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 第一百零二章 前进与退路
ri本广岛,战时大本营
此刻全然被一片狂喜淹没了,相对于战前每个人脸上那份严峻,甚至是有些提心吊胆的神情,此刻全然换成了难以掩饰的喜悦和骄横。大本营内四处都是庆贺的人群,将军、参谋们纷纷谈论着平壤的胜利,就连卫兵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平壤攻击战为ri本近代史上罕见的大胜。这也是ri本自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战场上正规军对正规军,从正面真正打败来自中国的军队。ri本举国欢庆,神户等地甚至举行了万人提灯大游行来庆祝这一历史xg的胜利。陆军在山县有朋大将的指挥下,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就以两个师团的兵力一路挥军北上,一战击破牙山清军聂士成所部,二战更是辉煌之至,仅仅一天就攻陷了平壤,清国引以为jg锐的淮军,竟然被打得彻夜狂奔,仅仅在溃败的路上践踏死伤者便达千余人,淮军都是如此,放眼清国,还有哪支军队能够阻挡帝国陆军纵横驰骋的步伐。
--还在欢庆赢得平壤攻击战的ri本,又得到了更大的胜利。大东沟海面上,看似庞大的清国北洋舰队在帝国联合舰队的炮火下一点点的沉入海底。帝国战时大本营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海军的胜利了,这已经不是一次辉煌的胜利,而是改变帝国命运决定xg的一战。定远、镇远,这两艘巨型战舰,曾经压得帝国喘不过气来,而现在,一切的恐惧和担忧已经随着黄海海面上沉没的清舰,永远留在深深的海底了。
接连的胜利让ri本民众变的疯狂起来。在东京地各大团体也纷纷涌上街头,庆祝帝国取得的辉煌胜利,连天皇陛下也特意下诏勉励慰问前线各军………
陆军大胜。海军大胜。看似庞然大物的清国,终于在帝国面前轰然倒下了。千年来压在帝国头不出来。
“都跪在地上干什么?”光绪忽然站起来,冷冷的注视着跪在下面的军机大臣说道:“跪在地上就能挽救危局了?跪在地上就能把ri本人跪跑了?”
世铎等人此时都是一怔,却又半句话说不出来,只是偷眼瞧着太后地神情。
北洋舰队向来都是朝廷的颜面,是支撑大清几十年洋务自强的一面旗子,都说打人都不能打脸,现在可好,ri本人上来就是稀里哗啦地给了大清一个狠狠的耳光。仗打到这份上,不打是不可能的。可是ri本人如此的强横,连李鸿章的北洋都是败了,打,能够打得赢吗?
“平壤一仗败了,这下子连北洋舰队也败了。朝野物议,这一仗,我大清想不打也不行了,但我大清说什么也不能再败了。怎么个打法,你们都好好商议一下……李鸿章,你准备怎么筹防啊?”压抑住心头一阵接一阵的惊惶,慈禧有气无力的说道。
慈禧此刻也觉得连心窝里都是痛,好好地万寿庆典,愣生生被搅成了今ri乱糟糟的局面,这还过的什么六十大寿啊!被小鬼子欺负上门了,打是一定要打的,然而一旦朝廷拉开来打,胜算又有多少呢?此事只须等到明ri,举国上下,朝野内外定会一片哗然。朝廷要是再拿不出什么切实地主张安定人心,还不定闹出什么惊天骇浪出来。最让兹禧担心的还是现在皇上的那份态度。在这个节骨眼上,真要是借着李鸿章北洋的惨败,再加之朝野物议,暗中做点什么文章,那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慈禧心中也是一片空落落的,惊吓连带着郁怒,此刻心中是百转千回,万般滋味搅合在一起。
“回太后地话,眼下北洋淮军各部要巩固旅顺等各处海口要塞,现已无兵可调,为防备ri本人从朝鲜一路冲过来,惊扰大清龙兴之地安危,微臣……微臣想请调大清新军巩固辽东至辽南一线防务。”李鸿章迟疑了半响才犹豫着说道。
慈禧眉头一挑,脸se顿时y沉了下来,又是请调新军。现在慈禧就怕新军调动,这一调动就可能脱离她的掌控。北洋水师惨败,难道李鸿章也是张徨失措,昏了头了?
“笑话,我堂堂大清几百个营头的军队,难道就调不出兵来了?”慈禧扫了身旁地光绪一眼,“新军是拱卫京畿的,把新建陆军调走了,京师地防务怎么个着落啊?”
李鸿章缓缓的抬起头奏道:“回太后的话,目前当务之急是调集重兵,巩固鸭绿江一线的防务。以防ri军乘胜进军,威胁我大清龙兴之地。目前,微臣已急调派铭军刘盛休部4000余人增援,会同从朝鲜退回来叶志超各部担负鸭绿江的防务。然叶志超临战畏敌,已不足以担当大任,微臣建议,调前已被授帮办北洋军务的四川提督宋庆,前往鸭绿江总揽防务,节制北洋各部及奉省各路练军,以一事权。同时增派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十二营驻防鸭绿江……”
众人此时都是有些糊涂,只是刚刚太后明明说的是新建陆军的事情,怎么被李鸿章一转身扯到了鸭绿江的防务上面了?
此刻慈禧也是听得有些糊涂了,正想开口说话,只见李鸿章捎做停顿接着说道:“为巩固鸭绿江防务,微臣已经辽东一带兵力全数抽调一空。其它北洋各部还须守卫旅顺、威海、大沽等各处海口要塞。辽东至辽南一线已无一兵一卒,故微臣请调新军巩固辽东至辽南一线防务。”
慈禧眉头一皱,正在思虑着要不要同意之时。一旁的孙毓汶缓缓的抬起头奏道:“太后,此间筹措鸭绿江一线的防务,辽东一线的兵力确实已经抽空,万一战事不顺,臣恐难以为继。故臣认为可将新军调往辽东一带驻防,以巩固该处的防御……”说着,孙毓汶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太后,“不过新建陆军确实担负着拱卫京畿的重任,全部抽走了。京师的防务就空了。故微臣建议可抽调新军一个师的兵力前往即可。”
是个人都知道孙毓汶是最能体察太后心意的,可眼下这么一说,谁知道他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师?”慈禧对这个称乎有点嘲讽,当初光绪要定个名字时慈禧可是很不高兴。这祖制还要不要了,最终慈禧也没反对,就让着光绪去闹去。眼下又听到这个叫法,有些不冷不淡的说:“皇上的意思呢?”
“养兵千ri,用兵一时。新军建立之初,本意就是要让这支新军成为大清军队的榜样。练了这么久了,也是到见见真章的时候了。平ri里练的虽好,终归要在炮火纷飞的战场去检验。就让第一师去,让欧阳振华亲自带第一师去。告诉他,告诉第一师的每一个官兵。大清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要第一师还有一个活着的军人,就不要放弃抵抗。”光绪看着四下里的大臣们,平静的说着:“难道还有退路吗?”
光绪的声音突然严历了起来:“军机处即刻诏告全国,鼓天下之士气。集举国之物力,于ri本决一死战。”
北洋都败了,新军调一万人上去,能有多大作为?而万一有所不测,自然也是皇上的主张,万事都有了退路。想到此,慈禧微微点了点头,“既然皇上竭力主张调新建陆军上去,你们也都是这个意思,那就调一个师的兵力上去。我一个老太太,对兵事也不懂,这打仗的事情,皇上你就拿主意。”(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