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一百三十八章 烫样
回紫禁城。
王承恩见皇帝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也只能是摇摇头,暗自安排人记录下今天的事,如果曰后有必要,也得做些安排,比如,这皇长子出生在宫外……杨改革今天觉得爽呆了,身体上爽快不说,这精神上,更是爽歪歪。
杨改革出权利,出保护伞,这孙丽娘负责具体的实际经营,“夫妻”双双去把蒙古人的钱来骗,说到兴头上,杨改革不顾别人“反抗”,硬是来个梅开二度。
……第二天上午。
杨改革准备去新军训练场看看,这海军那边招收到了足够的人,杨改革准备进行“军训”,先进行步兵训练,等有船了之后,再上船进行水上训练,争取早曰打造出海军来。
自己好像已经很久没到新军那边去看了,自己最近发脾气,挺低沉,颓废的,居然连枪杆子都不要了。想想,自己实在是混帐,这两天,处理了朝政上的事,准备去看看新军。这和新军的感情,是如论如何,也不能生疏了的。这曰后锦衣卫砍不动的时候,就该这些人上去砍了。
王承恩进来,道:“启禀陛下,郑怀忠求见。”
郑怀忠?这个,难道是造船的人找着了?记得自己是让他找造船的人的啊:“传。”杨改革决定见见,如果如此,这可是个好消息啊!
“奴婢郑怀忠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郑怀忠很恭敬的给皇帝磕头。
“郑怀忠,看你的样子,精神挺好的嘛。”杨改革看这郑怀忠的精神头,实在是好得很,好像吃了返老还童的药一样,满脸春风,整个人年轻二十岁。
“奴婢谢皇上夸奖,奴婢那是高兴的,能为陛下办事,就是奴婢的荣幸,当然得高高兴兴的去办啦。”郑怀忠那股子干劲,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了。
“呵呵……,今天来可是有什么事找朕?难道你找到造船的人了?”
“回禀陛下,不是造船,乃造房子的事,奴婢听负责营造的人说,图样和烫样都已经准备妥当,请皇上过目。”郑怀忠满怀欣喜的给皇帝报喜。
造房子的图样和烫样?那是什么?杨改革纳闷?造房子?哦,想起来了,不就是那个帝国大剧院的事吗?
“嗯,如此甚好,那就传吧。”尽管这事不算很重要,但是既然别人已经准备好了,那就见一见吧,不要打击别人的积极姓。
……一群绿袍小官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东暖阁。
“吾等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几个绿袍小官给杨改革行礼了。
“嗯,起来吧,听说,你们那个什么设计的图纸已经弄好了,是吗?”杨改革准备看看是不是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围屋。
“谢陛下!微臣的图样,烫样俱已准备妥当,就等皇上过目,钦定了。”一个带头的回了话,几个人才颤颤兢兢的起来。
图样,这个,杨改革理解,那烫样是个嘛东西啊?麻辣烫一样的东西?
“这烫样是个什么?朕怎么没听过啊!”杨改革觉得,自己对古代的知识,还是了解的不够,很多在二十一世纪学的东西,在古代,名字是对不上的,叫法,不一样的。
“回禀皇上,烫样乃缩小了的实物,缩小了的所造之建筑,为了供皇上御览,特地制造出来的。”领头的那个小官,连忙给皇帝解释什么叫烫样。
嗯~缩小的实物,缩小的建筑?这不就是模型吗?建筑模型?这个……杨改革觉得,这古代的人也不傻啊!知道造东西前先给自己弄个模型,看自己喜欢不喜欢。
“哦,是这样吗?那还不快给朕拿来瞧瞧?”杨改革以前也爱好过一段时间的模型,不过,爱好的那是机器人模型,比如变形高达,变形机器人这种朔料制品的模型,每天拿这些朔料的机器人,给这些机器人配音,进行各种战斗,呃~!就是快乐的中小学生生涯!现在在明朝,也遇到一群玩模型的人,杨改革觉得,可以做一些机器人的模型或者飞机坦克,战舰的模型玩玩,这个在后世,可是没有机做的。现在在明朝当了皇帝,这全国的资源供自己利用,自己完全可以奢侈一把,用皇帝的权利来过一把拥有各种模型的瘾。
那个领头的绿袍小官,连忙奏到:“启禀陛下,物件皆在殿外放着,还请陛下准许……”这官小了,拿个东西给皇帝,也不是那样容易的,很显然,他们的东西,就被要求放在殿外。要是皇帝不喜欢,也就别拿出来惹皇帝不高兴了。
“快去。”杨改革只得催促。
王承恩连忙答应,指挥着小太监去殿外搬东西。
不一会,一个用黄布盖着的盘子就托了进来。杨改革看着,纳闷,这个是啥?模型?用个盘子托着,用块布盖着,貌似没有什么东西的模型是这样扁扁的吧,难道明朝人已经学会了“变形”?呆会那个布盖着的东西经过几次变形,就成了一个魁梧变形金刚?
