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统天下 - 第七十五章 脏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杨勇未经司法定罪,便将汪正祥府邸冒出来的银两定为脏银,也实属正常。

    明朝官员俸禄普遍低下,一名七品监察御使,一年不过十几两纹银,而汪正祥府中的银票和珠宝加在一起,即使不值十万两,也值个五六万两。

    五六万两银子放在江南商贾世家,那是算不了什么,可放在一名出身贫穷的七品官员身上,那就是来路不正。

    因此,杨勇将银子定性为脏银,汪正祥也无力辩解。

    “卑职遵命!”杨小雨应了一声,让侍卫上前将银票与珠宝拿起来,紧跟着杨勇三人脚步离去。

    走了几步路,杨小雨转身看了一眼汪正祥,心中多有不忍,此时的汪正祥一脸悲愤,神情有些恍惚,这也难怪,原有一腔忠君报国之心,却被一干贪官污吏联合诬陷,汪正祥心中不仅苦涩难奈,更多的则是忧虑王朝的前景。

    杨小雨转过身子继续走,心中不住暗叹,这就是所谓的官场,黑暗无底,一不小心步入其中,就有可能粉身碎骨。

    凭心而论,杨小雨对忠良之臣还是多有好感的,但也仅限于此,即使没有他去栽赃诬陷,也会有其他人来完成这件事,这一切只能说汪正祥命该如此!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日子里,汪正祥会被浙江三司官员联名弹劾,到时朝廷定会彻查此案,汪正祥头上这书场地,无不挤满百姓,纷纷议论着昨夜大火。

    城北大火燃烧一昼夜始熄,延烧六千一百余家,男女死者三十五人。

    这种天灾数十年不遇,百姓信奉举头三尺有神明,能让上天降此大灾,无非是天子失德,官吏不正而引起的。

    可这些话在光天化日之下,却没有人敢说出来。

    锦衣卫有监察地方官民之责,一旦有妖言惑众者,可就地斩杀。

    因此,在一些公开场地,只能听到百姓议论大火起末,却不敢随意评论。

    有些胆子大一点的,也只是低声向同伴道着自己的看法。

    如今天子登基不满一年,杭州就出如此大灾,城中官吏纷纷惊惧,浙江巡抚今早召集三司主官,杭州知府,杭州左右卫军指挥使,杭州织造局主事。前往巡抚衙门议事。

    为防止有人借机生事,左右卫军派出巡逻军士,在大街上来回巡逻,震慑城中宵小,知府衙门三班捕快尽皆出动,满城寻找火灾线索。一时间,风声鹤唳,住在城北的百姓惊慌失措,纷纷担忧官府会给他们罗织罪名。

    身在府邸中的杨小雨却是依如往常,早上吃过饭后,带着人赶到百户所驻地。

    城中发生大火一事,对军户们没有什么影响,大家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胡成和领着年青力壮的军户,将各家房屋挨个修缮,又让妇孺老人将附近道路清理干净。

    半月前那个破败的百户所,被修缮一新的房屋代替,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一条宽敞大道,原本脸色饥黄的军户们,此时脸上浮出血色,精神多了许多。

    这一切,俱被杨小雨看在眼中!

    此时的百户所在他眼里,才算是有了一丝模样。

    既然将外貌收拾整洁,下面就该整顿军备,操练兵马,严守码头。

    百户所共有卫兵一百多人,杨小雨将其中四名老弱留下,让他们守卫百户所大门。

    剩下的一百卫兵,分左右二旗,各旗辖五十人,彭德明所部夜晚巡守码头,常大年所部白昼巡守码头,卫兵上码头执行公务,必须腰挂佩刀,手持长枪,身着鸳鸯战袍。

    杨小雨改除弊端,让军户们将码头上的茅屋扩建,搭成一座茅屋小院。

    茅屋内囤积清水、粮食,卫兵们一日三餐,俱在茅屋内食用。

    茅屋前的空地处,便是卫兵们训练场所,每一名卫兵,一日必须练习两个小时的枪法。

    将一干琐事安排完毕,已是三月中旬。

    杭州大火案由巡抚上报与朝廷,只不过在奏折之中,却是将天灾说成地痞流氓故意纵火,引起城中房屋失火,导致数千房屋被焚,近万百姓居无住所,食无米粮。

    杭州布政司下拨银两,在城门边上搭建粥棚,供给灾民充饥。杭州知府衙门,派人在大火焚为灰烬的原址上搭起简易帐篷,将灾民安置其中,又招募工匠、脚力,由布政司出钱为灾民重建房屋。

    官府出布榜文,安抚百姓,积极赈灾,引得杭州士民一致喝彩。

    杨小雨坐在自家后花园,欣赏着满院鲜花争香斗艳,俊朗的脸上挂着淡淡笑容。

    “少爷,指挥使让您回府一趟!”王冲匆匆忙忙走来,禀报道。

    距汪正祥的事已经过去半月,杨勇找他回府有什么事?

    杨小雨舒展着的眉头微微皱起,一双黑而明亮的眼眸闪烁不定,沉思片刻,道:“备好马车!”

    “是!”王冲应了一声。

    杨小雨站起身,回到房间换了身常服,出府坐上马车扬长而去。

    车中,杨小雨几番思索,均未猜到杨勇找他什么事?

    按时间推算,浙江官员弹劾汪正祥的折子,应该没有送到京城,朝廷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派官员下来传旨。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