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皇纪元 - 第二百二十六章 出招
“吾皇英明!”满朝臣子,一起拜倒下来称颂不绝。
萧云鹤让他们平身,接着说道:“节俭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做做场面工夫就可以。从今天起。朕和皇族的所有开支,一律减半,不得铺张‘浪’费。如果没有重大的祭祀和庆典和外国使臣来访,皇宫里不会再大摆宴席。另外,五坊从今日起也可以取消了。朕不再需要他们去捕捉什么鸟雀玩物。原本豢养在皇宫北苑以供玩赏的那些珍禽异兽,即日起开始放生。天下诸道诸州和节度,也停止上贡贡品和珍玩。另外。朕如果再做了其他一些奢侈‘浪’费的事情,众爱卿随时可以当面指责。朕今日先下一道旨:凡当面斥责朕铺张‘浪’费的,一律罪。钦此。”
百官自然又是一阵称颂。刚安静下来没多久,谏议大夫薛存诚站了出来:“陛下既然已民经有旨下达,那微臣就先要参皇帝陛下一本。”
此言一出,众人都惊咦了一声。纷纷在心中思忖:这个薛存诚,还当真要参皇帝了!
萧云鹤不动声‘色’:“你讲。”
“是,陛下。”薛存诚认真地说道。“端王傅吴仲孺,身为国丈,却是铺张‘浪’费得厉害,陛下应该首先查点一下他才是。据臣所知,吴仲孺溺爱吴贵妃。给他进献了数的珍玩宝物,供她在两仪殿玩耍。据说现在两仪殿。入夜从不点灯,因为吴贵妃不喜欢灯油和蜡烛的烟火味,而是用的十二颗巨硕的夜明珠照明。吴贵妃自幼喜欢闻香,于是吴仲孺不惜斥巨资,从南诏等地长途运来珍惜香料,让她在房中燃点。据说吴贵妃用来烧茶泡饮地燃料,也是珍贵的沉香木。后宫如此奢侈,如何号令朝廷、明令天下?”
薛存诚话刚说完,群臣一阵哗然。连李晟也轻声的责怪:“薛资明,吴仲儒爱‘女’心切,‘花’费的也是‘私’财……你连皇帝的‘私’事都敢参奏,是不是也管得太宽了?”
薛存诚冷笑一声:“李大帅,卑职也是听候皇帝差谴办事。陛下刚刚下旨了,我们这些做臣子地,可以参奏他的‘私’事。”
萧云鹤呵呵的笑了起,一扬手,满朝安静下来。然后说道:“好,朕今日就听取薛存诚地这条纳谏。吴贵妃和吴国丈那边,朕会亲自去将事情‘弄’清楚,然后勒令他们做出相应的改变。虽然吴仲孺是用的‘私’财来讨好‘女’儿,可吴贵妃毕竟是大齐的国母,理应做出表率。不能这么奢侈和‘浪’费。朕今日回宫以后,会让后宫的那些人从此长长记‘性’的。好,这件事情就暂时先按下不表,我们还是接着听武元衡说说他的治吏大计。武元衡,你就继续说吧。”
“是。”武元衡说道,“陛下刚刚也说了,由彼及此,由近及远。皇帝陛下都做出了榜样,我们朝堂百官,也要争先表率。先从自己做起,廉洁奉公,勤劳节俭。不仅仅是一时做个样子,而是要长期的坚持下来,养成这样地一个习惯。长此以往,朝堂风气就会慢慢的发生转变。‘欲’正下梁,先正上梁。从朝廷做起,我们才能理直气壮的去要求地方官员们也如此效仿。其实以前几十年里,朝廷也进行过一些吏制改革,也曾提倡过廉洁奉公。但是收效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堂之上本身自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如皇帝陛下所言,非自律以律人。所有,整顿吏制、整顿民风,就是要从朝堂之上做起。如果我们做出了表率,地方上地事情就容易处理了。地方的官吏们看到朝堂之上地风气发生了转变,自然而然的就会有所警醒,悬崖勒马。这个时候,肯定会有许多人主动的弃恶从善。再加上律法的鞭策、辅之御史们的纠察,收效就能大许多了。这个时候,朝廷也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用严刑峻罚。处罚那些罪大恶极或是仍然执‘迷’不悟的贪官污吏。到时候,他们也就没什么怨言了。这就是臣所说的,王道为主、霸道为辅。二者相依,双管齐下。”
陆贽在一旁听得清楚,这时候站出来拱手一拜,说道:“陛下,微臣也赞同武伯苍的疏议。如果只用严刑峻法去罚办那些官员。显然是不公平的。谁都知道,现今大齐的官场风气不正,谁也会沾上一点。如果因此而严惩他们,有失公允。毕竟,官场风气变成这样。皇族与朝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如今,只有皇族和朝廷先自我反省做出改变,才能去勒令下面地官吏,层层效仿。诚然,臣之前所说的光凭王道去教化他们。也有些行不通。因为不排除有许多用心险恶死不悔改的重犯,会钻空子,从而逍遥法外继续为祸。因此。微臣附议武伯苍。”
薛存诚也站了出来:“臣也附议!”
