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汪乔年求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七月的天气,骄阳似火,大军过处,漫天的黄沙扑面而来,沿途走来皆是荒野千里,有时候一天竟然见不到一个活人,反倒是市场见到倒卧于路边草丛中的腐尸,被成群的黑鸦啄食,成片的白骨就这样毫无遮掩的曝露在荒野之中,原先的田地杂草丛生,没有一丝一毫的生机可言。

    李自成大军如今还在河南一带与官军激战,在孙世康的建议下,朱平安便出直隶,走保定府一路向西,经由太原府、汾州、平阳抵达潼关。

    出京之前,朱平安单独拜见内阁首辅周延儒,由他出面,总算从户部要来了一些存粮,勉强够大军支应,但到了潼关之后,军粮便已告罄。还未进城,朱平安便已经从军情处得到了消息,傅宗龙已经在月初率领陕西兵马出潼关,前往河南新蔡,与孙传庭会师,以解开封之围。如今留守在潼关的是右佥都御史汪乔年。潼关一带的守军目前不到一万人,军粮也是频频告急,要不是孙传庭此前曾在渭南一带屯田,总算积攒下一些,现如今恐怕各部已[道。这汪乔年其人,朱平安是了解的。虽为文官,但却嫉恶如仇、形如烈火,原本在朝中待的好好的,便是因为其个性得罪了太多朝臣,因此便被远远的打发到了陕西战场,要不然,以他正二品的品级,混些年头入阁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钱颂礼接到曹化淳的信函,心中明了朱平安如今是内阁首辅周延儒和内廷看重的角色,因此这才刻意委身结交,再说,曹化淳还叮嘱了有一桩大事要和朱平安去做,万一出了纰漏,宫里的这位靠山倒了,那自己的前程也就随之破灭,所以尽管告黑状没有效果,钱颂礼依然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大军缓缓入城,这钱颂礼倒也算得上是心思剔透的人物,如今山陕缺粮,他却是准备了猪羊酒肉来招待朱平安的部属,引得驻扎潼关的守军各个直流口水,原本看到山东兵马的装备便是一惊,如今看向朱平安麾下士卒的眼神更是多了些嫉妒和怨毒的神色。

    对于钱颂礼此举,朱平安和杨廷麟交换了一下眼色,杨廷麟顿时会意,当即便私下命令领兵的张定边和张耀先等人将酒肉分给潼关守军一些,初来乍到,总不好树敌太多,这以后的战事中还如何合作。

    潼关中民户不多,这是源于潼关原本便是作为军事设施而存在的。明朝中期之后,潼关卫守军的亲属家眷逐渐在这里驻扎下来,由此才开始形成规模较小的坊市和住宅区域。

    傅宗龙奉命驻守潼关之后,便以潼关卫的官厅为指挥中枢,平日里便在这里办公。如今汪乔年也是借用了这里。

    潼关卫指挥使衙门不过是一所四进院子,现在已经是戒备森严。出于对卫所兵马的不信任,现在的指挥使衙门便由总督的亲卫来把守。

    安置好了大军驻扎,朱平安这才带了杨廷麟、孙世康和一众亲卫赶赴指挥使衙门拜谒汪乔年。

    但没想到的是,汪乔年居然已经在大门口等候了。这让钱颂礼的脸色不由得一变,没想到这个食古不化、软硬不吃的倔脾气竟然会在大门口等候朱平安。

    朱平安也是吃了一惊。右佥都御史,这可是朝中仅次于阁臣和六部堂官的正二品重臣,竟然早早的门前迎候,在大明朝文贵武贱的风气中可是极为少见的。

    朱平安不敢怠慢,当即跳下马来,一路小跑着到汪乔年的面前大礼参拜。“山东代总兵朱平安,参见佥宪大人!”

    汪乔年,字岁星,浙江遂安人。天启二年的进士出身,历任刑部陕西司主事、刑部郎中、工部郎中,此次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按陕西。其人四十多岁的年纪,一身大红官袍,身形消瘦,一双环眼却是不停的审视朱平安。嘴角隐隐显出一丝笑容。

    “朱总兵客气了,本官已经备下薄宴,为朱总兵接风洗尘!”说着,便将朱平安引领进官衙。却是丝毫没有理会跟在后边的钱颂礼,钱颂礼只得皮笑肉不笑的告辞。

    到了后院的一间厅房,朱平安跟在汪乔年的身后进入,才发现,屋中却是只有一张圆桌,几把破旧的木椅。桌上摆着六样菜品,却尽是些青菜之物。

    汪乔年一笑,请朱平安、杨廷麟和孙世康就坐。“潼关位于军前,战时饮酒是大忌,本官便没有备酒,如今城中物资匮乏,也只有青菜数盘,聊表心意,还望朱大人不要介意。”

    朱平安连称不敢,所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汪乔年名声在外,加上其官位和身份,如今却是降阶相迎,显然是别有意图,只是不知道这所图到底是什么。

    汪乔年果然不适应这种人情交往,刚喝了一杯茶,便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这次“宴请”朱平安的目的所在。

    傅宗龙被任命为陕西总督,和孙传庭共同负责征剿李自成,但如今的形势却是愈发的艰难。陕军精锐被洪承畴抽调走了将近一半,孙传庭的部队更是干脆全部用的是招募的民壮,大举在渭南屯田。傅宗龙手中的兵马不到三万人,但即使是这样,军粮依然是困扰着官军的最大问题。

    朝廷征调山东兵马剿贼的消息传到陕西,其时傅宗龙和汪乔年正为军粮的问题头痛不已,军饷缓一缓勉强还算可以,但军中一日无粮便是要出大乱子的。孙传庭孤军前往解救开封之围,傅宗龙只好引兵前去救援,于是征集粮草的重担百年全压在了汪乔年的身上。

    别无他法,汪乔年只好将主意打到了山东军的身上。山东这些年海贸做的风生水起,山陕的不少商贾都在其中大发其财,这样的消息自然瞒不过汪乔年,尤其是登州市舶司不停的向京师解送税银。任谁都知道,这些年朱平安的山东军绝对是富得流油。

    也因此,汪乔年只得凭着一张老脸向朱平安开口求援,无论如何要将眼前的难关先应付过去,解了开封之围再说。

    朱平安却是没想到自己刚一到潼关便被人给盯上了,看着汪乔年满怀希望的一双环眼,朱平安也着实无法拒绝,但潼关就驻扎有一万的军队,加上自己的一万人,那可是两万人的编制,要多少粮食才能勉强支应下来。自己的钱是多,可也禁不住这样的花销啊!(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