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远东狂人 - 第232章 四年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工业,离不开技术和人才,也离不开资金,偏偏中国这几样东西都缺,为了实业救国,赵北不得不因陋就简、小才大用,想尽各种办法筹集资金、招募人才,不仅在湖北、四川寻找人才,而且在全国各地延揽各方面的人才,甚至在外国刊登广告,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可谓煞费苦心

    现在,赵北正以共和军总司令兼四川军政府都督的身份会见这样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其中既有留学海外的热血青年,也有前清时候的秀才、举人,更有放弃外国的舒适生活赶回国内参加革命的华侨,他们之所以选择了共和军和总司令,就是因为总司令那鲜明的民族、国家主义立场。

    中国已落后的太远,要想奋起直追,仅靠一群满腹经纶的书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位军事强人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撑腰,总司令就是这样一个军事强人。

    “诸位不远万里,跋涉山川,出身不同,信仰不同,可是诸位心中都有一个同样的梦,那就是祖国富强、国民幸福,实不相瞒,赵某也与诸位一样,都有同样的梦。但是现在国家贫弱,列强专横,这个强国富民之梦到底能不能在我们手中实现,这还要看我们愿不愿意为这个国家做出奉献,甚至是牺牲。”

    站在成都兵工厂礼堂的演讲台上,赵北慷慨激昂,将政宣委准备的演讲稿抛到一边完全是即兴演讲,虽然言辞并不华丽,但那真情流露之下,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情绪所感染,或许有些人因为口音的缘故并不能立即理解总司令的演讲内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鼓掌喝彩。

    洋洋洒洒数千,这场演讲很快就结束了,政宣委的干部将多数听众领了下去,安排住宿,并根据他们的特长、专业安排考试时间在共和军里大用可以,但是滥竽充数是不允许的。

    留在礼堂里的只有那么几个人,他们中的多数人都不是技术人员,而是商人,应邀而来的商人,这些人都对总司令的四川实业计划很感兴趣以在看到报纸上的消息之后便从各地赶来,在四川实地考察一下这位“西南六省盐政督办”到底有着怎样的勃勃雄心。

    到了成都之,这些商人才得知,总司令不仅想改革盐政,也想在四川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和一座大型化工厂,这还只是第一期工业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后还将出台更多的实业计划,为了鼓励民间投资,总司令也将制订更详尽的法律实保障投资的利益。

    这些商人之,愿意投资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很有那么几个,其中一位前清秀才更是未雨绸缪,入川之前就找来了一位德国矿业技师,准备在四川寻找煤矿和铁矿。

    这个秀才名叫6博鸿,海人氏,已过知命之年,与汉口的那位地产大王刘人祥一样,此人也是一位洋教徒,因为这层关系人相识多年,实际上,此次6博鸿能够来到四川,也正是听了刘人祥的建议,本来6博鸿是打算在上海南市创办一家电气公司的去汉口劝刘人祥入股,与刘人祥攀谈时得知了赵北与德国侨商联合会的密切关系是改了主意,决定带着一名矿业技师赶去四川看能否取得总司令的支持,在四川创办一家煤矿或铁厂。

    与6博鸿同入川地德国矿业技师也是个四十多岁地中年人年富力强名“高鑫”。曾在井阱煤矿任职。与同在井阱经营煤矿地汉纳根上校是好友。能够与6博鸿、刘人祥认识。全靠汉纳根上校地推荐。此次入川。固然是受6博鸿聘请为他勘探矿址。但同时也是为德国商联合会打前站。为将来德国商界向四川扩展势力探路。

    作为德国在华商联合会地一名顾问。高鑫很清楚赵北在德国商人心目中地地位。在德国在华商人们看来。这位持有强烈反英立场地地方实力派军事强人是非常有“投资价值”地。虽然在对共和军地立场上德国政界持谨慎态度。但是德国商界已经将注意力从袁世凯那边转移到了赵北这边。为此。汉纳根上校还写了一封亲下,这是他们画的么?”高鑫指了指那几个留学生。

    赵北淡淡一笑,说道:“是他们画的,当然,鄙人也在这上头出了些力。”

    高鑫摸出那只单片眼镜,认真的看了看那张工业展草图,越看越是惊讶。

    “这是配套的工业体系啊!”

    高鑫感慨了一句,已将黑白熊忘得一干二净,完全沉浸在眼前的这工业蓝图之中了。

    “这是我国工业第一个四年展计划。”

    一名留学生站了出来,带着崇敬的目光看了眼站在一边的总司令。

    “这是总司令的谋划,我们只是出出工。”

    “第一个四年工业展计划?”高鑫也向总司令望去。

    “确切的说,是湖北、四川两省的第一个四年工业展计划,虽然我也很想在全国推广类似的工业计划,但遗憾的是,目前我的影响力很有限。您所看见的这个草图尚未完成,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按照我的本意,这个计划应该在全国推广,在短时间里将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初步的工业国,这既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的梦想。”

    赵北的解释让高鑫很是兴奋,这位德国技师显然也对工业建设有着自己的看法。

    “将军阁下,如果您方便的话,我想与您就工业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我看来,贵国最需要的就是工业,而您的这个‘四年计划’显然比洋务派的那些工业展计划更宏伟,也更符合这个国家的现实情况。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我愿意为你出谋划策,而且,我也可以帮助您取得工业展所需的资金与技术。在我看来,贵国与德国在贸易上很有互补性,如果两国的实业界能够联起手来的话,我想,您的这个‘四年计划’未必仅仅只是一个梦想。”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