三省六部的许多官员,包括李晟,都一起站出来,表示附议。
萧云鹤将眼神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张万福。老头子犹豫了片刻,也站了出来:“陛下,臣附议。”
“很好。看来关于整顿吏制这件事情,从大体策略上已经达成了共识。王道为主,霸道为辅。先从自己做起。然后再去约束他人。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朕和朕地家人在内,从此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萧云鹤说道,“治民先治吏。整顿吏治,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急不得,慌不得。朕下旨。由吏部尚书武元衡领头,御史大夫张万福、谏议大夫陆贽为辅。你们三人,从即日起商议出一个整顿吏制的草案出来,给朕看看。草案拟出后,朕会拿出来当朝宣讲,让所有人都来提意见,都做到心中有数。”
“臣等遵旨!”群臣一起拜倒。
“今日朝会就到此吧,诸位各归岗位办事去。”萧云鹤说道,“朕午时二刻会到弘文殿批阅奏折。”
群臣百官一起朝外退去,萧云鹤也走下了金銮殿,进了太极殿书房里。
文武百官走下了龙尾道,偶有几个人走在一起窃窃‘私’语:“几位大人,你们今天可就看到了吧?皇帝陛下可是真了狠工夫,真的要重振大齐了。”
“是啊……其实早该想得到了。从朱雀‘门’一案起,皇帝陛下地决心已经表现得十分的明显了。现在是整顿吏制,谁知道过多久又会整顿别的什么?大齐地天下,可要改天换日喽……”
“那个武元衡……一个三品尚书,居然让二个宰相当他的副手。皇帝陛下用意也是十分明显了啊!假以时日,那武元衡就是当朝首辅!”
“是啊!是啊……”
正巧李晟从他们旁边经过,虎眼一瞪,低声斥责道:“捕风捉影信口开河,这就是你们这些朝臣大员们该干的事情么?各司其职办点实在的事情去吧!”
那几个官员惶然的拜了一拜,各自步闪了开去。
陆贽从后面走了上来,呵呵的笑道:“李相公端的是威风,一下就把这些人吓散了。”
李晟笑了一笑,说道:“老夫就是再威风,也是入了半截黄土的人了,哪里比得上陆相公年轻有为?陆相公才三十出头已是深受皇帝陛下器重,真是令人嫉妒哪!”
陆贽拱手轻轻拜了一拜,笑道:“哪里、哪里……是皇帝陛下心‘胸’宽广,大胆启用我这个智术浅短地东宫旧臣。不过李相公,晚辈一直有一件事情想请教于你,不知道相公能否赐教?”
李晟眨了一下眼睛,说道:“我们……弘文馆里去说话吧?”
“请!”陆贽神秘一笑,和李晟一起走向了弘文殿。其他几个大臣都看在眼里,心中各自想道:这个陆贽,这么就融进了皇帝陛下的旧臣身边了么?
正值午膳时间,萧云鹤回到了两仪殿。贵妃吴月琳欢喜的接到他,一起享用午宴。用膳过半,萧云鹤说道:“月琳,这皇宫里,住得还习惯么?”
