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 - 第五百五十四章 应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黄道周有可能在宣旨中刁难林纯鸿,这点荆州方面有所预计,并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 但是,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黄道周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整个接旨的过程,却在林纯鸿成为江陵侯后,突然发难,张嘴大骂林纯鸿。

    林纯鸿的脸se瞬间变得铁青,y云密布,转眼就要发作。周边的武将们,怒不可遏,眼睛瞪着黄道周,只待林纯鸿下令,就将其擒下。

    黄道周丝毫不惧,反而用挑衅的眼光看着林纯鸿一众人。

    朱之瑜大急,不停对着林纯鸿使眼se,示意林纯鸿隐忍。他惟恐林纯鸿一怒之下,对黄道周不利。黄道周名声太响,无论是杀还是关,皆成就了他的直名,对荆州则是百害无一利。

    林纯鸿的胸膛剧烈起伏片刻,y沉的脸se慢慢y转晴,俄而大笑道:“腐儒之言,臭不可闻!大明要没有我林纯鸿,不知要乱成什么样!”

    黄道周哈哈大笑:“独夫民贼!也敢自居其功?大明之乱,正是因为有你们这帮乱臣贼子!”

    林纯鸿不屑地说道:“高迎祥携裹乱民二十余万,纵横南直隶、河南、陕西、山西,最终亡于何人之手?张献忠、罗汝才y虐河南,何人将其追至穷途末路?革左五营祸害安庐,何人将其安抚?”

    黄道周冷冷道:“我大明自有灭贼之人!何必用汝等居心叵测之辈?如洪彦演、孙伯雅、卢建斗辈,忠义为先,皆是灭贼之人!汝等适逢其会,偶然成就些许小功,居然以此要挟朝廷,忠义之心何在?”

    林纯鸿哈哈大笑,道:“自有灭贼之人?诚为可笑也!去年底,鞑子大规模入侵,除了卢建斗率领五千兵众与鞑子决一死战外,又有何人敢出战?若不是荆州军将士浴血奋战,恐怕闻名天下的石斋先生现在还受困京城!坐井观天、自高自大之辈,居然还敢妄称忠义!当前最大的忠义就是安抚民众,剿灭贼寇,抵御外辱!还请问石斋先生,林某哪一点做得不如整ri坐而论道的石斋先生?”

    黄道周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气得直喘粗气,好不容易喘匀了气,用颤抖的声音叫道:“从古至今,从未听闻截朝廷之税收而称忠义者,也从未听闻自建府衙而称忠义者,汝口口声声称忠于大明,就没有丝毫羞耻之心?”

    林纯鸿大笑道:“天下府县,哪有如荆州、夷陵、武昌、襄阳、南阳、夔州等府,从不拖欠起运者?府县之父母官,皆如林某,朝廷税收如何只有两千多万?至于自建府衙,这就要问石斋先生了,石斋先生居庙堂之高,不思报效朝廷,致使天下百姓处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官员,大多无才无德。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楚地之民,痛感时局艰难,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另辟蹊径,奋起抗争。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事,还请问石斋先生,荆州之民不如天下之民安稳否?荆州之民不如天下之民富裕否?荆州之军,不如大明军队犀利否?”

    言毕,林纯鸿大喝一声,斥道:“汝等尸位素餐,可谓五蠹,朝廷江河ri下,皆汝等之过也!却妄言指责荆州,可算无知、无德、无才!”

    黄道周脸se苍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向后晕倒在地。

    黄道周痛斥林纯鸿,却被林纯鸿反唇相讥以致吐血昏迷,在荆州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万万想不到素以文章、风骨闻名天下,天下读书人道:“大明崇尚文治,与士大夫共天下,天下士绅,乃大明之根基。反观我荆州,官员录用、地位,皆不以科举为据,所谓的士绅豪强,皆被打压,黄石斋根本动摇不了荆州的根基,因此,属下认为,黄石斋一事,恶劣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林纯鸿对唐文介刮目相看,唐文介的话,已经涉及到政权依靠谁,打击谁,已经到了一定的深度,具有了一定的政治素养。

    林纯鸿点头赞道:“唐总管看得很透。咱们荆州的确没有必要让所有人拥护,应该明确依靠谁,扶持谁,打击谁。”

    张道涵和朱之瑜听到唐文介的话后,颇受启发,开始认真思索林纯鸿所说的“依靠谁、扶持谁、打击谁”的问题。

    早在林纯鸿担任枝江典史时,就已经仔细琢磨过这个问题,并且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坚持不懈地夯实根基,打击拦路虎,只是这一切均在林纯鸿脑中,没有向别人说出而已。

    第一要依靠的对象,自然是浴血奋战的将士。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强大的武力更能保证荆州的安全,因此,铸就军魂,让军队绝对忠于荆州,就成了林纯鸿的首要目标。因此,他费尽心机地推行勋田制、让军人享受崇高的地位,不仅激励了将士奋勇作战,而且还让所有的将士与荆州的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这次,林纯鸿下令雄威军团威胁京师,所有将士没有一人反对,便是成效显著的明证。

    第二要依靠的对象,便是荆州崛起所造就的新贵。如周望、郭铭彦、张兆、郑天成等,皆属此类。这帮人刚开始无不是穷困潦倒,与林纯鸿一同创业,打出一片天地。也就是说,他们伴随着荆州的壮大而成为叱咤一方的人物,前途和命运与荆州天然不可分离,当然是依靠的对象。

    第三类要依靠的对象,当属接受实学思想,务于实务的官僚士绅。如张道涵、朱之瑜、马世奇、杨一仁等人,皆属此类。这类人规模最为庞大,甚至连荆州境内的五六万教书先生,以及规模庞大的技术工匠,也可以归为此类。要让这类人对荆州忠心耿耿,不仅要让他们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还得让他们享受崇高的政治地位,最关键的是,还得为他们提供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

    也就是说,这类人最难伺候,也是与大明朝廷互相争夺的焦点。很大程度上,荆州的软实力体现在认同荆州理念的士绅是否越来越多。

    杨嗣昌将黄道周赶到湖广,就有与荆州争夺开明士绅的打算,这点,荆州当然不能坐视不理,甚至需要以雷霆手段反击。

    唐文介的思路显然还比较混乱,并未想得这么深远。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