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回明 - 第十七章 经略至
“这是王大利,石新,马国斌……”王大勇满脸得意,向在场的商人们介绍道:“原本都是营兵,都信的过,将他们交给诸位当护卫,遇事可以出了一个第一好汉,叫韩旭?报功上去没有?这人不会生事吧?”
一听这话,王大利和石新几人不免咬牙切齿起来。
王大利几个就是被韩旭削了面子,实在没脸继续在营中干下去,好在王大利有关系,托了王大勇的情,给这些大户当心腹护卫,银子还赚的多些,只是前程就很难了,想起来他们几个当然对韩旭恨之入骨。
王大勇笑道:“是有这么一个,请列位放心,下官压的住他。”
“如此就好。”张儒亭放下心来,满脸骄矜的道:“不论这世道是大明还是那后金得势,咱们只管安生赚自己的银子才是!”
……
熊廷弼是七月初七陛辞,轻车简从,随员也并不很多,一路从京师过迁安永平,再由关门进入辽东都司境内,一路巡行检视防务,抵达辽阳的日期是七月二十九日凌晨。
在距离城池十里开外的地方,已经有过千人在外等候了。
远远就能看到过百乘的轿子和大量人群在接官亭等着,武将和亲军家丁们都骑着马,甲胃和旗帜十分耀眼,文武环列左右两边,隔的老远也看的十分清楚明白。
“这帮家伙……”熊廷弼刚毅的脸庞上,此时也满是无奈之色。
他是江夏人,少而聪敏,性刚负气,好漫骂,因为家贫,幼时还做过放牛的营生,力气很大,传言他可以左右开弓而射,在明末的文官中是一个标准的异数。
他的胆气也壮,遇事从不推诿,在万历三十六年做巡按时,旁人都对李成梁毕恭毕敬,仰其鼻息,只有熊廷弼对李成梁的几次举措都大为不满,多次上书弹劾。同时,熊廷弼也很知兵,于实务上有杰出的才干,在他任职期间,巡行的地方积谷很多,修筑军堡台墩七百多处,此人,从来不是那种只知空谈,不能做实事的书呆子腐儒。
在杨镐丧师失地之后,廷推之下,熊廷弼毫无意外的被举为新任辽东经略,加兵部侍郎和右佥都御史,未曾出京,熊廷弼对辽东的战守大计,就在他的上疏之中言明了。
一路行来,熊廷弼观察很多,对辽东现在的情形大致摸了个清楚,到了辽阳之后,他还打算去沈阳和抚顺关等处,切实摸清底细之后,他将会再次上书,言明辽东利弊,彻底将大局底定下来。
熊廷弼很有信心,只要万历皇帝帝心不变,朝中不给他使坏下绊子,东事纵不能在几年内彻底平息,但三五年后,收回开、铁、抚顺等关,将东虏推到边墙之外,不复为心腹大患,这一点他还是有把握做到的!
“下官张铨,拜见经略大人。”
“下官分守道何经魁拜见经略大人!”
“下官监军道崔儒秀拜见经略大人。”
“下官高出……”
“下官韩善原……”
“下官阎鸣泰……”
辽阳是整个辽东的中心所在,成立之初就是以辽东都司所在,城池较沈阳大出近一倍,比起广宁也大出很多,只是在几十年前,北虏势大,辽东总兵常驻广宁,辽阳风光被夺去不少,现在沈阳和辽阳复为前线,辽阳更是身后辽河和三岔河的屏障,要紧的就是辽阳护卫辽南,辽阳在则辽南无事,辽阳失则辽南必定不保,这般要紧地方,不仅驻有巡按和各总兵官,熊廷弼这个新上任的经略更是要亲驻辽阳,才能压的住阵脚。
在老熊前来的道路上,一路络绎不绝的都是往西逃的人群,沈阳,辽阳和辽南的富户世家,大半在这人心不稳的当口选择逃走,不仅是士绅商人在逃,举人秀才们也在逃,普通的百姓亦是在逃亡的路上!
哪怕是食草树,树皮,亦要逃离险地!
这样的选择,在事后看来真是对的,但对熊廷弼来说,便是触目惊心了!
“末将总兵官柴国柱,见过经略大人……”
文官见礼过后,便是武将,由柴国柱,贺世贤,李秉政,朱万良,梁仲善,姜弼,候世禄等总兵在前,数十员副将,过百参将和游击一起半跪抱拳,齐齐行礼。
“诸君免礼。”
熊廷弼声音晴朗,蕴藏着极大的自信,只是他的态度也很傲岸,对文官不过是虚揖还礼,眼前一众武将,更是瞟了一眼,拂拂衣袖,便算还礼。
他越是这般,在场的人便越恭敬,熊廷弼的脾气,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
“对了,李总兵请上前来!”
李秉诚听着,战战兢兢赶紧走上前来,为了今日迎接经略,他换了一身最好的铠甲,佩剑,背着弓箭在身,是武将见文官上司最恭谨的打扮,听到熊廷弼叫他,他的心里七上八下,惟恐是什么事情惹怒了经略,若是被熊廷弼在此时下令拿下,恐怕自己便是凶多吉少。
“末将叩见经略大人。”
熊廷弼伸手将李秉诚扶起,脸上居然是罕有的笑意,他看着李秉诚,微笑道:“李总兵所立新勇营夜不收伍长韩旭遭遇东虏,激战之余斩首十一级之事本官已经知道,首级亦验看过,确实都是真夷首级,当此天下骚然,军心不振之时有如此之胜,足堪上慰吾皇圣心,下安百官黎民,本官心中,亦是十分欣慰!”
---
第一,还是恳请大家投推荐票。
第二,感谢书评区各位的留言,感谢打赏的那几位,id我都看着眼熟,是老读者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