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杰传 - 45.蛟困于池
东阿之战对于李书实来说,收获是巨大的,获得的补给和财物暂且不提,至少通过济水之战与东阿之战,李书实不但将自己手下的六百余匹战马都找到了足够的轻骑兵去驾驭,同时他手下的正规军数量第一次超过了山寨一般的黄巾军。
因为守城的需要以及黄巾军缺乏远程打击能力,所以东阿城内的弓兵数量明显高过轻步兵。于是乎曹姓、高顺乃至于魏越和成廉最近一段时间可有的忙了,训练士卒的工作李书实算是当了甩手掌柜。其中最为悲惨的就要数曹姓了,原本主职业是弓骑兵的他现如今却几乎堪称不务正业的典范。当然,他的副职业是弓兵,否则也无法统帅那些弓兵上战场吧。
终于,四曰后,休整完毕的李书实带着一万四千余人踏上了南下的旅程。这其中黄巾军依然维持在五千人,而轻步兵已经和略微超过黄巾军的人数。三千多弓兵对于现在整个黄巾军各部队之中也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乃至于李书实此时开始为箭矢的筹集问题而发愁了。
剩下的就是轻骑兵,但是一下子补充了不少新兵导致并不是所有轻骑兵都有马可骑,以至于没有马的轻骑兵都要混在轻步兵的队伍之中,这也算是大汉朝的惯例了。
按照张角原本的命令,李书实现在应该穿越济阴郡,然后经梁国和陈国最终到达汝南郡与颍川郡地区,为张宝和张梁的军队能够迅速在汝南颍川一带扎根创造有利条件。
不过考虑到张宝和张梁还在后面与卢植和宗员的骑兵进行着愉快而热烈的躲猫猫游戏,李书实觉得自己大可不必那么听话,绕道干点私活似乎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从东阿南下百余里就到了了同样在三国小有名气的范县。最早的名人记录恐怕就是儒家亚圣孟子入齐之后的第一站这一荣誉。其次就是曹艹被吕布偷袭之后仅剩的三座城池之一这一重要殊荣。可惜东阿有程昱,鄄县是现在的兖州刺史未来的兖州牧刘岱的治所,所以一直没出过啥历史名人的范县就理所当然的被人忽视了。
不过这或许也跟范县悲催的历史很有关系——范县历史上多次迁移县址,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那里太容易被泛滥的黄河水关照了。别的不说,三国时期还在黄河南边的范县现在已经到了黄河北面,甚至还有县城直接被洪水冲垮的记录,由此可知范县百姓生存之难。
当然,黄河泛滥后的土壤也会更加肥沃,就像埃及的命脉尼罗河一样,所以这里的土地永远不用担心没有人去耕种。但是这里的百姓也永远不清楚头子嗣早夭的袁隗了。就这样他与袁术以及大伯的嫡子袁遗成为了家族中重点培养的对象。
现在,这个给予自己生命来源的男人即将到达生命的重点,自己头,总算他的祖父曹腾曾经是宦官们的领袖人物,所以总算还有一份香火之情。袁绍可就不一样了,虽然袁家家大业大不好动手,但是把你用一个合理的理由赶出京城还是没为题的。于是黄巾军的这次起义袁绍是非领兵不可了,即使他还想在洛阳守孝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时时刻刻都在和对方较劲的袁家两兄弟此时此刻截然不同的境遇当然会让早就准备了很长时间的袁术万分抓狂。
袁术真的很不甘心,明明建功立业成就不世声名的机会近在咫尺,可是他却要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擦肩而过,咫尺天涯。他真的恨啊。
原本就因为尊敬的父亲的病倒而涕泪满面的袁术此时的表情分明已经有了些许狰狞,只可惜因为他的脸趴在自己父亲的病体上,所以没有人能够发现这位袁逢的嫡子此刻可怕的表情。我恨啊,我恨这天,遮住我的眼,我恨这地,埋葬了我心,我恨这众生,都不明白我的意,我恨那诸神,为何不烟消云散。
每每想到袁绍这个下贱的家伙即将露出的得意的笑脸,想到曹艹那个黑皮矮子做出那令人作呕的关心,想到那些因为袁绍的功绩而更加围着他的那些士人。
袁术内心万般不服,凭什么我堂堂袁氏嫡子却比不过那个出身下贱的家伙,我哪一点比他差。论容姿,我袁术不逊于他;论才学,比起那个黑皮矮子我和袁绍那个家伙还不是半斤对八两;论礼仪,我袁氏正统训练出的礼仪又有哪一点比不上那个总是和黑皮矮子一样疯疯癫癫的家伙。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就认为那个下贱的家伙比我更有出息,就连袁隗叔父也是这样。
“吾儿,为父相信你一定能够将我袁氏一门发扬过大的,所以面对这种短暂的挫折不要气馁,你可是为父看好的孩子啊。”
就在袁术胡思乱想的时候,他忽然感到一只冰凉的大手抚上了他的头,耳边又传来了他熟悉的声音,依然那么刚劲,那么沉稳。
可是当他抬起头寻找这那个声音的来源时,看到的却只是一个满目慈祥双眼微阖的老人。“父亲!!!”
袁氏一门的顶梁柱袁逢就这么的走了,即使是躲在一边纠结万分的袁绍此时的眼角也流出了几滴浑浊的液体。
ps忍着难受码了一章,哎……头因为缺氧总是有些迷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