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殿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崇祯元年。

    四月十二。

    本该三月就举行的殿试,由于种种原因,拖迟到今天,才得以举行。

    天没亮,杨改革就在王承恩的催促下,起床,穿衣,洗漱,说实话,习惯了九点上班的杨改革,十分不习惯这天没亮就起床。懒懒散散的任由宫女太监们服侍着,自己借着这个时间站着小眯一会,昨天和皇后周婉儿探讨这人生的奥秘,实在有点累。

    王承恩一副忙碌的模样,急匆匆的催促宫女小太监们快点给皇上穿戴打扮,一边道:“恭喜陛下,今天可是陛下的恩科殿试,陛下就要当座师了,曰后,也就有了您的天子门生了。”

    杨改革半眯着眼睛,喃喃的道:“天子门生?嘿嘿……”

    一番洗漱,一个精神奕奕的皇帝又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皇极殿(以前叫奉天殿,之后叫太和殿)内,早已聚集了等待殿试的贡士们,还有内阁,各部尚书等“考官”。

    管弦丝竹声不断,把这殿试的气氛,烘托的异常的庄严。

    杨改革径直的走到宝座龙椅边上,坐下,丝竹之声才停下。群臣带着众贡士们才正正经经的跪下磕头,高呼万岁行礼。

    杨改革掏掏耳朵,我靠,这怎么搞的,声音这样大,连房句:“这些干嘛都把名字糊起来?谁是谁的卷子都看不见啊!”杨改革想看看,这历史,到底变了没有,比如这状元是刘若宰,如不出意外,应该在这前十名,杨改革很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历史。

    “回禀陛下,当然是请陛下过目之后再拆开,否则,臣等就有徇私的嫌疑了。”首辅又说了一句,按规矩,这皇帝一般都会点这前十名的名次的,所以要等皇帝过目之后才能拆糊名的封条。

    “嗯,那就拆开吧。”还有这规矩?原来皇帝是可以自己选状元的,杨改革没有办法从文章的好坏上分辨好坏,也没有办法从字迹,笔迹上分辨谁是谁的卷子。就等着卷子打开了,看看名字,揭开历史的“真相”。

    卷子打开了,首辅又道:“还请陛下过目。”

    杨改革翻开卷子,从里面寻找人的名字,果然,刘若宰这个状元在其中,也是被刚好放在头一位。杨改革不禁暗叹,自己这只蝴蝶的力量,到底是弱了些啊!已经把考题泄露给考生了,这历史,还是没有大的改变,这状元刘若宰,依旧被大臣们选在第一。

    杨改革感慨了一回,对自己的力量感到渺小的时候,又翻了一下其他几张卷子,发现,这居然有万户侯的名字,被列在了第二甲的第六名,这个又让杨改革惊讶了一回,原来,自己是有力量改变历史的,这万户侯原本不在前十名的,自己特地搜索过万户侯他们的排名的。

    “朕信得过诸位爱卿,就依诸位爱卿的吧,朕就不作改动了,这三名依次就是状元,榜样和探花了。”杨改革顺手拿起大臣们选好的卷子,点了第一本刘若宰的卷子为状元,第二本是榜样,第三本就是探花了,根本没有动过大臣们的排名,就连万户侯的名次,也没有改动。

    原本担心皇帝会胡乱“点将”的大臣们,见皇帝基本采用了他们的排名,才松了一口气,都心道:这皇帝有时候还是很好的,很放权,不过有时候也特别的“调皮捣蛋”就是。大臣们心里暖暖的,觉得这自己这几曰的辛苦没有“白费”,得了皇帝的认可。

    其实,杨改革是怕了这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卷子”,这简直是要了老命,根本就没有办法从这卷子的内容上分辨谁高谁低,谁说得有理,谁文理不通,所以,也就没有办法自己去排个名词,与其胡乱的排一个,还不如用大臣们排的,起码,不会比历史上的更差。最主要的还是这届进士,总体来说,质量还可以,杨改革不打算动“手术”。就用原来的排名得了。

    杨改革也不担心叶自根那些人的排名过于的低。这叶自根这些人得了自己的“内幕”,所以,应该是有所准备的,成绩应该要比“历史”高一些的。

    如果叶自根那些人得了自己“泄露”考题,还考不到好成绩,那只能怪自己没用,人不行,自己也就没有必要过分的“栽培”这些人。杨改革又这样安慰自己。原来,当皇帝也似乎需要本事的啊!

    “陛下圣明,敢问陛下,这余下的卷子,陛下是否也要过目?”首辅见皇帝点了状元,象征姓的问了问皇帝要不要看下其他的卷子,一般皇帝不过目这些考生的卷子,一般都直接用考官们的推荐,因为皇帝一来太“懒”;二来,皇帝大多“不学无术”,和杨改革一样,读不懂这里面的意思,所以,大多都直接用考官们推荐的,当然,形式上,仍然得跟皇帝说一声。

    想通了的杨改革挥挥手,道:“朕说过了,朕信得过诸位卿家,就依诸位卿家的排名吧,朕就不再过目了。”

    诸位大臣得了皇帝的肯定,心中异常欢喜。同时也肯定了一件事,皇帝“不学无术”,还是比较好忽悠的。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