“还好。”吴月琳温柔的说道,“就是太空、太大了一点。还不如以前在汉王府里那么挤在一起的热闹。我要是想和墨衣姐姐说个话,也要摆个驾走小半个时辰才能到她殿里。以后珠儿大了,想找个玩伴也不容易呢。”
萧云鹤笑了一笑:“以后会习惯地。而且今天在朝堂之上,朕已经下旨释放出大部份的宫‘女’,让她们回家了。以后这两仪殿里地人,只怕会少。”
吴月琳倒是不惊讶,点了点头说道:“臣妾知道……朝堂之上,还有人说臣妾父‘女’奢侈度。臣妾知道错了,以后一定会改。”
萧云鹤眉头一皱:“朕都刚刚下朝,这种事情就传到了后宫?谁告诉你的?”
吴月琳周身轻轻一颤:“这……”
萧云鹤心中一盘算,一眼瞪向了在一旁伺候的俱文珍:“是你?!”
俱文珍吓得扑通一声就跪倒下来:“陛、陛下!小人知错、小人知错了!”
“你太放肆了!”萧云鹤一巴掌拍到了桌子上,厉声说道,“朕已经说过数次,后宫与宦官,不得干政、不得听政、不得打听和议论任何与朝政有关的事情。收集整理你明知故犯,是想找死么?!”
俱文珍几乎就要被吓哭了,在地上不停的磕头:“陛下,小人也是一时糊涂……陛下饶命、饶命哪!”
吴月琳在一旁吓得大气都不敢出,脸都白了。她还从来没有见到皇帝这样当着她的面发过火。
“俱文珍,朕念你是初犯,这一回就饶你不死。”萧云鹤严厉的说道,“去掖庭自领三十廷仗,一有杖打得轻了,朕也重惩不饶。今后若是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就自己割了脑袋再来见朕!”
萧云鹤几声厉喝下来,俱文珍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乖乖的到掖庭受罚去了。
吴月琳低耷着头站在一边,手足措噤若寒蝉。
萧云鹤的脸‘色’已经缓和了下来,伸手拉了一下吴月琳,轻声说道:“月琳,来,坐到朕的膝上。”
吴月琳轻轻颤抖了一下,温顺坐到了萧云鹤的‘腿’上。
“吓着你了么?”萧云鹤轻抚着她的香肩,轻声说道。
“没……没有。”吴月琳摇了一下头,尴尬的笑了笑。
萧云鹤呵呵的笑了一笑,说道:“你不要怪朕。现在朕是帝王了,一些言行举止,是要注意一些的。以前我们在汉王府里,一团和气相处得很随意,那是因为当时我们只是一个小家,没有谁会管到我们家里来。现在不同了。朕坐拥了江山,管束百官和万民。同时,也会受到百官和万民的监督。所以,我们的言行举止,要加注意一些。俱文珍‘私’自向你回报朝廷上的政议,就是坏了规矩。这样的苗头,朕一定要趁早将它打杀下去。不然,姑息下来还不知道演变成什么样子。近些年来,大齐宫廷之内宦官‘乱’权干政的事情屡见不鲜,可是朕却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在朕的身上。你明白朕的意思么?”吴月琳也是冰雪聪明的人,眨了几下眼睛,脸上终于‘露’出了释然的微笑:“臣妾明白了……”
“嗯,明白就好。”萧云鹤笑了一笑,说道,“自古道,疏不间亲。我们是最亲的亲人,不能因为外人的一些言辞,让我们之间生出隔阂。今天的确是有大臣向朕进谏,说你生活奢侈。但算到底。这只是朕的家事。轮得到他俱文珍在那里嚼舌头么?他不说,朕自然也会告诉你,没必要隐瞒你什么。他这样‘私’自向你回报消息,自做小人,你说他该不该打?”
