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江山 - 996章:大明户部 下
关键词,阅读本书最快的更新章节,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于谦笑了笑道:“想不到杨兄弟也有不知道的时候,这可是新鲜事“
杨峥呵呵一笑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人家孔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何况我一个凡人“
于谦对他影响极好,打趣了两句,便耐心给他解释道:“所谓的纳援就是让百官捐出一部分薪俸给户部,好让户部渡过危机,等来年户部好转了,再返回来给百官“
杨峥哦了声:“怪不得众官儿的面色好看了许多,比起俸禄减半,虽说自己要拿出来一部分,可这部分是可以收回来的,而俸禄减半谁知道减半到什么时候,万一皇帝减着减着习惯了,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再者,纳援给出的银子也不多,只需从官员的每个月的薪俸中直接扣除,压力一时没那么大,容易接受些“
“这的确是个好法子“杨峥点了点头=hrf”==targetbnk=hp:nh88177ndxh”重生在好莱坞。
于谦附和道:“法子是不错,可每个月扣除也是一种压力,我朝的官儿俸禄本就少得可怜,本不足以养活家人,那些大官儿有门路,有手段或许不计较这点俸禄,可那些无权无势,克己守法的好官儿,这点俸禄就是他们全部的生活的指望“说着轻声一叹道:”你知道么,我曾经亲眼看到过,江浙一些下等官吏,他们没手段,没权势,为了生计,不得不另想他法,他们做了小贩,下田做了农民,去书局做抄写员,做什么的都有,心思花在了这上面,还能为朝廷多想么,为百姓多想么,不能,而那些大官儿更多的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捞些银两,过些与自己身份相称的日子,所以这法子是个法子,又不是一个好法子好的是百官可以有周旋的余地,不至于活不下去,不好的是,朝廷沦落到要靠纳援来缓和灾情,不免让群臣人心浮动,再者此风气一开,日后群臣少不了为了这点俸禄与朝廷离心离德了“
杨峥与其中的奥妙不太明白,不过是这意思还是明白,这就好比自己给大公司打工,辛辛苦苦的工作了一个月,轮到了给工钱的时候,却不给足工钱,不免心头不爽,少不了要骂几声,下次干工作的时候,也许是应付了,长此以往的话,哪还有什么感情。
杨峥看他眉头皱起,忙安慰的道:“只是一时罢了,过了这段时间也许就好了,大明的户部虽苦难,但还不至于拖欠这点俸禄”
于谦叹了声道:“但愿如此吧”
这片两人说着话儿,那边朱瞻基已经定下了调子,这次灾情严重,户部的银两只有那么多,本着先大家,后小家的思想,大明上下尽量节流,削减中央地方各衙门经费,以纳援的名义,直接扣发官员薪水以及藩王的俸禄,同时皇帝也下达了指令,后宫的胭脂水粉的费用也一并减少,皇帝的善食也采用纳缓之法,减少到四菜一汤了,这样做虽说群臣、藩王多少有些不满,但灾情就在眼前,又有皇帝亲自带头,百官也不好说什么,再说了那些大官儿也不是靠着这点俸禄生活,所以朱瞻基估计叫骂的声音应该不多。
要说这一手的确厉害,百官虽不满,可也发作不得,人家皇帝都放弃了锦衣玉食,吃糠咽菜,我们做臣子的还能说什么,所以第二日号令出来后,除了少数几个不识时务的小官儿关着门在家骂了几声外,倒也没弄出什么大的动静来,倒是那些藩王有意见了,这也怪不得人家,百官减少俸禄每月抽取,人家人口少,吃饭的人少,加上手中有权力,也能从中捞点好处,那点俸禄算不得什么了,藩王就不同了,亲王的固定工资,即禄米,每年就有一万石,郡王是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其他的各类爵位,更都有数额规定,累积下来,本身就是个天文数字。另外还有每年不固定的各色赏赐,有时候甚至比固定工资还多。所以这么一纳缓,可不是一点小数字啊,再说了王爷只是比皇帝第一等,府中护卫还是有不少的,不像寻常的官儿,俸禄少了可以咬咬牙,勒紧裤腰带就能过下去,藩王可不行了,他们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可以说靠着这些俸禄过日子,少了一毛钱那也是不行的,所以皇帝的圣旨下了后,百官反而没闹腾,各地的藩王闹腾起来,不过他们可不敢冲着皇帝闹腾,但这主意是户部出了,所以这些藩王没少找户部麻烦。
