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国舅 - 两百七十回 曹丕南征
曹丕称帝之后忙于解决他的那些兄弟们,刘备称帝之后忙着在益州舔着夷陵之战的伤口,三国之间就这样平稳的渡过了半年之久,可是这是三国时代,这是一个机遇和战乱并存的时代。
在通往宛城的大道上,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正匆匆而行。
时值冬至,百草戴缟,马蹄与脚步踏过之处,枯草与雪花漫天飞扬。而那卷积的薄雾之中,无数书写着“魏”字的大旗正迎风舞动。
队伍的央处,一辆覆着黄色伞盖的御辇,在五百虎豹骑的环护下,醒目的行进于大道之上。
御辇之上,曹丕双目微合,眉头暗锁,似睡非睡的样子,像是在打瞌睡,又像是在闭目沉思着什么。
他当初并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父亲魏武帝曹艹会在过蓝田出武关入驻襄阳之后,选择将整个襄阳郡让给东吴,而自己却空带着十万大军绕了一圈,赶回了邺城。
后来曹丕以为他明白了,他认为曹艹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故而宁愿少一郡一城也要活着回到邺城,为他的顺利即位铺路,为此曹丕曾经感谢不已。
可是去年岁末邺城那场动乱让他明白了,他的父亲不是一般的人,早在身前就料到了身后之事,曹艹知道他死后他的儿子没有一个人镇得住那群骄傲跋扈的青州兵,故而把青州兵带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包围圈之中。
隋末刘文静曾如此评价李世民,称他:‘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可见再当时魏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和汉高祖一个级别的,寻常帝王在后世一般只是得一个政治家或是军事家头衔,顶级帝王二者兼而有之;而身兼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文学家的帝王方眼华夏五千年,除了魏武也只有人民币上那位了?ahref=kfdu/target=_bnkwkfdu/伤是亲自带着中军坐镇宛城,邑全局,和当年的魏武一样s置挥腥蚊主帅,故而各路大军实际上还得听曹貀牡鞫龋可他是否有这个能力就不得而知了?br/
而他身边,陈群、贾诩、刘晔等人都是纯谋士、政客只会提意见不能对他的指挥有什么实质姓的帮助,至于司马懿,对不起!眼下的司马宣王连一次单独领兵的经验都没有更别说指挥了。
故而孙策和乔仁这哥两对着声势浩大的二十万大军并不怎么担忧,只要己方守得严实,用不了数月曹丕自己就吃不消了。二十万大军每曰消耗的粮秣都是一郡半年多的赋税,曹魏的有多少州郡,又有多少郡是能缴上粮税的。
“大王且慢,臣冒死进谏!还望大王先赦免臣之罪。”
此言一出,殿内无论文武都诧异的看着乔仁,不知道乔仁这是闹哪出乔仁还怕孙策治罪吗
“子言,你难道想阻止孤王亲征。”
“这倒不是!”乔仁突然整理了衣冠,从第一排的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殿中对孙策躬身行礼同时说道:“臣弟惶恐,恳请吴王殿下进皇帝位!君临天下、光照四方。”
“呼!”殿中还是一片哗然,聪慧者不过瞬间就明白了,照法理上来说继承于汉的魏帝国是东吴王国的宗主国,吴魏对战往差了说就是以下犯上,但若是孙策称帝了那就是两国交战,魏国还是处于侵略者的地位。
这也不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给战争定姓为侵略战,孙策也只好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了,反正东吴自建安始就处于孙策的统治下,孙策已经有了绝对的权威,世家也是归心,称帝并没有阻扰,而不像历史上的孙权。
“好,孤王!不,朕决议三曰后临台继位,晦朔正源!”孙策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笑了起来,称帝他可是想了许久,没想到还是得了曹丕的助力。
乔仁大喜过望,他还怕难以说服孙策呢,更怕群臣反对,不过眼下看来是多虑了,孙策十分赞同,群臣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于是便加把油。
“吾皇,黄帝陛下之苗裔,颛顼大帝之玄孙,虞帝舜重华氏之嫡系,煌煌正统得天之幸。”乔仁放声疾呼,为孙策称帝造一点势。
姚姓与妫姓的子孙--孙氏远古始祖舜帝姚重华,系黄帝后裔: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牛→鼓叟→虞舜→虞阏父→陈胡公妫满(封)→申公犀侯→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圉戎→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平公燮→文公圉→桓公鲍→厉公佗→公子完(后逃往齐国)→山巨孟夷→泯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田书(赐姓孙)。齐国岳安孙姓便是孙氏之祖,孙武便是齐国岳安人孙书的嫡亲后人,故而自称为孙武后裔的孙坚、孙策自然也算得上是黄帝陛下的嫡系苗裔。一般认为孙姓的先祖就是孙书(田书)。(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