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 第一百七十章 永远的追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高澄又让大才子魏收配合西兖州刺史李伯穆去夺合州,李伯穆大兵压境后,魏收修书一封给萧范,承诺如萧范献出合州东魏可以出兵帮助他去打侯景。萧范相信了,率战士两万出东关,把两个儿子送到邺城做质子,李伯穆兵不血刃占领了合肥。天真的萧范屯兵濡须等待上游勤王的军队一起去建康,然而等来等去上游的鬼影子也没见到一个,东魏方面更是迟迟不见出兵的动静,萧范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由于失去了根据地,军中粮草补充不上,他只好让大家采集苽稗、菱藕充饥。幸好浔阳王萧大心同情他的遭遇,邀请他到九江,萧范这才有了安身之地。不久,萧范手下大将侯瑱投降了侯景,郁闷的萧范发病而死。

    东魏在淮南的生意做得可谓风生水起。

    与东魏相比,西魏染指河南的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南边的收获也少得可怜,除收留了几个梁朝宗室,只得到了一块飞地竟陵郡。

    原来,柳仲礼率军赴建康的时候,梁朝竟陵郡守孙暠归降西魏,宇文泰派大都督符贵前往镇守。

    虽然梁朝的内乱让宇文泰心动不已,但他仍然保持了克制,因为他知道,现在染指江南的时机仍未成熟。

    大统八年邙山一役西魏军队精锐损失殆尽,要重建军队,兵源成了问题,于是宇文泰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招募豪族乡兵加入国家正规军,甭管你是胡人汉人。只要有勇力就可以参军,西魏人少。总体兵力不足,所以他们不能像东魏那样动辄派出十万人马。

    这也是宇文泰一直不愿意卷入梁朝内战的原因。河南的教训太深刻了。

    但机会还是来了,好运气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

    梁国岳阳王萧詧派人求援请求以雍州作为大魏附庸,以此换取西魏的支持对抗他七叔湘东王萧绎,梁国在中央被控制皇帝受尽屈辱的时候,宗室子弟们的窝里斗却愈演愈烈。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萧詧同萧绎的矛盾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其中原湘州刺史张缵起了很坏的作用。

    萧詧、萧誉兄弟乃梁武帝萧衍的孙子,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昭明太子早死。梁武帝没有立太孙而立了萧统做太子,萧詧兄弟们心中常怀不平。萧詧见爷爷衰老,朝政紊乱,大梁有败亡之象,于是蓄积家财,结交天下豪杰,家中蓄养了千名死士,等待时机夺取本应属于自己的一切。

    萧詧出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襄阳地处梁魏边境。雍州也是上等州,萧詧可谓如鱼得水,唯一不痛快的是军事上他要听他七叔荆州刺史萧绎管辖。

    后来,梁武帝又以萧誉为湘州刺史。以湘州刺史张缵为雍州刺史,张缵一向恃才傲物,根本没瞧上萧誉。所以迎接萧誉上任的礼节不够周到,萧誉一怒之下。接管湘州后干脆托病不跟张缵见面了。

    办不了交接手续张缵无法离开,萧誉又不时传出些凌辱的话。弄得张缵提心吊胆的。侯景袭击建康后,萧誉准备带兵赴援,张缵担心萧誉会趁机报复自己,找机会坐小船偷偷跑了,想到雍州上任,又怕萧詧不肯交权,想到自己跟江陵的萧绎还有些交情,于是来到江陵。

    萧绎以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的的名义命令各州率军入援,萧詧派府司马刘方贵领兵从军,萧绎非要萧詧亲自带兵,萧詧断然拒绝。

    萧绎见这孩子这么不听话,非常恼火,他暗暗联络刘方贵,意图对萧詧不利。

    侯景攻下台城后,侯景假传圣旨命各地勤王的部队各自返还驻地。

    顿军青草湖的河东王萧誉打道返回湘州,但是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却以为既然来了不拜见萧绎从礼节上说不过去,因为萧绎这个镇西将军是他的现世报,有因必有果,后来,杜家后人在建康挖了萧詧父昭明太子萧统的安宁陵,有样学样焚骨扬灰,算是报了仇。

    在这种情况下,萧詧已经同萧绎势同水火,他自忖以自己的实力肯定干不过萧绎,其他叔叔大爷们各怀鬼胎也不会有人帮自己说话,可自己绝不能坐以待毙,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派人到长安求援。

    当然,请外援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开出的价码是请求以自己的地盘作为大魏附庸。

    襄阳特使先到穰城接洽,西魏行台仆射、荆州刺史长孙俭很清楚这是朝廷向江南渗透的大好机会,但他熟悉江南的风土人情,知道萧詧甘心向南人一向痛恨的索虏低头实在是逼不得已,特使此时到荆州,一定怀有刺探荆州动静的使命,他决定给特使一个下马威,让襄阳摸不清西魏的虚实。

