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山河孤注(庞策) - 分卷阅读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随着这一转身的力气,庞统直挺挺地倒下去,胸口的长袍已然显出一大块深色。公孙策肝胆俱裂地冲上去扶住他,却感觉到触手所及都是滚烫粘稠的鲜血,转瞬间流地满地都是。

    ……

    “庞统!”

    公孙策大喊一声从床上坐起来,浑身发抖,里衣都被冷汗湿透了。他用力地掐住了硬板床榻,似乎想借着这点反馈回来的力气让自己不会倒下去。

    过了半晌,惶惶不安的情绪才平息下来。

    ……是梦啊。公孙策茫然地四下看了看,营帐外还是黑的,天还没有亮。

    他最近精神极差,算上这次,已经有好几次做噩梦的经历了。只不过以前都只是些让人坐立不安的光影,这次却是第一次梦到这样清晰的场景,以及挂心之人在自己面前……

    其中的细节令公孙策几乎都不敢回想。

    被这么一闹,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了,干脆起身换了件干爽的衣服,把小油灯点起来看那些成卷的公文。

    自出征的这几月以来,接连不断的公文从各部发来,几乎能塞满一顶营帐,每日怎么紧赶慢赶都不见少。

    李军手下那几个专门负责这方面的文官,都是战乱平息之后的近两年内由赵贞亲自任免的新官。他们还没来得及“上任三把火”,就被成山的文书压得几乎累垮了。

    公孙策见他们左支右绌的成不了气候,就自告奋勇地来帮忙——当然还顺便夹带私货地把章氏药局坑没了。

    他以前没机会接触战时的军情,第一次深入地参与到这些事里面,没想到光这一条雁门关防就能有这么多程序:打仗需要的军火、铁器、粮、药、马匹需要怎么分配,天寒地冻里供暖所需的火油找什么人采购,先遣军消耗巨大的军需该从哪里补足……

    等等毛举细务,不一而足,全部需要后方人员策划清楚。

    不过,李军知道自家大帅欣赏这位“大宋第一聪明人”,再加上公孙策思虑周全、脑子转得快,也就由得他去做。

    “阿嚏!”

    公孙策在摇曳的暖黄烛光下伏案许久,被沉积的冷气笼罩了全身,眼睛有种发涩的感觉,一抬头先打了一个喷嚏。

    这风寒还真是说来就来,他想。

    那天公孙策去问诊的时候,正巧碰上一个随军多年的老大夫“坐镇”。老大夫一开始看见这么一位清俊书生还挺中意的,可等给他把完脉,那脸上绿得几乎要抄起戥(deng,上声)子打人了。

    老头子给他开了几个补药的方子,痛心疾首嘱咐他要多休息,年轻人不能仗着自己身体还挺得住,就不知轻重地干熬下去。

    公孙策想起老大夫气得拍桌的样子,揉了揉眉心,忍不住挑起嘴角——没有真正到那个病痛缠身的时候,谁又能管得住自己呢?

    正在他晃神之际,突然听到一声低沉的震响。

    这瓮声瓮气的怪声叫人一下子无所适从,可真说起来,又不是那种震耳欲聋的巨响,反而有些像是顺着地传过来的。

    这声音莫名熟悉……公孙策想起来,他以前为了找包拯四处跑的时候也听见过。

    那次他借宿在村子里,夜里曾听到过这个嗡嗡的声音,当时并没有在意。没承想后一天,百里外地面龟裂、山林崩塌。当时天崩地裂一般恐怖的情形,连带着许多反应不及的人们都葬身地底。

    难不成——

    “大人、大人!”一直守在不远处的蒋抗突然冲进来,喘着气道,“偷、偷袭……西夏重兵,偷袭!”

    “什么!”公孙策倏地站起来,不知怎么想起了那支震颤的长箭、那个满是鲜血的噩梦,一时间竟然有些站不稳了,“他们怎么会攻到后方来?那……前面先遣军怎么样了?庞统怎么样了?!”

    “他们不是从正面来的!先遣军没事!”蒋抗见他脸色吓人,赶紧给解释道,“这些西夏人挖穿了整座山的地道,从陈将军守着的西边镇子上突然冒出来,他们一时反应不及没抗住,现在已经快退到大本营来了!”

    “西夏敌军气势汹汹,大人先随我到南边避一避吧!”

    “不急。”公孙策长出一口气,勉强镇住了自己近乎碎裂的三魂七魄。他赶紧穿好衣服,跟着蒋抗出了营帐。

    西方原来是层峦山脉的地方已经是烈焰连天,滚滚浓烟四散,几乎给人呛出泪来。卫兵各司其职,跑动在营帐、城墙各处,远处传来马蹄急促飞奔的声音。

    入夜前平静的雁门关已经去不复返,入目所及,火光与血色交织成了新的天地。

    公孙策指着西边问道:“那是怎么回事?”

    “这些西夏人实在不是人!”蒋抗愤愤地啐了一口,眼底涌上来点血气,“狗/娘养的把山炸塌了!西部多少个镇子,他们知不知道有多少百姓靠山过日子!”

    眼见周围穿黑甲的士兵越来越多,蒋抗把公孙策护到一边,道:“大人,这种情况您留在这里实在不妥。我先带您去后方的安全之处……”

    “我不走,带我去找李军。”公孙策一口回绝。

    他自然听出了蒋抗那点藏在嘴里的无奈来——这样一个在开封过惯了好日子、除了笔之外只怕都没拿过什么“凶器”的贵公子,留在这里又能做点什么呢?