从命令下达了第二日,户部已经被各大藩王的人马骚扰过几次,厚厚的奏折已经上了一大堆,纷纷称杨士奇、夏元吉为奸佞小人,人人得而诛之,弄得杨士奇、夏元吉等人叫苦不得,偏生发作不得,眼看再这么闹腾下去,不是办法,最后内阁与户部商量,最后做出决定,这股风气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需要规定一个数目,以及一个时间才可稳定人心,当下就上书给皇帝。
眼看藩王闹腾的厉害,朱瞻基也怕汉王趁机活动,不得不下了一道旨意说明,纳援只是进行一年,等来年户部有了银两,立即发放百官已经藩王的银两,绝不拖欠,皇帝如此发话,藩王便是满肚子的意见也不好多说什么,纷纷称赞皇帝厚道,就是百官也对皇帝此举大为赞扬,这样一来,可苦了杨士奇、夏元吉二人,主意是两人出的不假,可命令是皇帝下的,你们倒好,不敢找皇帝闹腾,找我们也就吧了,怎么皇帝一句话儿就成好人了,他们却成了奸佞小人,心头那个气啊,却也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皇帝,这事儿还真就不敢去皇帝哪儿理论,只好背负这个骂名了
经过这么一段小插曲后,户部拨银十万两,酌量给发,三日后,朱瞻基亲自遣员到县放赈,每户银一两。九月十五日,又给压毙之男女每名棺殓银二两五钱,并将本年钱粮豁免,灾情才算是稳定下来,让群臣着实松了一口气。
如此天灾,自是有人忧愁,有人欢喜了,塔砖胡同虽是多年的老胡同,却是极为坚固,在这次的大地震中,没受到丝毫的影响,建在胡同的别院,自是毫发无伤了,一哪里话,一顿便饭而已,又算得了什么呢“说完冲着旁边的侍卫丢了眼神。
那侍卫会意,不多时热腾腾的盆儿糕、白水羊头夹烧饼、煎灌肠、羊肉杂面、甑儿糕、炒肝儿、清蒸炉肉、板栗金塔肉、四喜丸子、紫酥肉、清酱肉、元宝肉等北京吃食,刘观是河北雄县人,自小就好北京这一口,尤其是好吃甑儿糕,这种吃食,吃的时候,需要吃的人备有火炉和水锅。一般是铜制小蒸锅,蒸屉系一木模,其形似甑小花盆状,底是活的,中间凹下。制做时凹底内放少许大米面,加糖少许,再用大米面将凹处填平,上撒青红丝、玫瑰、瓜子仁等果料,加盖蒸熟。熟后将木模放短棍上几句歉意的话,今日的更新没能及时,对此我只能说“对不起”了,一来,儿子的半岁生日,不用多说意味着,二来这几日来的客人多,总得招呼,一来二去,用来码字的时间也就少了不少,所以没能及时更新,还请诸位多多见谅,离最后的时刻,还剩下不到八个小时了,月票涨的缓慢,有些焦急啊,请诸位书友们,兄弟姐妹,看客们,如果有票票的话,请送上一票,您的一票对我,对江山是莫大的帮助,也是对这段时间更新的上肯定,一切不多说了,尽在更新中,请投票,谢谢,最后说几句,今天没有码字,一个字都没有码,事实上从昨晚开始就没有码字了,自从得知要改稿,我从昨晚六点,一直到凌晨两点半,一章章的将整本书看了一遍,从中找出认为自己觉得不合时宜的章节,从九百多章中,一章一章的找出来,然后从今天早上五点半开始改,一整天没有歇息,整整改到了现在,还剩下两章,之所以留下这个尾巴,不是小景想偷懒,实在是改不动了,其中的苦楚,比码字要厉害十倍,一整天下来,小景觉得自己若不再休息,休息,我怕自己写不下去了,修改的结果,我还不知道能不能通过,所以很是忐忑,但咱们的更新依旧在继续,断更,我没想过,也没这么做过所以请诸位放心,这两天就当是给自己放个假,等咱们沐浴重生后,咱们一口气看上几十张倒也不错,这就是变相的养肥吧,好了今天是五月的倒数第二天,也是周末,祝大家五月快乐,周末快乐咱们改日继续更新了,好饭不怕晚,好书不怕等是不是“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