    长孙俭在荆州刺史府办公大厅摆上仪仗队,自己一身重甲端坐在大堂上,传襄阳特使以宾主礼入见,长孙俭相貌魁梧,声音亮如大钟,他一口鲜卑语,一旁有人帮特使翻译。

    特使吓得汗流浃背,惶恐间不敢仰视。

    等到天色已晚,长孙俭一身便服宴请使者,也不说鲜卑话了,改用汉话和颜悦色地向特使表达了朝廷的欢迎,克日送特使入京。

    宇文泰早有染指江南的意图,但顾忌太多一直迟迟不敢有所行动,现在凭空掉下个馅饼,有了雍州这样强大的内应一切自然不同。

    宇文泰大喜过望,赶紧派东阁祭酒荣权出使襄阳,双方定下军事互助盟约。

    为了经略汉水、沔水地区,宇文泰以开府仪同三司杨忠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十五州诸军事,坐镇穰城。

    杨忠离开独孤信后,一路追随宇文泰擒窦泰、破沙苑、战河桥、战邙山,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立了不少功劳,有功必赏是宇文泰的行事风格,杨忠此时已经加开府,授骠骑大将军。

    宇文泰欣赏杨忠的勇敢,对于这样一员虎将,他给了他足够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在王思政组织颍川保卫战的时候,蛮帅田柱清据险为乱,宇文泰命杨忠率兵讨伐,杨忠漂亮地把问题解决了。

    宇文泰相信,杨忠是一个帅才,他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就是宇文泰放心将荆州的事交个杨忠的原因。

    杨忠到任后,很快攻取了梁朝的齐兴郡和昌州,把西魏根据地推进到丹水以南。

    萧詧虽然表面上对西魏称藩,内心尚有二心,对于这样一个盟友,杨忠不得不防。

    为了让萧詧安心做附庸,杨忠在樊城搞了一次军事演习,出动骑兵两千。在汉水沿岸更换旗帜转圈,萧詧在城楼观望。见西魏骑兵绵延不断,以为杨忠出动了三万精骑。吓得再也不敢有想法了。

    萧绎当然不能容忍萧詧的背叛,他任命柳仲礼为雍州刺史择机袭取襄阳。

    柳仲礼留下别将夏侯强镇守司州,亲自率部抵达安陆。

    安陆太守柳勰举城投降,柳仲礼留长史马岫守城,率众一万奔竟陵。

    竟陵的孙暠见柳司州亲自出马,他还真有点害怕,竟然将西魏镇守大将符贵当做将功折罪的筹码送给了柳仲礼,柳仲礼以手下大将王叔孙镇守竟陵。

    柳仲礼坐镇竟陵,随时准备进攻襄阳。

    萧詧吓坏了。赶紧派王妃王氏和世子萧嶚到长安做人质,请求西魏即刻出兵相助。

    宇文泰没有像东魏高澄欺骗萧范一样欺负萧詧,接到萧詧的求救信后立即命杨忠和长孙俭救援襄阳。

    杨忠带着权景宣部、泉仲遵部、王悦部等出发了,大军到下溠戍,马岫之子西义阳太守马伯符投降,杨忠以马伯符为向导向随郡进发。

    随郡太守桓和拒不投降,随郡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战事一时陷入僵局。

    杨忠攻城受阻,心急如焚。所谓劳师袭远后勤不足是必然的,持久战咱打不起,而本次出兵的目标是柳仲礼,既然随郡不好打。大不了绕过去。

    杨忠动了退兵撤围的心思后召集众将道:我们此次出兵的目标是柳仲礼,不是随郡。似这般磨下去,恐怕劳而无功。不如弃和深入直取仲礼。仲礼若擒则桓和不攻自降。诸君意下如何?

    杨忠说完后,帐内一片沉默。

    忽然。有人高呼:元帅不可。

    杨忠抬头,说话的是车骑大将军、仪同泉仲遵。

    ≈仪同请讲。”

    ≈将以为蜂虿有毒。如何可以轻视。若弃桓和深入,即使擒住仲礼,桓和降不降还是未知。可是倘若不能克仲礼,桓和为之援,届时我军首尾受敌,就危险了。先攻下桓和再进军,则无后顾之忧。”

    杨忠听从了泉仲遵的建议,遂下决心拿下随郡。

    这下魏军真拼命了,尤其是泉仲遵,因为主意是自己出的,如果有所闪失一定会成为大家的笑柄,所以格外用命。泉仲遵领部曲冲锋在前,第一个登上了随郡的城墙,随郡最终失守,桓和被俘。

