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往事 - 第一百零一章 完败
把沃尔科特推到锋线之后,阿森纳采用的正是之前巴塞罗那一直都在担心的战术:长传冲吊。
巴萨是一支非常讲究控球的球队,要控球,就离不开中场的串联,所以说,巴萨这些年来一直都很重视对中场的建设,从菲戈、里瓦尔多到德科、小罗,再到如今的哈维、梅西等人,虽然他们中有的挂着前锋的名头,但常看球的人都知道,他们经常会回撤到中场拿球,盯着前锋的名头,但他们实际上和肥罗这样的正牌前锋踢法大不相同,他们还负责了中场的组织和串联。
连小罗和梅西这样的前锋都要经常回撤中场拿球,由此可见巴萨对中场的重视有多么苛刻,但也正是这条另他们感到自豪的豪华中场线,为巴塞罗那带来了近几年的辉煌,毫不夸张的说,巴萨的中场在前后近十年的时间里,都算得上是全世界最,成功率也很难说,但就只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能够完全发挥沃尔科特速度快的优势,让他总是能在空档处追到皮球。
这种反击,成功的几率谈不上太高,但只要成功一次,其后果就是巴塞罗那无法承受的。好笛卡尔相比,沃尔科特在意识和技术上或许没有那么出色,但他只用一招就能把巴塞罗那的后卫们挨个踩翻,那就是速度。
这种蛮不讲理的打法很快就引起了巴塞罗那的不安,他们之前防守笛卡尔的时候,虽然把阵型后撤了一些,但是整体上他们依然能够在阿森纳的半场进行压制,因为笛卡尔的速度并不出众,皮克和普约尔等人完全有信心在更远的距离处把他拦截下来。
可是当笛卡尔和沃尔科特等人把巴塞罗那空旷的后场变成了跑马场之后,一切都不同了,尤其是当沃尔科特获得一次单刀机会被巴尔德斯惊险地在大线附近扑出来之后,巴萨的球员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场边的瓜迪奥拉,再不想办法,我们就垮啦!
瓜迪奥拉也知道,阿森纳已经找到了巴塞罗那的命门,那就是他们的绝对速度。
别看巴塞罗那的足球以“快速流畅”的配合著称,但实际上这里所谓的“快速”是指他们的传切和整体的移动,而并非指他们单个球员的绝对速度,在巴塞罗那阵中,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快马估计只有埃托奥一个人算得上,就连曾经奔行如风的亨利,也随着年华的逝去而犀利不再。
至于梅西,他的人球结合的速度的确是天下无双,但这种优势其实是得益于他的重心低、步频快,和他的绝对速度并没有太大的干系,在世界足联的各项数据统计中,梅西从来就不是一名快马型的球员。
而放在巴塞罗那的后防线上,这种速度的匮乏更加严重,遍数2008-2009赛季的巴萨后防球员,他们中绝对速度最快的竟然是已经年满30岁的老队长普约尔!
普约尔的百米速度达到了10秒8,这个速度用来追杀笛卡尔是绰绰有余了,可是和年轻力壮的沃尔科特的9秒7比起来,就有些不够看了,更何况本场比赛普队担任的是右后卫的职责,他还要负责插上助攻,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小老虎身上去。
除开普约尔,皮克百米速度11秒3,亚亚图雷的具体数据不清楚,但是从fifa2010中可以看出,他的速度这一指标还不如皮克,因此也可以将他无视了,如此一来,以巴塞罗那目前后卫线和门将相隔30米以上的距离来看,这根本就是给沃尔科特量身订做的战场。
就连温格也是这时候才突然惊觉,原来沃尔科特还有做中锋的潜质?后来他就根据这场比赛的经验,逐渐把沃尔科特改造成了一个标准的中锋,可以说,阿森纳这场比赛失之东隅,却收之桑榆。
但瓜迪奥拉对此也并非是毫无准备的,巴塞罗那和穆里尼奥对抗了这么多年,穆氏的高速反击一直都让他们提心吊胆,所以瓜迪奥拉自然是在赛前就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他立刻回头对替补席吩咐了一番,黑不溜秋的凯塔站了起来。
凯塔在巴塞罗那并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球员,但他却是瓜迪奥拉非常倚重的中场多面手,他的身材不高,但意识和技术结合非常出色,他不但能够组织进攻,在防守时也很有脑子,布斯克茨之前,瓜迪奥拉一直用他而不是身体素质更好的亚亚图雷担任球队的主力后腰,这就已经说明了他的能力。
本场比赛,巴塞罗那由于战术原因把出球能力更强的布斯克茨放到了首发名单之中,不过在瓜迪奥拉心里,凯塔绝对是关键时刻足以被启用的那枚棋子,他的出场,对巴塞罗那有着重大的意义。
因为当凯塔出现在球场上之后,巴塞罗那变阵成了双后腰,凯塔换下了伊涅斯塔,把哈维,绝对不是福音。
如果说之前沃尔科特需要做的只是利用速度摆脱后卫的纠缠,然后拿球向门前平趟的话,那他现在需要多做的一步就是判断球的落点,从而和对方的后卫争抢皮球。
但判断足球落点从来不是沃尔科特的长项,我们可以很轻易从数据中看出这一点,沃尔科特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到2013年底截止),头球破门的次数是0!
