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为王 - 第二百六十五章 生而知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年又不止一季麦收。还有很多作物可以收成,总之。辄飞个刚这个庄田的收益是足够他使了,就算将来封爵,用度开销更大了,到时候再添几个庄园,或是开些钱庄当铺什么的也就足够使了。

    不过,张佳木好象不如刘全想象的那般开心。他看到自己年轻的东家用力的挥了挥手,然后用果决的语气道:“收成太少!”

    “回大爷的话”。刘全大为不服,立刻答道:,“咱们庄上的收成已经是极高了。附近这几个县小人都打听过,有高有低,不过平均下来。还是咱们最高

    “老刘头”张佳木笑道:“我可不是说你管庄没管好,你别多心。”

    “是,大爷有话只管吩咐刘全性子原本就是直爽明快,跟了张佳木没多久,也知道自己这个少年主人脾气虽然深沉多智,但对下头的人说一是一,从不打埋伏,所以一听说不是埋怨自己,当下心气就平定下来,安心等着张佳木的下文。

    “我的意思,要把咱们的地弄的和江南一样,一亩地平均下来能出两石或是更高的产量。”张佳木不理会各人的脸色,只是顺着自己的思路道:“兼并越多,麻烦就越大。钱庄店铺什么的吸民膏血,让人痛恨,也容易叫人抓着把柄。”

    他笑一笑,接着道:“我大明可是有王法的,放高利贷是要被打板子的

    各人都是笑起来,事实上,放高利贷是乡伸财的一门因为简明易行,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和准入门槛,只要有钱就行。过年或春耕紧张时把粮食放一斗出去,夏收时则收回来的最少也翻一倍,民间交易直接放银子的倒是少,多半是以物品交换为主,就算这样。随便一个乡仲每年都会有很不坏的收益。

    放贷下去的收益高低,纯粹就在于乡仲的良心和当地官府的调节。因为利率如果过高的话百姓负担不起就容易激起民变,官府只要打掉几个太没良心的乡伸,维持稳定,如此而已。

    至于钱庄当铺等原始金融业涉足的人也不少,只是这种行当比起放高利贷给农民显的更有技术含量小股本也高,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转的。

    至手米商、茶商、盐商等诸多大商人,也是这时代最来钱的几种生意之一。

    对这些生意,张佳木暂且还没有介入其中的打算,做生意在得人,他还在慢慢寻求自己需要和信任的人才,到是眼前的农业改革很重要。不妨多投入点精力进去。

    说了一句笑话之后,张佳木便竖起手指,正色道:“虽是说笑。不过我要说清楚,我不打算放利给我的佃户,如果他们需要种子或是救急的粮食,放一斗回收一斗小刘全,请你记住

    “是”刘全凛然道:“小人也不喜欢做那等欺人欺天的事。大爷放心。”

    “我也会派人监视你们”张佳木警告道:,“誓是没有用的你们也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一旦被我现有人欺下瞒上,到时候我准定叫他死的惨不堪言

    到这会儿,一群跟在张佳木身前左右的管庄执事们才想起来,自己伺候的这位笑的很和善的大爷还是锦衣卫的都督指挥,国朝特务组织第一人。锦衣卫的凶名这几年稍有减退,因为无谓的扰民少多了,前些年,一旦有鲜衣怒马操京师口音的人行诸外地,准能惊动市面和官府,闹到人心惶惶不可。

    就算是现在,诏狱里头也是经常客满,眼前这位大爷看着和善,但谁不知道,他城府甚深,手腕狠辣,要是当真招了他,怕是真的要求死都不能了。

    “小人们不敢除了刘全之外,还有十来个管庄执事,都穿着元青色长袍,头!”

    在当时来说,种地是任何人的本业,就算是读书人一辈子没摸过锄头的也要号称是耕读传家,半耕半读才是正经,国家以农立国,人则以地为本,所以一个家族的家主讨论改良种地的法子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不过,张佳木好歹是正经的朝廷武官,而且是一品武臣,这会儿居然青衣小帽,和一群泥腿子庄田管事讨论起种地的事来,在一边的任怨等人已经听的一头雾水,根本就不懂,便是马车里的徐母和张小妹也是深为纳闷,大为不解。

    “娘,大哥什么时候学的这些,我怎么不知道?”

    “唔,这个。”大约是他自己打听的。”徐氏自然也闹不清楚。

    他这个儿子,倒是真的出息了,可是出是出息的太大了,除了没听说他懂天文星相,别的事,文武精通,还会看病等杂学,这会儿索性也种地也会了,这可真真是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了。

    “咱这外甥就是能者无所不能”娘儿俩个纳闷的时候,跟过来瞧热闹的徐胜倒是一脸的得色,他原本只是个普通的校尉,跟着朱膜和门达在正阳门外厮混,出息有限。只是为人圆滑,所以人缘还不坏,现在张佳木是都督,好歹看在娘亲的面子上让这个舅舅干了一个试百户,没什么职权,坐地分钱,这就更适合徐胜了,这会儿他在马车外头摸着胡子道:“大姐,你不懂,什么叫生而知之者,这就是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