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序幕 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我做的已经够多了。”

    朱慈烺也似乎是感受到了背后一道道意义不明的目光,他已经奔波了一上午,到处巡查,包括农田水利,州县城墙修葺,官道铺设情况,汛塘驻防兵的训练和伙食等等。

    三个多时辰,几乎就是马不停蹄。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感觉到了一种难以扼制的疲惫。

    对行营诸司文官们的担忧,他不必多关注就能明白。事实上,在做出很多决定的时候,他灵魂中保守的一面总是在不停的颤抖。

    但没有办法,稳妥或许可能是使他走向胜利,但历史的事实证明,三路清军一起南下的时候,明军总是很容易的失去战斗意志。

    或者他可以用四万平虏军守住淮扬,但阿济格的西路军沿线而下时,他又将如何?

    清军的实力,除了东路军外,其余两路,非得都靠着他和他的平虏军才行。

    平虏军呆在淮扬不动,徐镇就能,众人也并不意外,当下都是笑着答应了。

    只李恭向着冯恺章笑道:“张全斌是魏大麾下的老人,调到你那边快两个月了,这小子怎么样,当营官还够格不?”

    “够不够,你一会瞧着就是了。”

    “嘿嘿,瞧罢了,曹庆这小子,可不是服输的人。”

    统兵久了,这几个总镇大将平时也是气度俨然,平时说话办事十分从容。只有在这种比武演练的时候,这才会露出点争强好胜惹事生非的劲头。

    演练是分两边,李龚的部下曹庆的营头是一方,冯恺章的部下张全斌又是领一营,这两人都是东宫内艹的老人了,一路南征北战的杀下来,从崇祯十六年就跟着太子,到如今已经是十七年底,快一年的时间,也算是从龙勋旧,不折不扣的老人了。

    两个营官都是披着大红披风,他们的武职是参将营官,勋阶也是加到昭武将军加轻车都尉,营官很多,军衔上则是饰着三颗银星,算是中层将领的顶级。

    此时两个营官也都是在场地正中展开队例了,一营一千八百多人,除掉三百多固定的辎重辅兵,剩下的一千五百战兵都已经在列队授甲。

    曹庆的部属一看就知道是仿的后金阵列。

    大约是三百多无甲或轻甲兵,手中是长弓大箭和刀牌等轻短兵器,还有一些短斧标枪飞刀等用来投掷的轻型武器。

    还有二三百人的穿着对襟棉甲,戴着避雷针铜盔的骑兵,这些骑兵在阵势两翼,其中还有一些是战马也束甲的重骑兵。

    再剩下的,便全部是渐身精铁重甲,手中持十尺长铁枪和八尺虎牙枪为主的重甲步兵。

    时人牵强附会,后人不加细查,总以为清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是“骑射”。

    其实大谬不然!

    骑射自然是有的,对付甲胃不精,阵列不严的杂兵,骑射倒是很有效,飞驰而过的骑兵声势极大,威势十足,再掠射飞矢,扰敌阵形,接着挺枪挥刀杀入,敌阵大乱之余,自然就任骑兵收割了。

    但战场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所谓的蒙古骑兵绝不是靠骑射克敌的,在蒙古人的军队中,骑射手只是负责扰乱,断敌粮道,搔扰民众扩大恐慌等辅助任务,等敌阵混乱之后,或是消耗敌人的精力和士气之后,真正破敌制胜的是蒙古人中的重甲骑兵!

    当然,相对于欧洲中世纪的那种闷罐子甲,蒙古人的重骑兵也“重”不起来,但其将士负铁甲,持重兵,执坚披锐勇往敌前,蒙古人打了几十年,武器是越打越精良,战略战术是越打越先进,从纯粹的技术层面来说,这是一支一直在学习和进步的十分恐怖的军队。

    所谓靠着骑射横绝欧亚,是侮辱了这些蒙古人,也是在侮辱那些被他们打败和消灭的不计其数的各个强盛或衰弱的民族和国家。

    至于满族人的八旗,论起来在当时的亚洲当然是强兵,不过也只是在当时各族都衰落退步的前提下了。

    不论是和蒙古铁骑比,还是和真正的女真武士比,他们都差了一个档次,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其克敌致胜,优良的射术当然是重要原因,不过什么奴骑射无敌的屁话,也根本是无稽之谈,唬小孩子用的。

    建奴真正克敌致胜的法宝,就是眼前这长枪大戟组成的层层叠叠如层层铁山坚壁一般的重甲步军战阵!

    在与明军打了几十年后,后金俘获甚众,包括大量的甲胃物资和经验丰富的铁匠匠人,在给精锐的马甲和步甲打造了坚固的铁甲,锋税的长枪大戟之后,这些重甲将士临阵而战,持长枪大戟勇往直前的时候,罕有不破明军阵者。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