而头球,恰恰是最需要拥有判断足球落点能力的数据之一。
从这一点来看,沃尔科特无愧是一朵奇葩,他的身体素质和他的足球意识形成了两个鲜明的极端,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连拉姆齐都能后发先至,被英格兰媒体称赞为未来十年英格兰的支柱,而比他更早成名的沃尔科特却始终只能在国家队替补和主力之间浮浮沉沉的重要原因。
当笛卡尔和法布雷加斯的长传受到压制之后,阿森纳就失去了他们最后反击的手段,巴塞罗那又一次掌控了球场上的主导权。
对笛卡尔而言,这绝对是一场让他非常郁闷的比赛,球队在整体上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而他自己几次三番的努力也无法帮助球队打开局面,甚至连他引以为豪的跑动,也被巴塞罗那整体流水般毫不停歇的跑动比了下去,他最后剩下的,只有自己带球突破这一招了。
只是当球队完全处于下风的时候,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单单凭借突破就挽回场上的劣势,像马拉多纳那样连过数人的经典,在球场上绝对属于可遇而不可求,如果你刻意去突破,反而更容易遭到对方的重视和围剿。
笛卡尔在尝试了数次强突之后,很快就遭到了巴塞罗那更严密的盯防,这次不但是凯塔跟在了他的身边,连巴萨左后卫西尔维尼奥也提了上来,和凯塔形成了夹击之势。
如果这时候笛卡尔距离巴萨的球门只有十几二十米,他或许还可以凭借短暂的突破瞬间拉开距离来一脚射门,可是他现在距离巴尔德斯镇守的大门足足有四五十米,就算他短时间摆脱了防守,照样还是会被追回来,这让他又能怎么办?
到了下半场70分钟,阿森纳反击的火焰终于被彻底浇灭了,因为巴萨打进了第二个进球,这次射门得手的,是来自喀麦隆的“猎豹”埃托奥。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埃托奥横看竖看其实都是最适合巴塞罗那的中锋,他的跑位灵活,控球技术出色,速度也极快,无论是和梅西等人的换位,还是在前场拿球等候支援,都是一把好手,巴萨用他换来伊布,其实是一招大大的败笔。
诚然,瓜迪奥拉也有自己的考量,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伊布都绝对比又黑又瘦的喀麦隆人更威武,哪怕是卖球衣也能多卖出去几件,要知道,当初皇马之所以抛弃埃托奥,理由就是因为他的“形象不符合皇家马德里的气质”——这是要多么严重的藐视,才能让一家俱乐部对一名球员说出这样的话来?
无怪后来埃托奥对皇马恨之入骨,在巴萨的夺冠仪式上喊出了“皇马,滚过来向冠军致敬”这样的浑话,非洲猎豹那颗被伤透的心,从来都没有愈合过。
而瓜帅执意要换来伊布,其实更多也是为了让巴萨拥有更丰富的进攻手段,在地面渗透逐渐为其他对手所熟知之后,瓜帅也希望利用伊布的身高,来为巴塞罗那增添另一种进攻手段。
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可惜的是,巴萨要的是一个进球助攻双双能超过20,最好能超过30的“supern”,而这个“supern”还不能抢了头号球星梅西的风头,这可能吗?
