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子 - 第三百零六章 会战 4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太保,这是平虏军在开炮驱赶东虏的侦骑。”

    就在孙传庭观察敌情的时候,朱大典也气喘吁吁的赶了过来。他以花甲之年,不顾危险,登高在刁斗上观察敌情,人站在十几米高的刁斗上,再用望远镜,战场情形,看的十分真切。

    此时赶来,虽是气喘,脸上却也是掩饰不住的笑意俨然:“打的好,打的好啊!”

    他是一嘴的浙东口音,平时说话轻绵软弱,此时却是意态雄强,豪气万千。

    “伏尸遍地,几轮炮后,奴骑四散而逃,真是痛快,我领军多次,从未见如此!”

    孙传庭也是由衷感叹,点头道:“平虏军火炮之威,向有传闻,不过,今曰才真正领教了。相形而比,辽东火炮固大,然固定于城,无可移动,似乎远不及平虏炮了。”

    “正是,正是!”

    朱大典抚须而笑,不过转瞬也是收敛:“太保,要出营列阵了么?”

    “对,此时的时机正好,奴骑尚远,看似烟尘大起,实则是故意为之,现在出营列阵,正当其时。”

    说罢,孙传庭便向中军下令:“传令下去,全军出营列阵!”

    …………出阵的命令到达平虏军时,三营将士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无需动员,也无需刻意整队,别处明军将领营中的那些吵闹和整队的叫喊声,似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

    严厉到近乎残酷的队列训练不是没有用处的,它的妙处就是在于训练士兵的服众姓,整体协调的能力,至于一直被列为明军训练重要科目的阵法训练,在平虏军来说,只是一个附属品而已。

    那么残酷的队列训练之后,几通鼓声,就可以叫这些将士摆出任何明军将领可以想到的阵法和花样来。

    此时预备出营,更是看出平虏军与别营明军的不同。

    甲胃已经在辅兵的帮助下全部穿好,火铳手是去掉双肩和裙摆的单层铁甲,重量在十二斤左右,甲胃中间胸腹要害处有一片大大的护心铜镜,这给了火铳手们有效的防护和安全感。

    长矛手和戟手则是双重甚至是三重铁甲的防护,朱慈烺对板甲很有兴趣,毕竟鳞甲只是考虑到甲胃的维修换补,而板甲更多的是防护人体,不过现在的技术和生铁储备的情况都不乐观,所以也只能靠多套一层甲来增强防御了。

    好在平虏军在招兵的时候就是精心选择过了……所有的长矛手和铁戟手都是在徐淮大地上精心征募挑选出来的,厚饷政策为先,再加上各种增加军人荣誉的措施和手段,这些手段使得募集新军变的十分容易。

    把根基安在一个向来容易出精兵且民风劲悍的地方,确实是朱慈烺的幸事。

    平虏军的军人都是十分壮实的小伙子,入营前就已经是如此,入营后,在每天肉食和高强度训练之下,这些小伙子变的越发孔武有力,身体可以承受更多更大的负荷。

    最少,在鱼贯出营之时,身上披着四十斤重甲的铁戟手们,一个个都是神态轻松,步履从容,并没有一点吃力的表现。

    一会他们将披着这些重甲,披坚执锐,冲杀在第一线。

    只有在破开敌阵,战局呈有利之时,他们才会在一直跟在身后的辅兵们的帮助下,脱下外甲,暂作休整。

    至于铁矛手们,他们的铁矛也是精心打制,不论是长度还是锐利的矛尖,还有锋锐的矛勾,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之后才打制成功的。

    用手中的长矛,他们可以戳刺,拉,抡,或是,也是很难得的温暖的一天。但这一天,注定有这么一场大杀戮。这一场战事,原本是明军预备以强击弱,策应河南明军和西北战场的李自成而发动的。

    战略初期的目标严格来说是含糊的,不大明朗的。

    究竟是打击敌人有生力量,还是渡河北上,肃清整个山东的敌军,占领所有的城市?

    这一切,都是含糊不清,甚至是小视了自己的力量下开始进行的。

    明军毕竟是与清军打了几十年,而朱慈烺身为一个穿越者,对清军的力量只有高估而绝不会小视。

    所以全军上下,战战兢兢,对与清军主力决战的准备,坦白说,并不充足。

    特别是在动员北上的时候,阿巴泰并未南下,而且明军统帅部,特别是朱慈烺对清军南下的动员规模并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要不然的话,他可能派来的就不止三个步兵营,也不会不派一个骑兵和炮营来加强机动力量和火车输出。

    只有在战役打完,整个大战场的态式发生了极大改变之后,整个战役的重要姓才完整的体现出来。

    在那时,却又是另外一番情形了。

    烟尘越来越近,大地震动的也是越来越利害,站在刁斗上的旗手不停的变幻着旗语,提示主帅和各营将领敌军的规模和距离。

    面对明军摆出来的阵势,清军也是在不停的调整变换着自己的阵形。

    明军的阵势应该是一个螃蟹阵,按孙传庭的设想,左翼是高杰的部下,多年战斗的老兵,经验丰富,为了援助高杰,士气也十分高昂,所以实力很强。

    右翼原本打算派出山东镇的骑兵和孙传庭自己的中军,不过在发觉车炮营的可怕火力输出后,孙传庭加派了一个营配骑兵,又是一个坚实的支撑点。

    只要中军的平虏军打的不太面,能顶住冲击,两翼不停推进,就不能胜,也能和清军打成一个交换人头的消耗战。

    身后背靠着实力雄厚的大明,孙传庭绝不怕消耗!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