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芳寻踪 - 第二百二十四章:寒世之争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郑泰这样一说,原本站在金良这一边的人们都将信将疑地看着金良

    金良朗声大笑道:“我荐举的两个人,诸葛玄乃一代名臣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曾任易县县令、泰山郡丞,为官清正廉洁,深受士民爱戴,只因得罪权贵,一直不得提升,现在我荐举他为魏郡太守,他又有那里不胜任?法衍乃一代名士玄德先生法真之子,曾任司徒掾、廷尉左监,通晓律法,在襄阳这里的官员里,他是最能胜任廷尉之职的人,你却说他是从董卓那边来的,可能是董卓派来的奸细,以这样荒唐莫须有的罪名来抹煞他,只不过是为了你的党羽升任这两个官职铺路而已,如此私心自用、目无朝廷之辈,安能为吏部尚书?

    我身兼司隶校尉之职,本来就有监督你这个吏部尚书的权力,在你滥举门客之初,我便察觉到不妥之处,便让人紧盯着,果不出我所料,你以家田四百顷所养的这些门客没有多少称得上是清廉能干之士,全是拍马溜须逢迎你的世家小人而已你为人如此不察,还不自省,还敢污蔑于我

    不如这样,等我司隶校尉属下将这些人拿来襄阳,交给三司会审,若是确凿,我便取你首级,若是虚假,我便赔上我的首级,郑泰匹夫,你敢与我对峙否?”

    郑泰脸‘色’愈加苍白,颤声道:“什么三司会审?御史中丞是你荐举的,廷尉是你荐举的,三司之中你的人占据两司,再荒谬的东西都能成为确凿的证据”

    卢植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大喝道:“郑泰,莫要胡搅蛮缠,不如这样,把你那二十四名门客交由我的侄儿持金吾卢冲审讯,若是一切确凿,不但要你‘性’命,还让你郑家一门老小全都罚没为奴”

    黄琬身为尚书令,是郑泰的荥阳郑氏也是根深叶茂的世家大族,还是不好得罪过甚,便微微一笑道:“便按照我刚才说的标准来衡量,还是先免去郑泰的吏部尚书和卫尉之职,让他先在家里反省,等风声过去以后,再委以别的职务,譬如礼部侍郎之类的官职”

    金良是不想再给这个家伙任何关键的职位

    杨彪踹了郑泰一脚,郑泰明悟,赶紧起身,躬身向金良致谢:“郑泰谢过贤霆公的宽宏大度以德报怨”

    金良摆摆手,示意郑泰离开。

    尚书令黄琬从这件事情上意识到金良是强大不可冒犯的,因为金良不仅掌握了军权,还掌握了监察权,一旦得罪了金良,金良首先就抓你的毛病,一旦抓住就逼着你屈服,即使没有毛病,金良也会利用手里的中央军给你制造出毛病,既然开罪不起,他又对自己有恩,那就尽量迎合着

    黄琬便笑问道:“郑泰被免职后,这个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暂乏能臣执掌,不知贤霆公可有人选推荐?”

    金良目视卢植、蔡邕、马‘日’磾:“还是请三位上公决定”金良还是把这三位捧起来,至于其他人,金良会给与一定的尊敬,前提是别蹬鼻子上脸,否则就狠狠地给他一记耳光

    卢植三人稍作商议,便笑道:“贤霆,我们的门生故吏、家族子弟里面德才兼备的都已经推选给朝廷了,剩下的都是年纪过轻或的才德不济的,贤霆,你有什么好的人选不妨说出来嘛”

    金良稍微想了一下,能够被自己掌控又能被朝廷这些大臣认可能够担当吏部尚书之职的人还稀少,金良想推荐沮授,但又觉得沮授的军事才能大于治政才能,适合为自己执掌军务院,想推荐董昭,自己又想有人坐镇后方为自己治政,本来张昭、荀彧都是很适合的,但他们都拒绝追随自己,该推举谁呢?

    金良忽然想起一人,河东裴家家主裴茂

    在汉灵帝时期,裴茂曾在朝中任过尚书,算是卢植的同僚,卢植对他颇为熟知,裴茂在历史上还曾任过曹魏的尚书令,还曾在建安三年夏四月,率领段煨等关中诸将讨伐董卓余党李傕、郭汜,得胜功封阳吉平侯,此人算是有些能力

    在此之前,裴茂曾经在襄阳朝廷里就任过清河郡守,后因不满金良武夫当道而潜逃回河东闻喜老家,但现在闻喜县已经归金良所有,裴茂的几个儿子也在金良帐下听命,特别是他长子裴潜虽然谐音为赔钱,却在跟卫家的卫觊负责中央军的财政。裴茂虽然对金良的有些政策不满,却不得不屈从家族利益的压力,追随金良。

    金良便道:“河东闻喜人裴茂裴巨龙可否?”裴茂有个很响亮的字,巨龙。

    裴茂曾在襄阳朝廷做过清河郡守,大家对他有些印象,特别是卢植:“先帝时期,我做尚书,裴茂便是我的同僚,此人处事公正果断,应该是一个上好人选。”

    既然太傅卢植都发话了,其他臣工也不好再说什么,都同意了金良对裴茂的荐举。

    裴茂尚在河东郡闻喜县,来这里至少也有五六天的路程,法衍和诸葛玄的入职程序却拖不得,金良便对尚书令黄琬说道:“吏部不可一‘日’无尚书,不如尚书令先暂代吏部尚书之职,等裴茂到了再行交替。”

    黄琬点点头:“这是我分内之事。不过对于法衍和诸葛玄的任命,吏部不能做主,还需要内阁裁决,等内阁同意了,吏部才能做入职备案手续。”

    金良这才想到,他当初构建这个内阁的时候,已经把郡太守以上官职的任命权交给内阁裁决,吏部只对郡守之下的文官有任命权,针对武官的任命权也被金良放到将军府的军务院里。

    金良哑然失笑,他在外作战一个多月,居然把自己指定的规则都给忘记了,刚才找郑泰是找错人了,郑泰并没有权力否决地诸葛玄和法衍的任命,但他却否决了,说明他做这个吏部尚书很不称职,连朝廷基本的制度都搞不清楚,他遭受这个无妄之灾是自作自受。

    金良通过免去郑泰的吏部尚书之职,极大地震慑了那些蠢蠢欲动想要对金良不利的世家大臣,内阁其他辅臣不再触金良的霉头,再说法衍和诸葛玄两人的资历能力都完全胜任,他们都欣然同意了。

    内阁确定了任命,吏部开始办手续,同时按照金良的意思,重新拟定了一份稍微宽松一点儿的荐举连坐制度,金良仔细看过,然后认真地看着法衍和诸葛玄:“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我的一番厚望,莫要犯下大错,更要提防小错,送你们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卢植拍案叫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贤霆这句话真乃金玉良言!子琰,着吏部将这句话传达给每一个官吏,让他们谨记,要防微杜渐,从小处约束自己!”

    黄琬点头称是,法衍和诸葛玄也表了决心。(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