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城管大队 - 第五章 大雁塔的遗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大雁塔是一座奇迹建筑,奇迹的不是这座塔本身,奇迹的是它所经历和见证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摘自《大雁塔的遗迹》”

    大雁塔是中华历史上一座文化瑰宝,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被视为古都长安和陕西省的象征。

    根据我国文化部,和世界历史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在中国历史上,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自产生至结束,从唐至中华帝国,共产生638个状元,其中有六百二十一人在大唐上留下了自己的墨宝,同时,还有超过四万名进士在这座宝塔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座宝塔,从千年之前,一直屹立至今,其中这宝塔所经历的中国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国家发展的历史书。

    从唐太宗年间开始的第一届科举考试,中国第一名状元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唐民国,甲辰科的刘春霖。

    从第一位状元开始,到最后一位状元结束,这座塔上刻下的名字一点一滴的忠实的记录着中国整个历史时代的发展。

    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有真才实学的治国安邦人才,构成了统治集团从中央到地方官僚队伍的中坚支柱。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种历史奇观:状元们以文得名,而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者了无几人,很少有人步入大家之列。他们身为状元。诗赋词文。无所不通。往往都有诗书传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然而,其中的绝大多数人自高中之后,从此潜心仕途,无意文字,热衷于官场得意,专注于富贵得失,已经无心无力对艺术加以执着探索。

    六百多位状元中。除杨慎、柳公权等几位获得较高的成就外,大多数人都文绩平平,难传千秋,这也成了后人难以解释之谜。

    可是尽管是这样,在这些状元中还是不乏有奇人之辈,就比如贞观十年的状元骆宾王,十六岁高中状元,在大雁塔上提下“人生若不青云辈,十六人中最少年”这种充满天真烂漫喜悦之情的文字。

    还有唐明宗时期的状元杨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十三岁诗名满京华,被诗坛领袖李东阳收为高足,十九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状元,成为大唐自开国起第一位四川的状元郎,他也是在雁塔上写下“不踏雁塔志难酬,一朝登是他们的失误,毕竟夸大的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可是这样的报道就丧失了新闻的真实性,就比如眼前的这座雁塔,最新一期的《大唐新闻报》竟然报道宝塔建成之日,有霞光冲天而起,还有佛像出现在天际,这种虚假报道,我已经像马周主编反应,可是似乎那边没有任何回应,对此,我很是失望,这才打算让小狄进入南山书院的新闻报社,锻炼个几年,到时候我希望我能看到一个全新的新闻报编辑部。”

    听完徐阳说完这句话,狄仁杰也是重重的点了点头,“弟子谨遵师傅教诲,弟子也会竭力改变新闻报报道虚假新闻的事情。”

    报纸就是喉舌,徐阳不希望一个国家性的报纸变得越来越有娱乐精神,尽管长安现如今的报纸层出不穷,可是徐阳还是希望,能有一种坚持底线和正义的报纸,不报道虚假消息,特别是《大唐新闻报》这种已经成为大唐国家性质的报纸。

    “师傅,师傅,既然你把夫君安排进了南山书院的报社,那我呢?”小武这个丫头虽然结了婚,可仍也是一副大大咧咧,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样子,这样徐阳也是经常头疼不已。

    “你一个女孩子家,在家相夫教子不就行了。。。”徐阳搪塞道。

    “不嘛!”武照不乐意了,“师傅,长安的流浪汉小队可都是由我替师傅管理的,要说新闻的及时性,我肯定可以帮到夫君!所以我也要进南山书院的报社!”。。。。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