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 第一百四十七章 诸位辅佐,朕之大幸
“没想到呀,朕昏迷的三天里,发生了这么多事。”刚刚醒来的光绪接连召见大臣,了解情况。
厅堂内,唐绍仪、林启兆、王士珍、欧阳振华、周勤五人环绕光绪而坐。
首先是辽东战线。日本征清第一、第二两军经过与清军多日血战,如今总兵力估计不超出二万人,并且大多带伤。后勤断绝的日军已经被清军四万余多人死死的封锁在辽河东岸一处不足十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辽南日本第四师团依然安分守己的在全州、复州一带维持当地治安,并无异常举动。朝鲜方向,柚岩、凤凰城、九连城相继收复。前锋第二团一营在朝鲜游击队的协助下已兵临平壤城下,聂士成所部及第二团主力正在跃过鸭绿江向朝鲜进军。
海军方面,荣城湾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全军覆没,正在登陆的日本第六师团全军覆没。在荣城湾海战中受到重创的北洋舰队已经回到旅顺港开始维修。日本第四师团驻守的全州、复州等地的火车站也已经由大清接手调度,所以,完后,却又有些犹豫之色。
“坐着说。不要拘束。你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但说无妨。”
“皇上,请下令变更作战计划。如今日本海军尽没,太平洋舰队可在日本沿海任意遨游。日军唯有第二师团尚能一战,只须全歼该部日军。再挥师汉城。甲午清日之战将是我大清全胜。”
“军事方向可唯一片看好呀,那财政方面呢?我们还能坚持多久?”
“托皇上洪福。自皇上于九月下旨发行公债以来三月。大清银行共发行一亿两白银公债,目前基本已经销售一空。主要购买的还是江南各大商家,并且南洋父老也大力购买。国外银行也有不少购买的。目前国家财政良好,运转正常。请皇上放心。”林启兆的话让光绪大为松了口气,只要有钱那这场就可以打下去了。
“至于情报方面,由于日本所有对外线路全部破坏。目前我们已无法得知日本国内的情况。但从京城传来可靠消息。原本准备议和的太后一党眼下也认为只要皇上调兵南下定能获胜,故此议和之事暂时搁置。另外,英美德俄等公使可能近期前来锦州面见皇上,他们要调停清日战事。”周勤的报告中带来的一个重要消息。各国要出面调停了。
“少川,你的看法呢?”光绪转头问着一直没有出声的唐绍仪。
“如今清日之间的战事,胜负已经明了。辽东日军已再无可为,只希望能尽可能的拖住我军在辽东的兵力,使其不能增援山东。而山东日军也是强弩之末,非李中堂不能胜,而是他手中无决死之部。只要第一师抵达天津,日军便知必败尔。加上横行日本的太平洋舰队,整个战场的主动权已在皇上掌握。而各国调停无非也是看到此点,都想前来分点好处。美国肯定是为铁路而来,清日战争中的美国商人可唯损失惨重,这自然是要赔的,怎么赔肯定是要议议的。还有,虽然清日战事长达八月之久,但东北铁路奉天至哈尔滨的铁路还是断断续续的修着,这点也是美国人看中的。至于英国,我到认为,他们想知道太平洋舰队是怎么回事。必竟突如其来的舰队会破坏东亚原有的平衡。这不是英国人所乐见的。”
“没错。”周勤接过口来:“有情报表明,美国在华商人因为此次清日之战几乎血本无归,因此他们联合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得到相应的赔偿。另外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曼特中将已经从香港起程前往北京,据说为了避免刺激刚刚获得大胜的清国人,菲利曼特没坐军舰而是走陆路前来京城。看来他们通过琅威理的电报,对太平洋舰队已经有所了解。”
“这个流氓。”光绪指着周勤骂道。
荣城湾海战中突然出现的太平洋舰队,对琅威理有太大的冲击。周勤却借着琅威理急于向远东舰队汇报的心里,先是严密控制每一部电台,然后让琅威理借机收买一个电报员。电报员随后将琅威理交给他发出的电报上交给李振华处,修改过后再借着琅威理的名义发给香港。如此一来,英国所得到的情报,都是我们愿意让他们知道的,也先入为主的说明了一些事情。情报,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就一直是光绪工作的重心。
“英国人为避免刺激我们,舰队司令都不坐军舰了。你说我们用不用为避免刺激日本而撤去太平洋舰队?”光绪看看众人:“答案很明显是,不用。所以请诸位记住,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下面大家都来说说。这仗后面该怎么打。”
“那有什么好讨论的。”欧阳振华站起来就说:“调第一师南下,合并沧州七万清军,我有把握一仗击溃日军第二师团。然后回师歼灭辽东日军残部,最后集合全部主力收复朝鲜。皇上,最多三个月可以彻底结束战事。”
“坐下来说。”光绪抬手示意了一下:“朕相信,有人会有不同的意见。”
