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民生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该派出去的人,都已经出发了。前往北方的除了李光地派去的人,其他的也都还以为是福建这边的工坊缺人,真正的原因却是不知道。几十支队伍中,有了自己人把关,有目的的招录,也使得李光地放心不少。

    耿精忠先前不是没有考虑就在福建本地招人,但是福建这边的动作已经很大了,就是全省大修路就需要大量的劳力,他就是想招,人数也不会多。何况,现在各地均有工坊开张,百姓们若是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干,都是不太愿意远离家乡的。北方地区就不同了,除了江南的苏杭地区,其他大部分地区还是贫穷的,尤其的受灾的地方,招起人来更加的容易。

    与前往北方的人不同,去往南边广州的只有寥寥二十人。五位马尾船厂的大师傅,专门负责挑选、验别木材的好坏,三位采买管事,专事采买事宜,十一位护送侍卫,以及一位领头的谈判专家。这位领头的不是别人,乃是靖南王府的长史,苗全琛。

    长史也可以算作是官,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以前也被称为别驾。长史最早设于汉代,当时丞相和将军幕府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将军下的长史亦可领军作战,称作将兵长史,汉朝著名的班超就是将兵长史,除此之外,边地的郡也设长史。为太守的佐官。经过多少年的演变。现在的长史可不比以前了;现在的长史都是设置于亲王、公主等府中。执管府中的政令。

    苗全琛是耿继茂年轻的时候就请到的幕僚。其实也不能说是请,事实上,三十年前,全国都处于战乱时代,人命贱如草,有道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匪过来掠夺,就像梳子一样梳理了一遍把家里财物都掠走。但是梳子齿与齿之间间隔大,仍有漏过的;篦子齿却很细,兵丁过来掠夺,是明打明地,时间充裕,细细地搜刮,掠夺得比匪还要恨,不像匪至少还怕官府过来只好匆忙地掠过就走。

    苗全琛祖籍抚宁,也是位读书人,书香门第。清华世家,但自己却手无缚鸡之力。家境富裕便遭到过路的明军惦记。于是给他家冠上一,不是直接免除了徭役,耿精忠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下令免除。要知道,当年李自成造反的口号就有免除徭役这一条。

    官府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就是徭役,它包括了力役和兵役两部分。耿精忠深知这乃是官府强加于人民身上的一大沉重负担,于是便变了一个方法。福建这边此时无战事,军队也都是耿家自己掌控,因此兵役这一块就算是没有。但是力役还是有的,对付这一项痹症不能硬来,耿精忠给官府参加劳役的人都同统一设置了劳役期限,并且只限定在三个月时间之内。

    在干活的时候,也不再是无偿劳作,而是由耿精忠付给工钱。同时若是官府衙役差人欺压百姓,可以报给驻军知晓,因此百姓们也不再担心自己的安全。这样一来,等于是耿精忠变相的免除了徭役。这些百姓们时间一到,便立即可以回家,这边换一批人再接着干,避免了一家之中的劳力长期被占用,导致他们自家农田抛荒,或者导致他们的农田无人精心侍弄,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耿精忠开始如此热心这件事情,也并不是就为了邀买人心。这徭役说白了多是为了修缮水力河工等等,这也是有利于福建的好事,建设好了这些,福建本地粮食增产那是肯定的。(未完待续。。)

    ps:明天有事,更新还要迟一些,今天晚上挑灯夜战,一定保证在12点之前奉上。

    各位兄弟看在小弟写书以来,从未断更的份上,多多支持吧,感激不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