结果比埃托奥更加桀骜不驯的伊布仅仅在巴萨呆了一年就含恨出走,而巴萨此时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不得不又花费巨资从皇马手里抢下了葫芦娃,结果葫芦娃伤一年踢一年,风一更雪一程,最终还是没能陪着巴萨白头到老。
再到现在,巴萨一会儿又叫嚷着要买法尔考,一会儿又说看上了卡瓦尼,结果这两名球员都很聪明,他们早已经看透了巴萨买中锋这个“陷阱”,根本不愿到诺坎普这个“中锋地狱”来背黑锅,反而纷纷傍了大款,徒留下巴萨在原地空叹“地球上已无优秀的中锋”。
他们不知道的是,最适合的中锋已经在当年亲手被他们抛弃了。
进了球之后的埃托奥也没有就此消停,他径直甩开上来庆祝的队友,直接冲到了瓜迪奥拉的座位席前,捏着拳头大声的叫喊到:“看到了吗,我才是最好的!”
这个举动其实就是对之前俱乐部有意用他和伊布进行交换做出的反击,埃托奥根本不想去什么国际米兰,他一心想留在巴塞罗那当老大,他的资历老,能力好,凭什么巴萨就一定要被梅西扶做支柱,而要丢开他这个功勋累累的老臣?
可惜埃托奥没能看清楚,巴萨为了扶正梅西连罗纳尔迪尼奥这样的世界足球先生都敢踢走,又怎么会在乎他这个在竞技领域之外无法对球队做出更多贡献的“普通球员”?
还是之前那句话,留着梅西起码比留着埃托奥能多卖几件球衣,身为一家世界知名的足球俱乐部,巴萨追求的不单单是竞技体育上的成功,肯定也会追求更多的竞技效益,你的球技再好,卖不了球衣,招不来球迷,谁会要你呢?
巴萨又不是那种小球会,淘到一个好球员就跟捧着一个宝贝似的,他们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几家俱乐部之一,有的是好球员哭着求着要到他们这里来,没看到连阿森纳的队长都接二连三的往这里跳槽吗,你区区一个非洲小黑子跟这儿叫什么劲儿?
所以面对埃托奥出人意料的,瓜迪奥拉并没有什么大动肝火的表现,他只是不动声色的理了理西装,然后一脸冷酷的望向了其他方向。
其实在他心里,此时早已经给埃托奥判了死刑,别看他在这么重要的比赛中进了球,瓜迪奥拉早已经想好了,下个赛季就给他踢到国际米兰去,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引起看台上太大的波动,此刻意大利的球迷们都跟笛卡尔一样,沉浸在郁闷之中,他们原本是来欣赏一场精彩的球赛的,可是没料到却看到了阿森纳被一边倒的痛揍,而他们支持的“自己人”笛卡尔,虽然有过短暂的几次精彩发挥,但最终还是被淹没在了巴塞罗那高人一等的实力之下,没能为球迷们奉献出一出精彩的表演。
最终的结果就在这种稍显压抑的气氛下走入了尾声,巴塞罗那一直把他们的优势保持到了低92分钟,直到裁判吹响了全场比赛结束的哨声,巴赛罗那的球员们如同过节一样兴奋的跳了起来,在球场上疯狂的追逐着,欢笑着,而阿森纳的球员,则默默的把眼泪吞到了肚子里,带着满腔的落幕垂头走出了球场。
他们不想留在这里,看着自己的对手庆祝,因为对手的每一次欢笑,都等于在他们的胸口上又重重的割了一刀,就在4天前,他们还是三冠王强有力的竞争者,可是四天之后,他们连续输掉了两个最重要的冠军,彻底沦为了欧洲足坛的笑柄。
而此时笛卡尔的那句“每一个”似乎还在奥林匹克球场的上空飘荡,但连他自己,都已经弯下了背脊,只为奥林匹克球场内外的数千万球迷们留下了一个落寞的背影。
这是一场毫无疑问的惨败,它让笛卡尔开始思考,他和胜利之间,到底还差一点什么?(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