“说来,臣妾也是有罪……”吴月琳细声柔语的说道,“当时在汉王府里时。俱文珍就时常在臣妾身边伺候。大小的事情都‘交’给他来办,臣妾也是习惯了,入了皇宫也没有改过来。今后,会注意地。臣妾就只安心的服‘侍’陛下就行了,朝廷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臣妾该过问的事情。”
萧云鹤笑了起来:“没有什么该与不该。大齐的江山是朕的,你是朕的家人,要过问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不过,大齐历来有些反感‘女’流干政,尤其是出了一个则天圣后以后。所以。朕也不愿意和那些仕大夫们因为这种事情去闹别扭、斗嘴皮子。其实朕对这种事情,反道是不怎么在乎。当时在西川时,墨衣和武琦云还不是被朕当成将军和幕僚来用么?而且她们还立下了大功。‘女’人也是人。只要有才华,一样可以发挥作用。说起来,你和墨衣才是朕最亲近地人。有些事情朕法决定了来问一问你们的意见,也是可厚非的。只不过,你们不要太过积极的抛头‘露’面,去主动干涉朝堂上的事情就行了。顺其自然,明白么?该知道地,朕自然都会告诉你们。不该知道的。就不要去主动打听、探问。”
“顺其自然……臣妾明白了。”吴月琳笑得坦然了。她轻轻搭上萧云鹤的肩头,在他耳边细声道,“陛下连日劳累,今日就在臣妾这里休息半日吧?陛下可是有好几天没有宠幸臣妾了……”
“哦?呵呵!”萧云鹤哈哈的大笑起来,“最近忙于登基和欢庆。倒是把朕的爱妃冷落了。不过今天下午朕约了宰相们在弘文馆议事,不能不去呀。晚上。朕再到两仪殿来陪你。”
“嗯,多谢陛下……”吴月琳脸儿红扑扑地,将头帖在了萧云鹤的‘胸’口。
午时二刻,萧云鹤如时出现在了弘文殿。李晟和陆贽带着一些官员,正在处理公务。萧云鹤进了御书房,批阅奏折。俱文珍苦着一张脸,在一旁磨墨伺候。
萧云鹤看到俱文珍这副样子,着实想笑,说道:“怎么了,大总管。被打疼了么?”
俱文珍一脸苦笑:“三十大板,每一板都落到了实在,可把小人打残了。不过……小人自己也清楚,这一回的确是小人做错事情,以后再也不敢了。”
“嗯,你明白就好。”萧云鹤说道,“朕也不是有意要整治你。谁让你道:“马燧和他手下的那一批战将,都是太上皇与前太子的人。虽然在最关键的时候他们倒戈投效了我,但是心中仍然法割舍对太上皇和贤王的感情。同时,又担心朕会对他们不放心。会削他们的权,甚至是暗中忌惮治办他们。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马燧为了保全部下,愿意自己退出朝堂不问政事。这就是为了向朕表示,他马燧意在朝堂之上争权夺利。如果没有了他马燧,朕要控制他手下那些大将,就会容易了。”
“哦。原来如此……”李晟恍然大悟,说道,“可是陛下一直以来都对马燧十分的信任。当初陛下还是太子地时候,就将十万大军和大齐在河北的半壁江山都‘交’给马燧了。事到如今,他为什么还这样疑心忡忡呢?”
“呵呵!”萧云鹤笑道。“良器,你说错了。不是马燧疑心忡忡,而是马燧的部下们,对朕并不完全信任。马燧的这道折子,朕第一眼见了着实有些不舒坦。可是细心一想。又觉得他这道折子上得很聪明。良器,你想一想。既然他马燧都要退位不管事了,为什么还举荐了自己的两个大将来坐领河北?这不是自相矛盾么?”
“对呀……”李晟寻思了一阵。突然醒悟,说道,“马燧,这是为了给陛下一个收拾河北将士之心的机会?!”
“说得很好!”萧云鹤称赞道,“马燧上的这道折子,肯定是事先跟部下说明了地。假如朕是一个小肚‘鸡’肠的昏君,肯定会答应让马燧回归田园,并且不会放心让李光进、李光颜兄弟二人坐领河北。马燧却是大胆的反其道而行之。自请辞官,又举荐自己的两名大将。假如朕先重用马燧为相,然后又启用李光进兄弟的话……”
“那李光进、李光颜以及马燧麾下旧部,一定对陛下诚心佩服、誓死效忠!”李晟有些‘激’动地说道,“陛下能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他们没理由不折服!”
