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山河孤注(庞策) - 分卷阅读2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和那昆带着两三个随从大摇大摆地进了大帐,身后还跟着一个唯唯诺诺的夜哨卫队长,很是有一番别样的“气势”。

    庞统赶紧就近蹲到一片阴影里去,毫无心理负担地打算听个墙角。

    和那昆等人在大帐里待了好一会儿,隐隐约约还能看到他们点起了灯,似乎嘀嘀咕咕地在说些什么。

    不过这大帐的布料实在结实,从外面怎么也看不清里面人在做什么,而且庞统离得也不算太近,又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急得他抓心挠肝的不舒服。

    看他们这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实在让人没法不起疑心。庞统有种莫名的直觉,这个大帐里应该就是安放轰天雷的其中一个。

    但这个营帐顶多算个中型规模,也不算多大,既然如此……他左右看了看,旁边应该也有几间是放轰天雷的大帐才对。

    这是他们打了多年仗之后发现的、西北各部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西北游牧的各部早先由于没有固定产粮,也无可避免地养成了点动物过冬贮食的习惯——重要的东西一定要狡兔三窟似地小份藏好,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每个藏匿点的周边小范围之内,都一定会有另一个藏匿点作为备用。

    其实一开始,庞统就是打的就是这个“借力打力”的主意——轰天雷不比别的,制作困难且威力巨大,炸开一处所迸发的火焰和震动也容易引得下一处爆炸。

    若是他们真的把轰天雷分开放,这样一来就容易形成连环炸……如此巨大的范围,严重一点甚至会毁掉西夏先遣军的半个驻军地!

    对方既然不怀好意,那自然也要有所“回敬”,叫他们自讨苦吃,岂不妙哉?

    庞统怀揣着小算盘,打算趁着和那昆还没出来,先到周围几个营帐探查一下。

    他运气实在是不错——大概真应了公孙那句“天佑正统”的吉言,连老天都在帮他们——探查的第一个目标营帐里,竟然就叫他看到了成堆放置的轰天雷。

    这堆圆溜溜的黑色轰天雷摞成了几层,一眼扫过去大概有近百之数。

    可奇怪的是,这堆“黑滚滚”的门口却没什么守卫,不知是故布疑阵还是这些卫兵有所懈怠……难不成李元昊真的这么阔气,连轰天雷都无所谓的吗?

    庞统默默估算了一下两帐之间的距离,准备按着这个数再去下一个地方看看。

    正在他掀开门帘准备出去的时候,一道黯淡的月色与他擦身而过,无声地落到了营帐内部。这一刻,不知哪来的灵犀叫他无意间回头一瞥,发现乌黑外壳的轰天雷缝隙下面,竟然闪着点点细碎的银光。

    仿佛黑夜中的错落星子。

    ……轰天雷是黑色的,那银色的是什么?

    他心里无端一惊,赶紧轻轻动手拨开那些轰天雷,随即骇出了一身冷汗——只有表面一层的轰天雷之下,竟然是成堆的铁蒺藜!

    好阴毒的法子!

    若是他不明所以地一个火折子扔下去,表层的轰天雷一炸,还等不及他逃开,底下的的铁蒺藜就会带着剧烈的冲击力如箭一般射出,顷刻之间就能把他扎成一只铁刺猬!

    险些成为刺猬的庞将军深吸了一口气,把满腔的惶恐和后怕都压下去,一瞬间竟然想起了公孙策的脸——若是自己真的遭遇不测,不知道他会不会……

    呸!突然开始胡思乱想的庞统啐了一口,慌张地把跑偏的思维拽回正规,隐在大帐角落里开始默默考量起这件事来。

    显而易见,这堆作为诱饵的轰天雷是用来暗算的——暗算宋军探子吗?

    不对,庞统摇头,若是用来暗算宋军探子,那岂不是连老本都赔上了?不划算。李元昊这头老狼计较得很,最不愿吃亏,出手必要见血。因此只能是用来暗算跟着宋军探子同来的、有身份的人。

    平日里跟着他的那几个副将虽然武艺超群,各个能够以一当十,可是轻功略逊一筹,必然不是会亲自来夜探的人选……那么,轻功好、身份高、还会同来夜探的,唯有自己一人了。

    庞统忍不住一阵恶寒,难不成李元昊有这么了解自己,连会亲自夜探这种事都能算到?说实话,这种近乎跳大神的胡吹神侃,脚踏实地的大将军就从没信过。

    只剩下一种可能——奸细。

    从开封到西北、从吴霖到肖闵,纠缠不清的谜团终于在回春开裂的冻土上又回到了原点,倾心尽力培养多年的铁血之师几乎成了一个天大的讽刺。

    这都是什么事!