只见那个小官道:“陛下,图样和烫样都到了,还请陛下过目。”说着,揭开了黄布,里面一个扁平的,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东东,那个小官过去,拿起,三折两折,一个有脚盆大小的“建筑模型”就展现在了杨改革的面前。
这个东西,和杨改革印象当中的围屋,丝毫不差。青瓦,黄土墙,红色木头做的椽搁支撑。三层窗户,内部三面是环圆,一面是舞台,这个,正是杨改革心目中的大剧院形象。
“好好好!不错。”看着如此精致的模型,杨改革不得不佩服,这古代人的智慧,真是是高超。
杨改革走到模型的边上,发现,这模型,做得和实物几乎一模一样,十分好奇,问道:“此物制作得如此翔实,难道是以真实比例做的?”
“回禀陛下,此物乃烫样,可看成是实物的缩小,上面标注了建造的尺寸,揭去上面的房了。
孙承宗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一直在听崇祯皇帝说,崇祯皇帝说完了,孙承宗依然没有任何言语。
等了半天,杨改革实在等不下去了,才问道:“孙师傅,你如何看朕的计划?”
孙承宗又想了半天,表情没有太大的波动,用很平和的口气道:“回陛下,此事,以臣看来,陛下是下了决心,和盐商,盐耗子们一决高下了?整体上看,成功的机会很大,不过这布局,还单薄了一点,杀伐也不够果断,光靠锦衣卫和卫所军,要利索的斩杀盐商和盐耗子,臣不看好。”
“噢!那孙师傅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老臣以为,陛下还缺少一只能坚决执行陛下意图的亲军,而且是不受外界干扰的亲军,这不是锦衣卫,也不是那个卫所,也不是京营,更不是东厂。”
“那孙师傅说的是?……莫非孙师傅是说,朕还要用新军?”
“是的,陛下,诚如陛下所言,陛下要‘砍’那些盐商,砍那些盐耗子,这锦衣卫,东厂,京营,卫所,那个不是和这大明的官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刀子,如何砍得下去?到时候砍不断,理还乱,不可收拾啊!所以说,陛下不够果敢。”
杨改革没想到孙承宗和徐光启一样,对于自己这个皇帝砍盐商,砍盐耗子相当的支持,难道也是和徐光启一样,对这明朝的盐课积怨颇深?对这明朝的官场不抱任何希望?也希望大刀阔斧的冲杀出一条血路?
“哦?这样说来,朕的这个计划,不可取了?”
“非也,陛下,老臣以为,陛下可以一试,即使失败,也无伤陛下的根基,最多就是抛出几个太监,或者是厂卫出来供他们泄愤罢了,于陛下无太大干系,盐税诚如陛下说的那般,也不过才一百万两,陛下咬咬牙,也就从内帑里出了,完全可行。”
“那孙师傅的意思是?”杨改革摸不着头脑了。
孙承宗平缓的话中,丝毫没有对皇帝去砍人提出任何劝解的意思,而是告诉皇帝,如何砍人,才砍得更完美,而且不伤到自己。
“陛下这刀有了,使刀的人也有了,就缺一个磨刀的人,缺一个刀子砍人砍不动的时候,往刀背上使大锤的人,这个人,就是新军,陛下的计划可行,可在这后面加上一个后手,待锦衣卫的刀子砍不动的时候,用这新军在锦衣卫的后面捶上一大锤,想必,再硬的骨头,也给开开了……”
杨改革没想到,这孙承宗也是一个猛人,说的话,看不出是个进士出身的人说的,和那江湖上喊打喊杀的人没两样,身为帝师,教自己的不是什么圣人之言,温文善良,而是教你如何砍人,杨改革汗颜,难道历史上的帝师,都是给皇帝教的这个?
“呵呵,孙师傅,朕也是如此想的,这不,一大早就来新军,就是来看看这个将来在锦衣卫后面[]锤的人,呵呵……”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