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征战岁月 - 第三百五十五章 风起西安
readx;实际上,这是唐秋离有意而为之,外有强敌日本虎视眈眈,内有内战之忧,两广事变骤起,全国上下,各地方实力派和各政治派别,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会对事变发表态度。
而且,历史写的很明白,都倾向于同情两广地方势力,这种情况之下,作为平津地区的实力派人物,手握重兵,也算得上是一方诸侯,断不了各种电报和说客上门。
或晓以大义,或以重金收买,或以利益相诱惑,唐秋离想想就头疼不已,自觉无法应付,明知道事情的结果,去看着那些不知道历史未来的人,在那起劲儿的忙活,看着就觉得累得慌。
他干脆离开北平,带着梅婷、山虎和特别卫队,以秋游的名义,来到太行山踏秋。
梅婷对他的决定大惑不解,独立师的部队,正在和日本人对峙,两广方面和中央国府也是剑拔弩张,陈兵数十万,火药味极浓,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这种时候,唐秋离还有闲心去秋游,他不是脑子有病吧?
梅婷带着满心的疑惑和不解,反对唐秋离在这种时候,离开华北的中枢北平,万一独立师或者两广方面,出现任何变故,想赶回来都来不及。
独立师的主要将领,都带领部队在外面,北平不能没有人留守,她要留在北平,关注各方面动向,就不能陪着他一起去太行山了。
唐秋离威胁她说:“如果你不和我一起去太行山秋游,我就休了你,把你遣返回南京。”
梅婷侧着头,仔细打量着唐秋离,认真的分析他说的话,感觉他不像是在开玩笑,也就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收拾好东西,乖乖儿的跟着唐秋离上了太行山。
唐秋离坚决把梅婷带在身边,自有他的考虑,这丫头是个很有主见的人,万一面对那路说客,忍不住发表见解或者是意见,因为梅婷是自己的秘书主任,外界不会认为这是她个人意见,一定会认为是自己授意的。
别的方面还好说,万一日本人从中嗅出有利于自己的味道,别有用心的加以利用,本来就很微妙的平衡局面,就会被打破,自己就得重新布局,事情的结果朝着那个方向发展,还真不好说。
再说了,你们都没有日本人大兵压境的压力,可以可着劲儿的闹腾,日本人离你们还远着呢,何况,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结局,何必趟这趟浑水?
防患于未然,这丫头说什么也不能留在北平,于是,半真半假的连威胁带哄骗,终于把梅婷带在了身边。
唐秋离此次出行,带来了四部电台,总有两部电台处于开机状态,他可不敢当甩手掌柜的,主要是担心自己的部队,所以,尽管身处原始森林,高山大川之中,外界的所有动向,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太行山的秋色,相当不错,唐秋离有一种忙里偷闲得几回的感觉,流连于溪水,纵情于高山,他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有这样放松过了。
梅婷见到唐秋离的心情极为舒畅,也就放下了外界的事务,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难得的悠闲生活之中。
有的时候,梅婷很是心疼唐秋离,刚刚二十岁的年纪,身上就背负着常人无法理解的重担,也亏得他能承受得住,而且常常有举重若轻的感觉,这就是梅婷心仪唐秋离的主要一点。
晚上帐篷里的纵情欢爱,梅婷极尽女人的温柔和缠绵,放荡和狂浪,让唐秋离欲仙欲死,欲罢不能,每每是揉着酸软的腰骨,暗自警惕,可是,到了晚上,一投入到梅婷火热的娇躯上,什么都忘到脑后。
当然,梅婷也享尽了男欢女爱的极乐滋味,唐秋离的粗野和温柔,强壮和有力,让梅婷一次次攀登上欢乐的高峰,早就忘记了什么秘书主任之类的职务,全身心的做他的小妻子。
这天傍晚,特别卫队的战士们,在山间猎到三头大野猪,和几十只山兔,足够全体人员饱餐一顿还有剩余。
就在清澈见底,潺潺流向远方的山溪边儿上,安营扎寨,几十出来,谁会相信那?还不把自己看成妖怪?再说了,自己的身世和来历,那就像一种传说。
幸亏梅婷没有从唐秋离的目光之中看出什么,放下双手,转头对付香喷喷的野味去了。
唐秋离惊出一身冷汗,这丫头思维敏捷,又是专职的特工人员出身,心思细腻之中,又带着怀疑一切的职业习惯,比小玲难对付多了,他倒不是怕梅婷知道自己所有的一切,和她的关系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对于两人而言,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关键是自己这事儿太离奇,费劲口舌解释,也不会有人相信。
唐秋离可不想在以后日子里,时时回答这丫头刨根问底儿追问,那样的话,烦都烦死了,说不定自己会崩溃。
报务员有送过来一封紧急电报,唐秋离看完之后,长长叹了一口气,做了几天的闲云野鹤,美景当前,美人在怀,美味入口,这种舒服的日子,随着这封电报的到来,立马宣告完蛋。
梅婷警觉的看着唐秋离叹气,唐秋离把电报递给了梅婷,这是一份来自西安的情报系统,发来的情报,目前西安的局势,极为不稳定,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与陕西省国民党党部,以及中央系统特工部门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陕西省党部,属于中央党部系统,也就是系,是中统的机构在陕西地方的最高部门,虽然和戴笠的军统机构,矛盾颇深,双方有争宠的意味,互不买账,可是,在这一条上,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国民政府在陕西的军、警、宪、特机构,都是属于中统和军统两大派系,现在,他们联合起来,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唱对台戏,明显是得到了老头子的授意,也许是在老头子的强力压力之下,原来水火不容的中统和军统,罕见的携起手来,颇让张杨二位头痛不已。
蒋委员长兵不血刃,毫发无损的解决了两广事变,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携胜利之威,专心对付和红军了。
在一九三六年年初,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陕军),在于红军多次交手的过程之中,损兵折将,丢了不少人马,吃尽了苦头。
而国府不但不予补充,反而借机撤销了张杨两部的许多部队的番号,这也是蒋委员长铲除或是削弱地方实力派的惯用手法,“驱虎撵狼,”最后杀虎,这让张杨二位心生警觉。
经过慎重考虑,和红军达成停火协议,三方不在处于交战状态,维持现状,当然,这一切都是瞒着蒋委员长做的。
蒋委员长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到陕北前线,就轮到张学良、杨虎城和朱毛红军的日子不好过了,也就意味着太平日子的结束。
所谓的“山雨欲来风满楼”,西安城里起风了,预示着一种征兆。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