    公元550年正月,杨忠包围安陆,柳仲礼赶紧回军相救。

    柳仲礼离开司州后,东魏大将潘乐率五万大军进犯,司州守将夏侯强投降,柳仲礼已经失去了根据地,所以绝不能再丢安陆。

    西军众将担心柳仲礼军到则安陆城难下,请求百道俱进速战速决解决掉安陆。

    杨忠却很清醒:攻城哪里是一会就能攻下的,倘若攻不下,腹背受敌,形势就危险了。南人水上功夫行,野战不是他们的专长,我以奇兵袭击柳仲礼,出其不意,定可获胜。柳仲礼完了,安陆自然不战而得。

    于是,杨忠精选二千骑兵,当夜衔枚而进直扑柳仲礼所在的漴头,突然出现在柳仲礼营前,梁军毫无心理准备,仓促应战,杨忠一击成功,梁军大败,柳仲礼及其部众全部被俘。

    柳仲礼一败,梁军望风而降,马岫以安陆、别将王叔孙以竟陵皆降于杨忠,西魏占据了汉东之地。

    杨忠乘胜至石城,湘东王萧绎派舍人庾恪请和,双方约定承认现状,魏以石城为界,梁以安陆为界,萧绎送质子于魏,双方互通有无,永结睦邻友好关系。

    赶跑萧詧后,王僧辩重新获得了萧绎的信任,鲍泉要倒霉了。

    鲍泉久攻长沙无功,萧绎历数鲍泉十大罪状,令王僧辩代鲍泉督军。

    王僧辩同舍人罗重欢带禁卫三百来到湘州。

    鲍泉听说王僧辩来了,惊讶道:有王竟陵助我,贼不足平。王僧辩入内,背对鲍泉坐下,对鲍泉说:鲍朗有罪,有旨令我锁拿你,不要怪我不讲交情。

    罗重欢出示手令,禁卫们一拥而上将鲍泉拿下,王僧辩接过大军的指挥权,集中兵力攻打长沙,很快城破萧誉被杀湘州平定。

    在萧绎对湘州用兵的时候,大部分梁朝宗室亲王们都乐得作壁上观,侯景很高兴大家窝里斗,台城的旨意已经对外藩们失去了约束,只有邵陵王萧纶做了一番调停的努力。

    台城陷落后,萧纶不愿奉侯景号令,辗转跑到禹穴,很多人都归附他,临成公萧大连担心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有图谋之心,有人秘告萧纶,萧纶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到了寻阳,寻阳公萧大心要把州让给他,但他考虑到寻阳太小,加上当时萧范占据了寻阳的大部分地方,所以婉言谢绝。

    大宝元年,萧纶到郢州,郢州刺史南平王萧恪让州,萧纶不受,萧恪便拥戴萧纶为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萧纶于是在郢州置百官,改听事厅为正阳殿。

    萧纶部下趾高气扬,根本不把郢州军府放在眼里,州佐非常不满。咨议参军江仲举劝萧恪将萧纶赶走,萧恪以为倘若加害萧纶,高兴的是江陵的萧绎和益州的萧纪,而侯景大逆未平骨肉相残,自亡之道。

    江仲举见萧恪不从,便自行联络郢州诸将,萧纶得到消息先发制人将仲举压杀。

    萧绎围攻河东王萧誉久攻不下,萧誉向六叔求救,萧纶想去救援,但军粮不继。

    赶上侯景又派任约、于庆率军两万攻打诸藩王,萧纶不敢轻举妄动。

    于是萧纶写信给萧绎责之以大义,让萧绎从共同敌人侯景未灭的大局出发,不要再窝里斗了。

    萧绎回信了,信中痛斥河东王罪大恶极法不容赦,且萧詧引魏军相逼,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事,不过请放心,湘州早上失陷,我下午就发兵讨伐。言外之意,等河东王被任约等收拾了,我再去收拾任约。

    事到如今,萧纶知道老七不是个省油的灯,不由投书流涕叹道:天下之事,一至於斯,湘州若败,我的末日也就到了。

    指望萧绎是不行了,于是萧纶大修兵器铠甲,准备克日讨伐侯景。

    再说杨忠全功而还,宇文泰很高兴,加杨忠为陈留郡公、大将军,以泉仲遵为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

    封爵晋级,杨忠备受殊荣,然而,世事难料。

    过了些日子,朝中突然传出旨意,解除了杨忠的兵权,令其赋闲在家。

    突然将杨忠提拔经略汉东的主帅,表明宇文泰的确会用人,杨忠曾经跟独孤信经略三荆,并在梁三年,熟悉梁朝风土人情,而且位骠骑大将军、开府,除了资历差点,地位跟后边的几位柱国已经不相上下。

    镇在外的梁朝宗室也就萧纶还靠谱,可惜,他注定成为萧绎的眼中钉,他不死,萧绎就没有上位的机会(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