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门1619 - 第一一零章、第一次反围剿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王书辉一直认为,老马对封建制度的定义和中国的事实对不太上。[燃文书库][][774][buy][]

    按照王书辉自己的理解,马克思说的那个封建制度,指的是地盘的分封。也就是那种土地分封,那种每个封建贵族都拥有一小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可以称王称霸,自己关起们来做土皇帝,普遍性的享有“初夜权”等各种狗屁权力的那种封建。

    作为一个对历史有一定研究的人,王书辉觉得,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倒是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很接近。

    可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大一统中央王朝的建立,把“封国”变成了“郡县”。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在中国就开始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况了。从秦始皇开始,无论是哪个统一了中国的封建王朝,都是在不遗余力的消灭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的。

    汉王朝统治者,走的是先灭异姓王,再灭同姓王的路子。从史实上看,你别看刘秀是王族出身,但是实际上他就是个草根丝。在西汉末年的天下纷争里,都没个正经八百的刘姓王爷,能够露面的。

    等到了东汉末年,什么刘虞、刘表、刘璋之类正经的汉室宗亲,基本上都是些鱼腩人物。还没怎么露头呢,就被卖草鞋的大耳贼,说谎话的曹阿瞒,和混血人种碧眼儿给碾压的不见踪影了。

    实际上,从东汉到两晋,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不断的被孝廉推举制度、九品中正制度消解。虽然在两晋时代,封建门阀势力表现出一定的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制度的特征来。但是,两晋灭亡之后重新建立了统一的中央王朝的隋帝国,正式的确立了科举考试制度。

    这一让西方的启蒙思想家们垂涎三尺,向往无比的文官选拔制度,从根本上,把马克思说的那种堕落恶心,一无是处的“初夜权”式封建制度,消灭在了中国的大地之上。

    科举制度的建立,把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就是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的根本性矛盾,在封建制度本身能够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了最大的压制和消解。从此之后,中国开始了两三百年一循环的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

    现代社会的研究者,在对比东西方封建制度两者的时候发现,中国在确立了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社会就进入了一种,至少能够维持两百年以上稳定期的稳定时代。而西方国家在封建时代里,几乎是没有一时一刻是平静的。封建主之间的战争和攻伐,无时不刻的在西方世界里上演。

    可是,王书辉也明确的知道,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时代,绝对也是封建主义的社会,采用的社会制度也绝对是封建社会制度。可是,中国的封建,绝不是马克思说的那种封建。中国的封建到底是什么样的封建呢。这是王书辉以前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直到他接触到了两个人的想法之后,才豁然开朗。第一个是王书辉在读大学时看到的一本新闻传播学学者,陈力丹教授的书。他在那本书里的一篇文章中,论述中国的媒体的权力问题。他指出,中国的传媒绝对不是什么第四权力,他们的权力是一种来自政府的延递性权力。

    陈力丹教授的“权力延递”的思想,给王书辉对于中国封建制度的认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个,则是一个非著名的学者,或者说非专业的政治经济研究者,著名的网络写手虹猫写的小说。他在书中,很清晰的论述了中国封建制度,那就是:中国的封建制度的本质,是一种权力封建。

    虹猫提出,中国在科举制度被建立起来,并成为国家最主要的官员选拔制度之后,马克思说的土地分封就被彻底的消灭了。随之建立起来的,是全新的,权力分封的新制度。他指出,从从此之后,“权力决定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的掌握。谁能获得权力,法理上来自于皇帝的政治权力,如何进行层层让渡,这就成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王书辉清楚的知道,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进入起来你包大人作为锦衣卫,荆州府上下的事情,不都应该是你包大人一清二楚的么,您老人家怎么还跑到我家来兴师问罪来了!”