“的确,单纯从军事角度上考虑,的确能做到如同欧阳将军所言。但总体来看,却不是最佳的选择。”王士珍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征清日军全军覆没,朝鲜得而复失。对于输的一干二净的日本政府而言。已经没有投降的必要了。我们不可能登陆日本作战,即使用海军封锁日本,也会遭到在日本有利益的各国抗议。尤其是英国。所以接下来战争应该是利用日本残余兵力为诱饵,迫使日本为保存力量而投降赔款。此外,在英国日本建有两艘万吨战列舰。如果日本不投降,战事不结束。那这两艘战列舰也不可能开回国。所在要让日本人看到希望。现在战略主动权在皇上手上。就看皇上想怎么打了。”
“我插一句。”林启兆翻开手中的册子:“跟据到目前为止的统计数据,从准备清日战争以来,花在军火、修建炮台和后勤物资上的支出就高达二亿两白银,其中组建和训练太平洋舰队的开支就是一亿一千万两白银。清日开战以来光是辽东一带的民间损失就高达四千万两。山东一带因为战事还未结束还没有统计,估计只多不少。民间要重建,还有战死将士的抚恤金等等。加上日本人肯定不会就此认输。还要为将来战事做准备。所以我们急须取得战争赔款来填补财政不足。”
林启兆的话让在场众人都出身冷汗,真没想到前前后后花了这么多钱。欧阳振华摸了把额头说:“你们说怎么打,我就怎么打,新军绝对配合。”
“如果只是针对日本还好办。只是这场清日之战牵扯面太大了。现在主动权在皇上手上,就看皇上想怎么打了。”唐绍仪很隐晦的提起了朝廷之争,并强调主动权的问题。如果此时皇上要强行带兵进京,凭借着辽河之战聚起的巨大人望,没有能挡的住。唐绍仪看着皇上,就等着最后的命令了。
光绪怎么会不知道唐绍仪的意思,但如此一来,那些由太后任命的地方督抚官员们就会立刻和皇帝离心离德。本来朝廷还有的大义名份,立刻就会土崩瓦解。虽然名义上还都是大清国,但朝廷中央将失去对地方的管理权,新的一轮军阀割据开始展现。
光绪摇摇头:“对内还是要以稳定为主,当缓缓图之。当务之急是整顿兵事,眼下八旗绿营已经糜烂,不仅无法使用还徒毫大量钱粮,战后从此处开始,全面编练新军。具体章程都回去考虑一下。”
“既然皇上决意如此,微臣提议让第一师尽快南下布防天津。”唐绍仪提议到。
“不行。”欧阳振华出面反对:“沧州虽有七万部队,但各不统属无法调度。且各部皆无死战之决心,不过看着人多都想来捞个功劳。一但日军集中兵力从一点突破,将会引起全线崩溃。现在只能让第一师打头阵。其它各部也只能打打顺风仗。”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第一师只能布防天津。”唐绍仪说道:“如果让欧阳大人带着这些人都打了胜仗,那皇上要整顿兵事,如何整顿这些人。整顿不了这些人,又怎么能服众。所以只有他们全败了,如此一来皇上想怎么整顿都得心应手。欧阳大人,现在的仗打的不是军事仗而是政治仗。”
“那我们如何对外解释?”欧阳振华反问道。
“其实这很简单,欧阳将军要表现出,军门是辽河一战首功之臣,并救皇上与危难之中,连李中堂也要不放在眼里。就是要目中无人,要眼高于:“说的不错,此事朕会跟李鸿章亲自解释。朕有意以洋各国为例,战后成立外交部,唐绍仪出任部长,以为如何?”
“不妥。”唐绍仪出面反对,只听见光绪说:干么都不同意?唐始仪这才说道:“拖皇上之福,接连开矿修路。而西洋各国见与朝廷交涉不如与微臣交涉,且朝廷也不愿与洋人打交道。所以目前其实外交事宜都是由微臣办理,既然大权在握又而必在乎名份。到是皇上在战后除了让欧阳军门出任新军统帅掌握新军外,其它诸位还是安定不动。这点我们已经考虑过了,只要能换来严大人出任两江总督一切都值得。此战后,皇上定是要开新政展布未来,钱粮是重中之重。而两江历来为各朝赋税重地。如此,源源不断的两江赋税为皇上新政铺路。二来,京师大学堂学子毕业后也可实任地方,使皇上新政可得实用之才。”
“对对,当两江换了大部分官员后,便可在两江之地实施中央银行代收赋税。再以两江为例推广全国。正真取消厘金、火耗。”林启兆接着说道。
“那军队改制的问题呢?”
“微臣以为当行西洋各国的警察制度。只是具体的章程还容皇上给些时日。”唐绍仪说道。
光绪又问道:“那对日本和谈之事如何?”
“以打促和。”王士珍说话了:“辽东日军已经再无作为。只等山东日军溃败所,一样将其困死。如此日本就再无指望。朝鲜方面,我已经下令聂士成以汉江为限,做出攻击势态但不得越过汉江,给日本一点希望。同时让太平洋舰队除东京湾外,不断袭扰日本沿海各大城市。如果日本要是还不投降,就全歼日军在大清残部,并收复朝鲜全境。等北洋舰队修复后,全力强攻东京湾。再派出陆军强攻东京。当然,我认为这应该不可能。日本应该会选择和谈,那我们就以两支残兵和半个朝鲜为饵逼日本答应条件。只要日本不答应,我们就强攻一次。日本想要保住最后的果实和将来反攻的力量,那就一定会答应。”
“另外,英国方面也不希望大清过度削弱日本,所以才会让远东舰队司令北上,用远东舰队来压服我们。从英国这里找突破口,让英国人逼日本答应和谈。至于和谈的底线,还请皇上示下。”唐绍仪补充道。
“皇上请放心,微臣已经传令于日本,让各小组停止破坏日本通讯。最多再有二天日本就会明白局势。”周勤看到光绪转头看着自己就主动先说了。
“朕得诸位辅佐,朕之大幸。”(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