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不面 - 第37节、丧钟为谁而鸣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莫拉虽然是个老牌的职业军人,但是他并不缺乏政治嗅觉,他明白攻占毕尔巴鄂可以为他赢得赫赫战功,但也可能就是他军事生涯的终点。一旦解决了北方的共和国实力,他和他的部队就没有理由继续呆在北方了。莫拉相信以弗朗哥的政治水平,他一定会给自己安排一个一个尊贵但是没有实际权力的职位。而他的部队将被派往南方作战,然后一定会被打散分配安排到各个不同战区。

    所以在五月上旬完成了对毕尔巴鄂的三面包围后(另一面靠着开比斯湾),莫拉并不急于发起总攻,而是对于毕尔巴鄂防御情报进行了一次又一次仔细地研究。根据投诚军官的情报,莫拉知道共和国方面在毕尔巴鄂的外围一共修筑了两道防御工事。这道工事被共和国方面盛赞为“钢铁环”,可见其坚固程度。不过,在莫拉看来这两道工事之间的纵深太浅,一般在一公里以内,一旦突破一点就可以造成整个防线的崩溃。另外,在毕尔巴鄂周围的山弹无虚发。

    做为防守方的最高指挥官米尔自然明白这样坐以待毙的危害,很快一个反冲击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升腾起来。可惜,掰掰手指,他发现自己名义上虽然指挥了近十万的守城大军,但是其中大部分人在几个月前还不过是普通的工人农民,真正靠得住的只有人民军和巴斯克民兵三万余人。而这些还人有负责“钢铁环”的防守任务,经过计算米尔发现自己最多只能抽出了五千余人发动反击。可是,这一丁点兵力明显起不到扭转战局的作用,于是在参谋长阿罗约的劝说下,米尔放弃了这样反击计划。同时为了避免在国民军强大火力下无意义的牺牲,米尔将所有的部队都撤退到了“钢铁环”,希望依靠城区作战不便于重武器展开的特点,与莫拉的部队做最后的一搏。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