川郡郡守。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