“说得好。”萧云鹤面‘露’微笑,说道。“让中书省起草一份圣旨。朕正式任命马燧为尚书左仆‘射’,率八万大军回到国都,入朝理事。任命李光进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总摄河北道诸州县兵马;徐光颜为并州大都督,镇守北都。”
“行军大总管?”李晟疑‘惑’道,“陛下,何不任命李光进为并州节度使?行军大总管一职,大齐已经弃用多年。现今,其职务范围已是有些模糊。微臣担心圣旨下达后,李光进与河北诸官将会有些‘迷’‘惑’不解,导致职务‘混’‘乱’。”
“放心吧,不会的。朕会另外下旨给河北其他各州县的官将,让他们的兵马一起听候李光进调谴。”萧云鹤说道,“马燧归朝后,兵制改革势在必行。这个时候,朕怎么还能任命节度使?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地脚么?节度使一职军政大权独揽,朕会逐渐的取缔这一项不合理的制度。”
“取缔节度使?!”李晟眉头皱起,缓缓摇了摇头,“怕是难哪!”
“难,确实是难。可是为什么难呢?就是因为大齐已经被节度使荼毒得病入膏肓、积重难返了。”萧云鹤说道,“每个人都默认了节度使地存在,认为它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没有人想过要怎么去解决这一问题。就像当初朕在西川百对赤松德赞的猛扑一样。悬殊的实力差距让许多人都认为朕是必败疑。可是结果呢?朕两次击败了赤松德赞,让他丢盔弃甲退回高原。事实证明,越是困难的事情,就越要有信心去面对它。先要让自己确立能够战胜它的决心,才会主动的想出能解决地办法。如果打从一开始就认定了必败疑,那才是真的会失败。”
“陛下说得是……事在人为。再困难的事情,只要敢面对、肯努力,其实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李晟说道,“如果要取消节度使制度,那么诸军镇行军大总管一职,就职能明确了。到时候,刺史治民,大都督或是行军大总管治军。职能分工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衡,能很大程度的避免军政大权独揽地局面出现。可是。那些尾大不掉的节度使们,已经习惯了在自己地领地如同帝王一般的生活。他们……会甘愿放弃这样的权力和地位么?”
“所以,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期间,也少不了流血和战争。”萧云鹤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道,“良器,等马燧归朝后。再加上你和李怀光、楚彦他们,一起帮朕出谋划策改组当前的兵制。就先从大齐的关内和西线开始。朕是打算先将朔方节度、泾原节度、凤翔节度和剑南西川节度这四个地方的兵力,进行一个重组,先做出一个示范和表率。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大齐天下的局势。风险很大。所以,朕要请你们竭力相助。”
李晟拱手弯腰拜了下来:“微臣一定竭尽全力!”
“嗯……”萧云鹤点了点头,问道,“李怀光和楚彦,最近有什么特别的情绪没有?”
“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李晟说道。“楚彦老家就在国都,现在每天除了在兵部当职,就在家中陪伴家小。只是李怀光……微臣曾听说。他有些想念远在朔方地养子和将士们。而且……”
“而且什么?”萧云鹤追问。
李晟犹豫了一下,说道:“微臣之前曾和他在酒后闲聊几句,也曾试探‘性’的提到了一些,将来不久可能会进行军制改革,会有一批人退伍回家种田。李怀光好像很不高兴,说是跟随自己征战了那么多年的老兄弟,还有许多在战场上负伤致残了的兄弟,就算是老死。也要死在一起。他坚决反对裁退老弱残兵……”
萧云鹤眉头微皱点了点头:“朕知道了……李怀光是个‘性’情中人。他会有这样的反应,也是预料之中地。这件事情,不要跟别人说起。朕心中已经有数了。”
“微臣明白。”李晟拱手拜了拜,告辞退了下去。
萧云鹤独坐在那里,不由自主的长吁了一口气:革。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不管是如何挥动,总会刺痛一批人。兵制改革还没有推行。就已经见到这么大的阻力。将来的吏制和农田改革,所遇到的压力和阻力将会大!大齐天下积沉日久地弊病和痼疾,看来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祛除的……
从弘文殿出来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办了一下午地事情,萧云鹤还真是感觉有些累乏,肚子也有些饿了。想起了上午曾答应晚上去陪吴月琳,于是摆驾往两仪殿而去。刚到两仪‘门’附近,正遇到淑妃独孤墨衣的车驾。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