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四百九十三章 探子之间打仗怎么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锦州城门大开,大军鱼贯而出,向北而去。

    两千精骑出是出去了,不过,不少人心里都打鼓,这两千人向北是干嘛啊?和鞑子火并?这不是一直在说鞑子过了辽河吗?转眼就要到锦州啊,还往北跑,这是干嘛啊?

    虽然队伍是鱼贯而出,有条不紊,但是,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对于东虏的恐惧,还是盘踞在不少人的心里。

    祖大寿一马当先的跑在最前面,执行着自家巡抚的命令,对于这个无厘头或者说莫名其妙命令,闷头闷脑的走在最前面,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跟手下的兄弟们解释,他们这是去打一二十骑鞑子,说出去,他丢不起那个人,不过,自家巡抚的命令,却是要执行的,呆会回去,得好好的问下巡抚,到底是怎么了。

    越往北,有些人的心思也就越不安。

    开始有人打听这到底是干嘛去?要是这二千人去和鞑子死拼,那可绝无胜算,有些人开始琢磨着,情况不对,是不是要及时撤退?

    祖大寿一开始没心思理会,快到那探马说的二十里地了,这前行的速度慢下来了,祖大寿才说了几句话。

    “问什么问?打仗就是打仗,怎么,怕死了?”祖大寿没好气的道,他现在,可正烦着呢。

    “嘿嘿,嘿嘿,大哥,那里的话,这不,兄弟们也是问个实情,心里才有个底啊!”祖大寿的部属,早已习惯了上司这般声气,也不怕,立刻嬉笑着套近乎。

    “抚台大人接到探马消息,这附近有二十余骑的鞑子探马出没,大人命令我等斩杀这二十余骑鞑子探子,咱们这次就是出来干这个了。”祖大寿郁闷的说道,他带的可是两千人,两千人,……两千人……,可要对付的鞑子,不过二十人,当然,或许鞑子后面不止这点人马。

    “……”那个套近乎,打听消息的部属,也是黑着脸,一副见鬼了的模样,楞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二十骑?这就出动两千人?我的妈呀!这是唱的那出啊!

    不过,随即心情大好,盘踞在心间、头道着。

    这个主意,是袁崇焕在琢磨了无数曰子,想尽了无数办法之后,想到的最好的一个主意了,和东虏决战,他不敢,没有赢的把握,皇帝更是不会准他决战,但是,躲在城池里等着“胜利”的到来,袁崇焕实在是不甘心,去年他锦宁一无所获,就已经很让天下人耻笑了,如果今年再是一无所获,那他的脸,这锦宁官军的脸,可就没地方搁了。

    袁崇焕这样一说,官佐,部属倒是都仔细考虑起来,确实如袁崇焕所言一般,躲在城池里固然安全,可一无所获的尴尬,也不是那样好受的,如果第一年一无所获,还可以遮掩过去,如果第二年还一无所获,那可就摆脱不了乌龟,吃白饭的名声了,算是彻底坐实了。确实,如果不想办法弄点人头,那可真的是没办法交代了。

    要弄人头,出去和东虏打野战那是不可能的,皇帝非杀了他们不可,那么,巡抚大人这个把主意打在探子头上的办法,倒是一个可取,折中的办法。

    “大人,下官有些疑问,不知道该问不该问。”立刻有部属问道。

    “无妨,只管问,事关战事成败,锦宁的脸面,如果有问题,当立刻指出。”袁崇焕准备争取这些人的支持。

    “大人,如果鞑子的探子不是十人,而是一两百人呢?那又该如何?莫非,大人派个一两千人去?如果有这样多的人出去,这还算是探子么?”这个官员虽然同意袁崇焕的说法,可也对这个主意感到不能理解,想想两千人的队伍居然是探子队伍,这……,这算怎么回事?

    “呵呵……,此无妨的,本官不仅能派两千人的探子队伍,如果有必要,我锦宁这二万余精锐可以全部派出去做探子,打仗么,当不拘泥陈规,只要能赢,只要有赚头,再多的探子也没问题……”袁崇焕笑着回答道,他的打算很明显,除了借着探子的名义去弄人头,就是要斩断鞑子的眼睛和耳朵,给鞑子造成压力,如果能以这种办法逼迫东虏退走,那就更好,更可证明此种战法是对的,如此,就可以证明,他袁崇焕也不是吃干饭的。

    几个官佐部属都惊讶自家巡抚的想法,这探子本身就是数量极少的,出去一般也就是几个人,多的十几个,像自家巡抚这样,出动数百,乃至数千“探子”的战法,当真是闻所未闻,甚至扬言可以出动几万“探子”,这那里是什么找探子的麻烦,完全就是打野战,决战啊!

    “抚台,不可,此不是和东虏决战么?”立刻有人焦急的提醒道。

    “不是,想鞑子也不可能派出几千人的探子的,如果是那般,这就是分兵了,就不是探子了,和我锦宁是不一样的,记住,我锦宁始终是在以探子对付鞑子的探子,而不是和东虏决战,更不是分兵,诸位想想,探子打赢了该如何,打输了又该如何?从古至今,可有以探子的胜败来定胜负的?”袁崇焕怪笑着提醒道。这是他今天刚刚想明白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从古至今打仗,从来不把探子的损失当成多大件事,认为探子打探消息,损失一些也是在所难免的,故此,探子在打探消息的时候,撤退,转进,怯阵,甚至溃散,全军覆没什么的,大家也都认为是正常的,一般不会引起别人多大的注意和重视,更不能因为探子损失过重而指责,而说什么战事失败,而弹劾什么的,所以,这就有个漏洞,如果他袁崇焕以探子的名义出去找鞑子探子的麻烦,弄些人头,即便是死伤,甚至全军覆没一些探子,也是没问题的。

    如此一来,他既可以执行皇帝的策略,又可以弄到很多人头,将自己脑袋上那顶吃白饭的帽子扔掉,最关键的事,他袁崇焕想打出自己的风格,打出自己的名声,不想碌碌无为,算是在皇帝的大策略之下,为自己找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属于他的策略。

    听自家巡抚这样一说,众人的表情瞬间变得怪异,这……,这个袁崇焕,不是人称楞子么?今曰,这脑子怎么这样好使了?这叫什么?偷梁换柱?还是瞒天过海?或者说巧立名目?

    从古至今打仗,谁把探子的损失说成战败了?谁把探子的撤退说成战败了?谁把探子的覆没说成战败了?谁把探子的东游西荡说成不守上令了?咱们大明的骑射确实不如人家鞑子,所以,多派点探子出去打探消息也是应该的,所以,鞑子派一两个,我们就该派二三十个,鞑子派十余个,我们就该派两三百个,鞑子派几十人,上百人,咱们就该派几千人了……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