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大明 - 第9章县试案首 上
张知县乃是山西人,洪武辛亥科举人,今年已经五十有三,在永康任知县已经十三年整。
几乎年年县考他都亲自主持,但是从未见过张牧这样的孩子。
先说这字,古人云字如其人,看一个人字便能看出来他的xg格脾xg,张牧的字笔锋凌厉,铁骨狰狞,如果不见其人,只看这个字,傲骨铮铮,煞气凌人,一横一竖都似乎咄咄逼人。
如果不看人,只看这字,倒是让张知县想起本朝中山王的手笔,铁马金戈,征战一生,只看他的字,便让人有一股寒意。
很难想象,面前的字出自一个只有十三岁孩子的手笔。
再看这行文风格,极其老练,八股文虽然刻板,有固定的格式,极大的禁锢人的思想,但是强中只有强中手!
真正的行家能够做到对仗工整,文章通顺,且贴合题目。而行家之大才,便能在行文之中借古比今,引经据典,一抒心意,这种人,可遇而不可得。
这篇“仪封人请见”大意说的是: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当张知县看到张牧写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盖否而泰者,天也;往而必反者,势也。况乎有其具,不患无其施;而拙于藏,当必大于用。则天下聋聩,舍夫子其谁起?”的时候,不禁更加惊呆了。
他已经主持县试数年,一般县试学生所知有限,能够写的通顺,对仗整齐已经不易,而能够引经据典的,阐述自己的意愿,这已经绝道。
“哦!”张知县一愣,抬头看了一眼,已经是ri上三竿,他竟然在这里生生的站了两个时辰,一个字一个字看张牧把出写,每个字都让他觉得惊心动魄。
这已经多少年没有这种事情吸引他了,此刻才突然觉得双腿有些发木,苦笑一声道:“老了。老了。”
说完,他便挥挥手,朝着考厅而去。
“大人,可是不舒服?”看到张知县回落座奉茶之后,轻轻的捶打着自己的双腿,宋县丞关切的问道。
“宋大人,依你看咱们县这次案首是谁?”张知县颇有兴致的问道。
“呃,下官这些年案牍劳形,已经很少过问举业之事。还真不好猜。”宋县丞尴尬的笑道。
“王教谕,你看呢?”张知县便回头笑问道。
教谕乃是大明儒学之官,掌本地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现在县教育局局长。
“依下官看,十有仈jiu应该是合德乡刘家刘同把握很大。年前老夫看过他的学业,颇有功力。”王教谕微微笑道。
“本官可不这么认为。”张知县淡淡的笑道。
“那大人认为是谁?”王教谕笑问道。
“张家张牧。”张知县笃定的说道。
“就刚才那个毛孩子?这不可能,以他的年纪能背诵四书已经不易了,但是这写文章,恐怕不行吧。”王教谕淡淡的笑道。
“哦?那本官倒是愿意和你赌一局,你敢不敢?”张知县笑道。
“有何不敢?大人有兴致,那下官自然奉陪。”王教谕冷笑一声道。
这王教谕和张知县乃是同年举人,可是两个人之后的命运却天差地别。
一个是地方父母官,一个是县学教谕,王教谕心里常常为自己命运不平。
如今张知县要赌,所谓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自然要赌了。
“那好,一言为定。就让周教谕做个公证,免得你不认账。”当即张知玩笑道。
周教谕乃是武义县教谕,因为规定不能本县官员阅卷,防止联名作弊,便请来了隔壁武义县的周教谕一起阅卷,已示公正。
“二位光说赌,那赌些什么呢?”周教谕开玩笑的说道。
“就赌一百文,小赌怡情,诸位看如何?”张知县微微笑道。
“知县大人是怕我们王大人不认账么?”周教谕急忙打围笑道。
“那老夫倒要亲自去看看这张牧如何了得。”王教谕愤愤不平,起身便朝着考场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凌晨还有一章,看书请收藏,谢谢大家。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