    实际上在上门之前,包慧赞就已经定下了策略了。那就是想法设法把对付王书辉的领导工作交给苗伟常来干。

    虽然对于造反的事情,锦衣卫才是专业对口的。但是,包慧赞本人根本就不相信一个郡王的女婿会造反。

    当然了,从业务上讲,给一个和皇帝八竿子打不着的郡王女婿,安排个造反的罪名,这对于锦衣卫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包慧赞还是对这件事情非常的忌惮的。原因也很简答。

    第一,地方锦衣卫和京师锦衣卫之间的势力和实力差距是巨大的。在京师,只要有上面的一句话,都不用皇帝亲自下令,只要是司礼监派个小太监传句话,那么抄家灭族的事情,锦衣卫做的那是雷厉风行的。因为锦衣卫那是天子亲军,只要有皇帝的授意,不管是直接的旨意还是通过司礼监也就是内廷的暗示,锦衣卫都可以利用皇帝的权力延递,采取一切手段完成工作。

    但是,地方的锦衣卫则没有这样的威势。他们长期驻扎在地方,因为锦衣卫的特殊属性,不能够和地方势力相结合,受到当地势力的天然排斥。这就使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上级锦衣卫的命令行事。因为地方势力的盘根错节,没有什么直接靠山的锦衣卫,在地方上的活动,实际上是有诸多的阻碍的。所以,包慧赞是不怎么愿意参和到地方势力的冲突中的。

    第二,锦衣卫荆州千户所上面可没有行省一级的锦衣卫组织。锦衣卫荆州千户所的上级是南京锦衣卫。南京锦衣卫可是在南京守备太监的直接管辖下的。包慧赞毕竟是个锦衣卫千户,他可是非常清楚,枝江郡王和南京守备太监的关系是非常良好的。

    第三,包慧赞对于王书辉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据他的了解,王书辉仗着以西洋宝镜和西洋水晶进贡,换来的三代帝王的宠信,在枝江县地界上是非常肆无忌惮的。他先是弄死了枝江大户,在上很有名的马松华,把他全家弄了个灭门,之后就仗着势力占了马家在枝江的土地。

    而且,据包慧赞了解,王书辉在挣钱上表现的也非常的霸道。荆州南部各县,不少商家都是被王书辉弄出来的枝江商盟给挤垮了的。特别是在私盐买卖上,这家伙非常的狂妄,不给任何人面子。凡是敢于和他作对的,无论什么人都是死路一条。

    面对这么一个非常光棍,非常流氓的人物,包慧赞怎么可能不忌惮呢。

    可是,即使包慧赞再怎么忌惮,他也这次也必须硬着头皮和王书辉做对了。和书僮出身半路出家的苗伟常不同,包慧赞出身一个世袭的锦衣卫人家。他家几辈子当锦衣卫,到了他这一代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锦衣卫总头目骆思恭。就靠着这么一点儿机缘,包慧赞才从一个普通锦衣卫小旗,升格成了千户的。

    但是,自天启皇爷坐了龙庭之后,他的老大骆思恭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了。本来锦衣卫大头目这种位置,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更何况,据他听说,内廷里势力很大的魏公公,对骆大人好像特别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包慧赞的千户位置也变得岌岌可危了。经历了万历朝的包慧赞认为,现在大明朝的天下是文官的天下,只有像自己的大头目骆思恭那样,有了文官做靠山,才能把武官当的高枕无忧。一直在湖广当差的包慧赞就把自己投靠的目标,定位到了当过湖广巡抚的现任吏部天官张问达的身上。

    几次接触下来,张问达那里还是不怎么热情。直到三天前,京师张府的管家亲自给他带了一封信和几句指示。张大尚书表示,只要包慧赞能够把王书辉给弄倒,最好是能够给他定个造反的罪名抓起来,那么,他老人家就会接受包慧赞的投靠。张问达承诺,只要他把事情办成了,他不仅会保住包慧赞现在的职位,更会把他这个千户活动成世袭的。

    一个世袭锦衣卫千户的诱惑,包慧赞是无法抵挡的。

    就这样,即使再怎么忌惮王书辉,他也毅然决然的决定参合进来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