    庞统险些一拳锤到地上,又被自己生生压住了。他脸色铁青——同袍之情虽死无二,乃是他平生最敬重、最信任的,吴霖所作所为已经是剜心彻骨了一回,还要怎么样呢?

    他平息了半晌,吐出一口浊气,拳头终于缓缓松开。

    不过好在当下能发觉此事,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只要自己能活着回去,情况怎么都不算无可挽回。

    他只是还有些担心猫头鹰团伙,那五人身负绝技,性格可算得上是一个比一个顽劣。不过他们也都是滑头中的滑头,没等到他的响箭应该不会贸然行事……

    正如此想着,突然一阵熟悉的尖鸣声直刺耳畔,空中白光一闪。

    庞统冲出帐去,震惊地看着一支失去后力的响箭当空落下,尾部火光未灭,像是坠落人间的一颗星星——那是他们约定的响箭!

    远处地面传来震颤之感,自下而上炸开了一朵雷霆万钧的火花。

    雁门关,外城墙。

    “情况怎么样?”

    “他们带了轰天雷,边进攻边炸,陈将军还要坚持……可是已经快撑不住了!”

    与辽国、西夏接壤的数个村镇,讨西将军花费多年心血堆砌的一片安乐净土,在月色下现出了单薄的本态,被一把烈火烧成了青烟。

    众副将面面相觑,眼底翻上来带着血气的暗红,有几人甚至一拳砸在了城墙上。

    “撤!让他撤!”李军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咬牙喝道,“再加派一队人马去接应,尽量保住他们!”

    ……

    讨西将军一部与西夏兵的激烈战斗足足持续了半个晚上,终于还是如山倒般地退回了最后一道防线。

    天地相接的地方翻出了一点奢侈的暖光。

    城门大开,里里外外都站着披着黑甲的将士们。他们笔直地沉默着,在初阳的照射下成了一道道暗色的剪影。

    公孙策也和众位副将们一起站在城墙下等着。

    不多时,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地上的残雪被踩得四处飞溅。大队人马逆光走来,身上笼着散不去的硝烟和夜色,染黑了半边苍穹。

    最前面的陈大状骑着马,那老张挂着笑的脸不见了,双眼乌青,嘴角扯成了一道直线。他走到李军面前,连滚带爬地从马上下来,扑通一声跪在冰冷的地面。

    李军要拽他起来,却根本拽不动——陈将军双腿仿佛生了根一般地压在地上,他只好低声道:“跪什么?丢不丢人?起来。”

    “末将……”陈大状声音嘶哑得近乎可怕了,断断续续地说着,“应、应当一死。”

    浓烈的□□味和血腥味从他黑得看不出本色的衣服上散出,呛得人五脏六腑都不住地翻滚起来。

    李军握紧了拳头,指骨透出白色。

    作者有话要说:

    【科普时间】

    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中国在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

    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的“鬼箭”等。

    (这东西长得十分险恶,大家可以搜一下图片~

    ————————

    上此忘记说,瀛洲季延渥,澶州张环、周文质,都是在北宋澶州之战前后留下名字的将军,大家可以查“澶渊之盟”看看~

    ————————

    “西夏语与藏语、缅甸语被藏缅语界称为三大古典语言,以其丰富的历史文献成为藏缅语研究和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参证资料。”

    来自百度百科,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第23章 请假

    由于12月3日有一个重大考试,因此下一次更新会在3日之后几天!

    实在抱歉qaq

    第24章 敌袭其四

    “啪——”

    李军猛地挥手,一掌毫不留情地掴在陈大状脸上。

    长年拉弓提戟的这一巴掌用力极大,打得陈大状整个脑袋都往一边扭过去,身形摇晃了几下,差点倒在地上。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张晋赶紧上去想要拉住李军:“你打他做什么?”

    可这两人一站一跪,仿佛都是铁做的,谁也没有动分毫。

    “应当一死,哦?说得可真是轻巧啊……”李军牙关咬得死紧,脸颊两侧迸出几根青筋,伸手拽着陈大状的领子把他提起来,扭向另一个方向,“因为你的疏忽,几个镇子里死了多少百姓、多少驻军?身后这些跟着你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受了多少罪,你倒是睁开眼睛给我看清楚了!”

    公孙策也顺着往后看去。

    跟在后面走过来的一批人马风尘仆仆,被围在中间的那些是陈大状硕果仅存的部下——前去接应的几队援军幸不辱命,把他们硬是从西夏的轰天雷火之下抢了回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