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材料革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最高航速246节,最高维持时限为100分钟。汽轮机完好,锅炉舱一切完好。

    三联装炮塔最大射程12万米,有效射程八千米。

    有效射程内,射击稳定性好。最大射速15分钟每发。

    整舰结构完好,主结构完好。没有出现破坏性损害。

    好呀好呀,光绪拿着从光绪岛发回二次加密电报,亲自翻译后高兴得整夜没睡。没想到实在是没想到,工业基础薄弱的大清竟然能够一次测试成功。

    三联装火炮、新动力带来的高航速,加上外飘的大西洋型舰首……哦不,现在已经叫做中华型舰首。对于较西方更容易上浪的垂直舰首,新式的中华型外飘型舰首除了不容易上浪而提高舰船稳定性而更好适应更恶劣的海况条件外,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开海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如以,保证了舰船的强大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转换为高航速。加高的高舰桥设计,使指挥和*光绪浪费国帑。就连原本还叫嚣着要造个百十艘后去打英国的吴德仁都开始在后面说光绪就是个败家子。就连刘步蟾、邓世昌这些老北洋军官看光绪的眼睛都是红的。有甚者如冯祁之类已经直接搬到葫芦岛号上,说要与舰同沉。

    抗沉性试验是必须要进行的,因为这点不能等到战场上再进行。“这是对海军将士生命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未来战列舰的设计做前期的实验。也是在锻炼我们的舰船打捞能力。”光绪的话很好的安抚了激动的海军,让海军带着无比的遗憾,和带着对未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才出现的战列舰的期待,开始着手准备对葫芦岛号试验舰的抗沉性试验。

    光绪一遍又一遍的翻来覆去的看着电报,怎么看怎么高兴。就算第二天登上火车时还黑着眼圈的光绪依然是一脸笑嘻嘻的模样。

    有最好的巡洋舰自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就算只是试验舰,也代表了大清未来海军的战斗力。高兴之余也有人带着深深的担忧。比如。同样看过电报的王士珍和唐绍仪。

    唐绍仪认为,这种军舰的出现就意味着清国的科技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一定会引起世界各国的警惕,也必将会导致引进外国技术和派出留学生方面出现困难,必竟现在大清可是满世界说自己哪都不行。

    而王士珍担忧的却是这种军舰过于强大的性能。谁都知道这艘军舰是为了将来对日作战用的,但是它的出现必然会引起山西方各国的注意,就算是大清战胜了日本,大清的海军在英法等国面前依然是弱小的。一但西方列强想要强行取得该舰的相关技术,大清该如何应对呢?

    问题也许会很麻烦,但却不是急事。至少对日战事爆发前,光绪有把握能保守这个秘密。必竟相关的设计制造单位,负责安保的可是冷峻的特工和皇家宪兵。日本的六六舰队眼下可是眼中钉肉中刺,先把舰造出来,等打赢了日本再说。

    当然试验也不是没有发现问题。船轴有点过热出现卡顿,右侧船体隔舱梁发生变形导致相关的三个水密舱失效,两座主炮塔的减震弹簧中的八个中有三个失效,一个液压退制器密封盖螺栓断裂而出现漏油……虽然都是不致命问题,但切切实实对舰支有着长远的影响。光绪岛上参与试验的技术人员还在检讨原因和改善办法的时候,光绪却从电报里出现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材料。

    船轴过热是因为材料耐热性不好热膨胀系数高,舱梁变形是因为材料强度不够,螺栓断裂估计跟材料抗冲击能力有关。虽然葫芦岛号上用的是刚刚研制出来的高性能镍钢,虽然镍钢的材料性能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材料的质地的均匀性才是考验工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光绪相信,等他们对问题部件的材料进行试验后一定能得到这个结论。这个不是光绪自吹,这年头能比他更懂材料的还没出现。自己这个原本即将去德国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可不是盖的。

    说到材料。光绪脑子里现在全是材料的牌号。弹簧钢、轴承钢、碳素钢、合金钢、甚至光绪现在考虑干脆将舰壳换成不锈钢。高性能的金属材料,就算后世那都是各个国家最的是,这时的中国人是淳朴的、是善良的。没有更多利益纠葛的中国人更多的是想通过更精湛的技术能力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强。

    直到三天后,捧着拂尘的寇连材原本还想悄悄的找回皇上就是了。可在工厂数名主管的陪同下跑遍了整个工厂都没能找着皇上,一心急的他就在厂子里大叫:“皇上。俄国公使求见,唐大人让奴才请皇上回行宫。”

    狗屁行宫,就一排火车厢,光绪直接住进厂子里,连驻地都没找。

    “哦,俄国有决定了是吗?”