    “大人!”蒋抗奉命保护公孙策,急得出了满头汗。

    “蒋抗!”公孙策转头盯着他,那一瞬间脸上竟然流露出一点类似鹰隼的狠厉来,“且不说庞统不在这里,就算他本人来了,我也不会顺他的意思退到后面去。”

    蒋抗刀光血影中活了二十多岁,还真没见过哪个文弱书生能露出这样骇人的神色,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

    “我一介书生,还从没写过‘苟且’这两个字!”公孙策一字一句地对蒋抗道,瘦削的肩背上仿佛镇着千斤重,“雁门关内外百万之众,谁的命不是命了?大言不惭地说一句,我今天既然站在雁门关的这道城墙之后,那么这条血肉之躯也将同你们一样寸步不退!更何况……”

    “你别忘了,站在你面前的,是大宋第一聪明人!”

    作者有话要说:

    科普时间:

    戥子[děng zi]学名戥秤,是一种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属于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

    “上声”即是第三声。

    第21章 敌袭其二

    雁门关西北城楼之上,笔走龙蛇地写着“宋”字的大旗随着浸泡过烟灰的狂风猎猎而动。

    在身后持刀步兵的保护下,众多弓手已经就位,纷纷举弓搭箭,静候在原地。

    再往后站着的是几个留守雁门关的副将军——他们跟着庞统多年,也培养出了一身身先士卒的习惯,每当大战来临之际,坐在中帐里已经无法安心,非得都凑到前线督战。

    只不过此时,这几个副将正无奈地看着那个“刺头”——硬是挤上了城楼的公孙策。

    李军是几个副将里面最了解庞统的,知道他对公孙策的看重非同一般,尤其是统帅出征前还特意叮嘱了要保他安全……此刻就更是感觉一颗心上蹿下跳。

    他回手一拽蒋抗,低声问:“怎么回事?”

    “大人义正言辞的,我劝不动他……怎么办?”蒋抗没能意志坚定地拉走公孙策,刚感觉自己无知无觉地被坑了一遍,就受到了这样的责问,更无措了,“而且我觉得他说得挺对的么……”

    李军扶额。

    “中郎将大人,敌人将至,您不如还是到关内回避一下吧?”张晋将军性格比较直,再加上确实也有些根深蒂固的武将对文官的偏见,见左右同僚犹豫半天开不了口,就干脆直接说了。

    “众位将军,我现在不过一个顶了官衔的草民而已,不必如此客气。”公孙策对他们摆了摆手,不置可否地突然转了话题,“张晋将军是吧?我记得真宗时澶州的那一仗,张环将军在前线以伏驽射杀了萧挞凛,使得辽军士气受挫。那位是……?”

    张晋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老老实实地答道:“是我的父亲。”

    “久仰!”公孙策俯身,朝他拱手道,“先一辈的瀛洲季延渥将军,澶州张环、周文质将军,都是能够以一当万的骁勇神兵。他们与力谏亲征的寇相等人一道,文武如雨,皆负丰功懋烈。”

    “在下受先天所限,无法肩挑手提,但好在满腔血还是热的。虽不敢说效仿先辈们舍生忘死,可正当燃眉之时,又何至于畏缩不前?”

    张家满门豪烈,张晋本人也是从小奉先辈为尊,几代人的“经验”积累下来,对那些一有风吹草动就缩在层层堡垒里拖后腿的酸儒们十分没有好感。

    旁边那些副将也同样。他们本以为公孙策也逃不开这点,但听了这话,顿时都对他刮目相看。

    张晋立马笑成了个大佛陀:“失敬!此等气魄,我等实在佩服!”他拍了拍李军的肩膀,“之前就听说公孙大人聪慧非常,不如让他留下来当个临时军师吧?”

    “对啊李头,公孙大人不还把潜伏多年的药局奸细抓出来了嘛!”

    “还是个什么第一聪明人是不是啊?肯定很厉害!”

    ……

    李军一个头变成两个那么大,感觉自己的脑袋已经要去办个暂住证才能寄居在脖子上了。

    “我说大人,这里是第一线,刀剑无眼的……”李军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公孙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转过头来瞟了他一眼,小声道:“哦,刀剑无眼怎么了?”同时还不知道从哪里捞出来了一把匕首,放在手上掂量着把玩。

    李军和蒋抗忍不住一哆嗦——要是真动手赶人,这位怕不是要给他们表演一场就地自/杀吧?

    遭受“眼神谴责”的某人挑起嘴角,对他们露齿一笑。

    这种嚣张又欠打的态度,居然跟庞统简直如出一辙!两人在心里咬牙切齿,即便统帅长年吊着一副“菜刀眼”,见谁剁谁,此刻也比这个眉清目秀的公孙大人强多了!

    庞统在遥远的最前线捂住口鼻,闷声打了一个喷嚏,赶紧甩甩头,对后面的人做了一个“前进”的手势。

    他穿着从头黑到尾的夜行衣,正带着一小队精锐人马夜探西夏大营。

    比起那几位暴躁的副将来,庞统坐镇中军多年,自然更加理智一些,可这也并不代表他心里没有憋着一股火气——李元昊这孙子,真是不出关则已,一出关必遭人唾弃!

    不过坐以待毙不是庞统的风格,与其空等,不如先出手一探!

    今夜时机恰好,月隐云后,天色极暗,风卷过枯草石块的声音掩住了人的脚步声。一行人刚好借着这点天时从侧方靠近了西夏驻扎的营地。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