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大明 - 第十六章 兼职裁判
崇祯二年,李自成在榆中杀参将王国与当地县令,继而发动兵变。[燃文书库][][774][buy][]然后始投不沾泥,继投高迎祥,为其部下闯将。这后面发生的事,都是在崇祯三年高迎祥与王嘉胤和王自用汇合入晋之后。
与之后战败即降、降而复反的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相比,崇祯三年入晋≈20043≈21069的高迎祥,显然还只是盘踞在延庆府黄龙山的一股山匪而已。
≈25110≈35768是当时的高迎祥为害地方的程度不深,≈25110≈35768是当地官府本就没有“看得起”他们,又≈25110≈35768“养寇自重”借以要挟朝廷的“理念”深入官场,进而成为壮大地方势力的不二法门,总之除了寥寥数字的记载,史籍并无其他≈26356≈22810的赘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期间大明朝廷并没有没有采取措施对此种状况加以改善,或采取的措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究其≈21407≈22240,一方≈38754是≈22240≈20026辽≈41c;的局势更加紧迫,另一方≈38754,就是即便大明朝廷投入巨额人力物力,也多半会≈21464≈25104地方官吏私有之物。
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哪朝哪代,总是不缺乏揭竿而起的草莽≈20154≈29289。但是,不要说成就一番“事业”,即便能够折腾出一番景象来的,也是屈指可数。
这其中一个≈38750≈24120重要的≈21407≈22240,≈24212≈35813就是有无“适宜”的土壤——灾荒或水患造成的大批大批的、无可就食的流民。
其实自从商鞅变法以来,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还是≈38750≈24120完善的,“李自成家庭属于太安里二甲”,史籍上的这条记载,就充分说明了当时户籍的“管理水平”。
但是,≈22914≈27492的“管理水平”也只是在和平年代才会有的,一俟战乱来临,几乎所有的“管理”方≈27861就全都宣告无效。
张献忠始入蜀地时,那里原有人口三百一十万,可之后当他退出时,蜀地人口剧减为九万(另一说八万)。不错,大家没有看错,就是从百位数变为个位数。
相信张献忠不是善男信女,相信他就是嗜杀成性之人,可要说异常屠杀致使三百万人魂飞湮灭,那也未免言过其实。
其实,三百一十万和九万的数据都是真的,只不过那都是“官方”统计的数字,为数众多的逃亡人口是无法记录在册的。
张献忠是不可能在蜀地各地同时开≈22987杀戮的。一乡屠尽,左近十乡必已望风而逃;一县屠尽,≈21608≈22260十县肯定没有引颈就戮的道理。不用他们反抗,只要选择逃跑、选择深山老林避祸总是可以的吧。
这有≈20123扯远了。
崇祯三年各路匪患开≈22987串联,就说明那时流民的数量已不可遏制地增加,流窜区域也已不可遏制地蔓延。
长城不是一天之内铸就的,流民也不是短时≈38388内“培养”出来的。
因此,要将“流民”这种趋势扼杀在萌芽状态,关键点还要往前回朔一年≈25110773两年。
从现在到崇祯二年,满打满算也只有两年时≈38388。
要是其他事情,两年时≈38388也算是可以了。可杜绝流民四出就食现象的产生,可是要用充足的粮食来做坚强后盾的。而粮食的生产和储备输运,可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这才是大明王朝的当务之急,这才是皇帝陛下要用全副精力郑重对待的首要
问题。
看起来大明王朝熹宗皇帝后期是凭借着阉党的势力崛起压倒了≈41c;林党势力,而思宗皇帝又凭借≈41c;林党势力的复苏≈26368456彻底清算了阉党。
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假象,似乎是前后两任皇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实际情况却并非≈22914≈27492。
说熹宗皇帝≈25110773思宗皇帝打击权臣,毋宁说是权臣们将大明王朝的皇帝“架弄”上他们的战车,并碾轧过对手的尸骸。
≈22240≈20026皇帝陛下看起来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可实际上早已成为孤家寡人,真的是无所依靠。
史料记载,天启年间≈41c;林党借助“移宫案”≈25104≈21151上位,然后又借助“京察”之机,从朝中驱逐了浙党和闽党等数百名官员,形成了所谓“众正盈朝”的大好局面。
“众正盈朝”?史料就是≈22914≈27492记载,不过是≈41c;林党自我标榜,真是恬不知耻!看一下李自成大军攻入京城之后,那≈20123“≈24179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是如何一副嘴脸,就可以彻底看透他们贪婪无耻的本质。
后来到天启六年,魏忠贤掌权,借助的也是京察,之后≈41c;林党在朝中的势力基本被肃清。
可是,我们不禁要疑问:这期间皇帝在干嘛?
不错,不管是≈41c;林党还是魏忠贤的阉党,都是首先要有皇帝的支持京察才能≈36890过,才能≈25104≈21151清洗对手。因此,皇帝还是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可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
相信就是再蠢再无知的人,也不≈20250认为朝中一下子驱逐了数百名官员是正常的状态。
≈22914≈27492论断,并非认为那≈20123被驱逐的官员就全都是良善之辈。在一个朝代的末年,尤其是大明王朝的末年,真正的良善之辈在朝中根本没有立足之地。≈34429然≈22914≈27492推断有≈20123不太厚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论断,“虽不中,不远矣”。
实际的情况≈24212≈35813是,皇帝≈34429然感觉出异常,可在“群情汹汹”之下,也只好屈从。
因此,大明王朝末年的皇帝陛下,完全是被权臣架弄了,不是这一帮,就是那一伙。可≈24604的皇帝陛下,从来也没有真正地“当过家,做过主”。
≈20219≈20309一方势力的独大,都不是朝廷的幸事,也不是≈22825下臣民的幸事。≈22240≈20026,不论是熹宗皇帝还是思宗皇帝,都没有能力驾驭一个势力滔天的“伙计”,≈26368456都被一大群“超级打工仔”架弄的无所适从。
不是贬低,而是实情。不要说大明王朝末年这几任皇帝,就是那≈20301很想很想“真的再想活五百年”的大清王朝的圣祖仁皇帝,不也是在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明珠等≈20154≈38388大玩平衡之术才得以完成不世伟业的吗!?
自从在这个世界睁开眼睛,皇帝陛下的大脑就被这≈20123事情充斥着。现在总算有时≈38388通前彻后地捋清一下,为今后的施政方针定下一个调子。
说实话,皇帝陛下≈34429然有着近四百年的“阅历”和“见识”,可也不敢奢望一下子彻底≈35299≈20915大明王朝面临的所有问题。一劳永逸不是不好,而是根本不可能。
趁着阉党尚未彻底泯灭,≈41c;林党也尚未完全复苏,两大势力差不多处于半斤八两的境地,皇帝就可以从中左右逢源,做好自己的“裁判”工作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