    才从机床里走出来的光绪一脸油污站的在寇连材面前,寇连材竟没能一下子认出来:“回皇上话。朝廷大事奴才哪里知道,唐大人只是让奴才急请皇上回行宫议事。”

    说罢,寇连材突然大哭起来:“皇上。您这是怎么了?怎么搞成这模样了?”寇连材忙用衣襟给皇上擦脸,边擦边对旁边的工厂主官们骂道:“你们都是死人呀,这是咱大清国的皇上。你们的衣襟比皇上的还干净,这些奴才们就是这么伺候的?”

    “闭嘴。你是朕御前的人。如此这般啼哭。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朕。”光绪一摆脸子,打落寇连材给他擦脸的手:“这就沐浴更衣。”

    工厂内简陋的大浴室内,寇连材非要坚持把光着屁股的光绪全身看个通透。就算光绪说再看就要把他给斩首,寇连材也要等到确认皇上没有受伤才行。身上到是没伤,两只手到是伤了不少。寇连材气鼓鼓的出了澡堂的门,隔着大门光绪都能听见寇连材的骂声。

    当沐浴完毕,一身龙袍的光绪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这些整日嘻嘻哈哈的人才真正相信。那个光着膀子跟他们一起钻机床的原来真的是皇上。

    “都免礼起来。”光绪笑嘻嘻的走到不久前还在跟他叫板技术的工程师面前:“刚刚跟你谈到的对齿轮表面进行渗碳和表面淬火的事情,你下去多做几次试验。到底咱们两谁说的对用事实来证明。不要总是相当然的认为可行性不高就不去实验。你是工程师,你应该明白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就是要建立在失败上的。成本那不是你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那是朕的事。你们要做的就是生产出最佳性能的产品。明白了吗?”

    能与皇上一起钻机床,那可是几辈才能修来的福气?激动的工程师开始语无伦次:“草民一定多皇恩,以报效试验。”说完又连忙摆手:“不是不是……”

    “真想报效皇恩,那就把东西搞出来。”光绪转而对所有人说:“试验舰的测试很快就要结束了,新的造舰任务马上也要下来了,大家要尽快完成设备的保养。大家都知道,日本人从西方列强购买的军舰明年就要回来了。他们的军舰回来要干什么相信大家也都清楚。而大清的军舰却都是些老舰,所以大清海军能不能保家卫国就看你们能不能把新军舰赶在日本军舰回来前造好。大清是否会重蹈大东沟的覆辙,就取决与你们之手了。”

    “草民等,一定不负皇恩。”

    “立刻对二、三、四号船坞进行全封闭改造,对所有设备进行保养,为新舰的建造做好一切准备。”光绪很满意的走了。

    光绪本来就是想以一个技术员的身份静悄悄的来也静悄悄的走,只是为了把自己脑中最先进的技术潜移默化的传授出去。作为技术出身的人很清楚,能说服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技术去打败他们。一但用权势去压,得来的只有反效果。而这突如其来而短暂的政治秀却很成功,光绪相信只要材料和技术充足,一定能在一年内同时建成四艘新舰。这不会是什么奇迹,对于一个能在全是石头的海岛上种出西瓜的民族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欧洲从工业革命开始了崛起,西方文明第一次走在了中华文明的前面。都说工业很重要,但只有回到这个时代才能真正明白。其实欧洲人自称的工业革命不过是自吹自擂的说法。

    从古自今以来,工具的一次改进就会带来社会的一次进步。而每一次更优秀的工具的出现其实就是一次对材料的改进,从木器到石器、从青铜到铁器,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支撑起更加先进的工艺,而先进的工艺也就带来了性能更优秀的材料。直到合金出现了,也就有了大炮有了巨舰。后世更是从钢铁过渡到了铝合金,更是出现了硅材料的应用。合金的应用不过百年,人类就从地上走进了太空。

    没有什么工业革命,只有事实上的材料革命。而今天,大清的材料革命已经开始了。(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