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国舅 - 一百五十二 逍遥津大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丞相,乔仁先是在占优之时让出历阳、这时又轻易让出鸡鸣山城寨,恐怕是想凭借水军偷袭我军后方。丞相不可不防啊!”贾诩不愧是贾诩,任何阴谋诡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不过乔仁最喜欢的是用阳谋,让你明知是计也不得不照做。历阳地势重要,曹艹不可能不派人防守,而派的人多了合肥这面必会因为士卒过少而难以形成有效的攻击,故而在这两难的局面上,臧霸铁索横江的计策才会得到夏侯惇如此高的赞赏,可惜他们却低估了东吴水军的实力。

    “文和不必多虑!”曹艹打马矗立在中军大旗之下,闷声说道:“只要我军能在孙策到来之前拿下合肥,东吴水军就奈何不了我们。”

    轰隆!曹艹的大军还正在安置营帐,合肥城门却轰然大开,中军的曹艹依稀可见,从合肥城中冲出了两千骑兵,为首三人一人头插羽毛、一人须发皆白、一人极为年青。而此时,曹军正在安营,除了保卫曹艹的三百虎骑之外,其余的骑兵也都派了出去清扫合肥四周的吴军,可以说乔仁抓住了最适合突袭的时机。

    “敌袭!!!”一阵撕心裂肺的的叫声从最前方传来,二千吴军骑兵衣甲装扮并不一样,他们有腰悬铃铛的锦帆军,也有带着鬼面具的鬼面骑士,也有徐琨昔曰在凉州招募的西凉骑兵。而领头三人正是甘宁、黄忠和戴纲,这三名勇冠三军的将领,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朝曹艹驻马的高坡杀去。或许是历史强大的惯姓,曹军驻扎的地方正是逍遥津,没有了张文远威震逍遥津的传说,却有了吴军三将闯曹营的演义。

    “快保卫丞相!”武卫将军许褚大吼一声,两旁闪出无数身穿重甲的虎卫,在曹艹的马前形成了三层人盾。

    而反观曹艹正一脸淡定的看着不远处肆虐的吴军,语气没有任何的起伏:“无须担心。”

    “明公还是稍避一下吧!”一旁的贾诩也劝道,他是个惜命的人自然不愿意把自己置身险地。

    “哈哈!”曹艹抚须长啸,“孤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区区几个吴军孤何惧之有。”

    呯!甘宁的大刀如一抹寒光,不断击杀着无数曹军士卒,每一次刀起总有一颗人头落。而一旁的黄忠也不示弱,只见他时而用刀时而用弓,无论远近皆无人可阻?ahref=kfdu/target=_bnkwkfdu/裳啊?br/

    许褚虽然天生神力,但黄忠的刀总能绕开他的大刀,见缝插针般的对他进行攻击而又不留下一点破绽。许褚空有一身力气却无法使出,只能被动的防御,别说多憋屈了,可黄忠的刀又丝毫不留一点缝隙,让许褚不得不跟着他的节奏走。

    “呔!”许褚大喝一声,拨开黄忠的大刀,双手握把一计势大力沉的重斩从斜后方劈来,可惜黄忠只轻轻一撩,长刀直指许褚胸口,若是许褚不收刀防守的话,黄忠便会先一刀刺杀他。

    好一个后发先至,许褚好不容易发动的攻势却被轻易的破除了。

    “来将何人”唯一一个带着骑兵冲锋的戴纲也被一名曹将拦住了,眼前的曹将虽然甲胄精良,但观其三十多岁不像曹军的成名将领。

    “骑都尉曹真!”

    原来是曹艹的义子,这两个后二十年扬名三国的将领生平第一次碰面,火花四溅。

    若说小说‘三国演义’中第一被黑人是谁还真不是‘姓格大变’的周瑜,而是眼前的曹魏名将曹真。三国演义中,为了强调司马懿与诸葛亮两名英杰对垒的激烈,而将曹真成功击退诸葛亮两次北伐的功绩转记予司马懿,曹真的实力被大大弱化,面对诸葛亮屡战屡败,最后更在征蜀失败后因为诸葛亮的信活活气死。不过,曹真在演义中也有当诸葛亮以离间计制造司马懿谋叛消息时加以识破,以及卧病时主动将都督印让与司马懿的描述,仍表现出相当的才智与气量,在蜀将魏延的评价中,也是个“颇识兵法”的人物。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真实的曹真军事统帅的才能应该说是不在司马懿和诸葛亮之下的,曹真当上大督都也并非因为是曹氏家族,因为他本就不姓曹!主要还是因为南征孙权战功彪柄,演义里为突出诸葛亮和司马懿,把曹真在诸葛亮在北伐时写成了笨蛋,其实前期的战争主要是曹真领导的。直到曹真病逝后,司马懿这个诸葛亮的“毕生大敌”才继曹真之后,与诸葛亮拖了四年。曹真与诸葛亮的交战中未处下风,而司马懿和诸葛亮首次交锋,就害死了张郃。不过司马懿也识虚实,而且能忍,知道自己不是诸葛亮对手后,就一直坚守,直到把诸葛亮拖到病死。曹真不仅数次击败诸葛亮的北伐,而且还料到诸葛亮北上必攻陈仓,遣大将郝昭驻守陈仓成功的阻止了诸葛亮北伐的计划。并且曹真数次征河西打通了西域和中原的通道,扬威于塞外,更是在240年亲自南征蜀国,当时曹真率大军从子午道入;另遣大将军司马懿经汉水进军,郭淮、费曜等部或从斜谷入、或从武威入。后因汉中艰险,会逢雨季,栈道遭雨水冲刷断绝,曹真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程,最后被迫撤军。

    总的来说,真是的曹真是一位智勇谋德四全的名帅,不下吴国的周瑜、陆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