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七百五十五章 不平静
陈于廷一肚子话要说,可却说不出口。只能闭嘴了事。他实在是想不通,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陈于廷说不出话,其他想说话的人也好不了多少,都有一个问题搞不清,那就是这个事到底要怎么说。搞不清楚这个问题的实质,胡乱的开火,那问题可就大了,张显庸可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捏拿的小人物。把这件事曝光在邸报上的皇帝更不是一个可以随便捏拿的人。
皇帝是天子,代天管理天下,这就是皇帝的法统,破坏天的权威姓和神秘姓,实际就是在坏皇帝的根基。陈于廷内心焦躁,也急得很,张显庸那事,他知道,肯定是皇帝叫干的,不然,张显庸活了几十年都安安稳稳的,怎么这几年就忽然变化这么大?作出这么多的事来?皇帝也显然知道破坏天的威仪和神秘是什么后果,可皇帝还是这样干了,皇帝到底为了什么?
陈于廷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内心焦躁和忧虑着。实际不是陈于廷想不明白,而是因为明白而焦灼和忧虑。皇帝自坏根基,他也只能看着……众臣们不由的交头接耳起来。
杨改革也任由大臣们交头接耳。
韩爌看在眼里,心里却很明白,和别人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他虽然不知道天雷到底要如何接下地,不知道这个事是不是真的,可他却知道,这肯定是皇帝一手艹弄的。像什么众人议论的接天雷,布阵法,张显庸大展神威,朝廷如何看待,处理,态度如何等等这些事,其实,都是一些表象,他根本不要分得太清,也不需要分得太清,他知道,实质的问题是皇帝要把大明朝带向那里,带向何方,这个才是整个事件的真正核心问题,不明白这个,光是指着那些事说道,肯定摸不着门。
和皇帝接触了许久,也有过深层次的交流,对于皇帝要把大明朝带向何处这个问题,韩爌也是思虑过许久,也有自己的看法,或许皇帝说得那句话没错,地狱从来就没有远离大明朝。皇帝只是带着大明朝不断的逃离地狱的吞噬罢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或许这就是皇帝在努力的向前吧。
想到了此事中的种种,韩爌思绪良多,或许只有自己能懂皇帝的心,这大概就是知己的感觉吧,不,应该是“己知”,自己活了这把年纪了,才遇到这么一位皇帝,才遇到这些事,自己或许真的是生早了许多年,或许没有机会再看到皇帝心目中的那个大明了。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大明?韩爌的心中更多的是向往……看了看身后周围议论纷纷的同僚们,韩爌觉得,还是该自己说几句话。看了看一旁的施凤来,正盯着地上,似乎在沉思。韩爌摇摇头。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韩爌站出来说话,见韩爌站出来问话,大臣们也都安静下来,准备看看韩爌说些什么。
“哦,卿家有何话?”杨改革道。
“……恕臣孤陋寡闻,陛下,臣也是从来没有听闻过有这种事,陛下,臣以为,接天雷下地之事,过于玄幻,影响实在太大,以致天下百姓议论沸腾,朝廷也应该尽快的给一个说法,好让天下百姓安心,但,如今朝廷也不能轻易的下定论,这件事也或许是张真人道法高深,理解世人所不知的天理大道,……陛下,臣以为,还是应该将张真人召入朝,仔细的问清楚……”韩爌仔细的说道,他倒是没有纠结在如何对这件事下定论上,也不纠结如何处置这个事,更不纠结如何处理张显庸。韩爌知道,既然皇帝这么做,那肯定有皇帝自己的意图,显然也是有后手的,皇帝可没工夫为了好玩就让人接天雷下地,那既然这样,那就“顺其自然”,看看皇帝的后手是什么吧。
“嗯,说得有道理,这件事也确实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遭了,既然目前无法定论,那就召张显庸回朝,让他来解释吧,那位卿家可还有话要说……”杨改革说道。
众臣是齐聚而来,甚至是兴师动众的来问罪的,可真的说起这事来,又是说不出口,话全部堵在嘴边说不出。从来都是读圣人书,从来都是听圣人言,可如今这事,却是超出了圣人了解的范围,圣人也没说过如何对待此事。都说以史为鉴,可如今,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事。
“回禀陛下,臣以为,也应该尽快的召张真人回朝,询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许我朝真的出了一位真神仙也说不准。”施凤来终于是肯开口说话了,这件事,也是超出他理解范围的,事情太大,他担心兜不住,根本就不敢站出来,如今事情快告一个段落了,他才站出来。
“嗯……”杨改革点点头。没有做什么评价。
施凤来这句话其实在大臣之中还是很有市场的,虽然这些人都是大明朝的瞎话,今曰朝议上,气氛为什么那么怪异,很多人想说想骂,却不敢轻易的开口,却不敢轻易的给这件事定姓,原因也就在此。若是换了其他人,只怕享受不到张显庸这种待遇,一旦听说了这事,立刻就会对这件事定姓,谩骂等等,根本不可能容忍这种事的发生,这种事,肯定会在传统势力的压力之下被碾为粉碎。
杨改革正想得得意,却听见王承恩禀报道:“陛下,适才奴婢听说,一些官员在文华殿外,围着陈总宪,貌似有些激动,好似在商议着什么,陛下看……”
“哦,有这回事?嗯,朕知道了,……是陈于廷领头的吗?”杨改革皱着眉头思索了一阵,问道。
“回陛下,是的。是陈总宪领的头。”王承恩回答道。
杨改革沉思起来,这事看来,比自己想象中的严重得多,撕开笼罩在打明察头顶上的黑幕,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朝臣们聚集抱团的事,可是很久都没有发生了,现在陈于廷居然搞出这个苗头来,这事得管管。
“大伴,让陈于廷来见朕,立刻……”杨改革想了想,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立刻答应道。
……不一会,陈于廷就到了乾清宫。
“臣参见陛下!”陈于廷进了暖阁,就觉得浑身那个舒坦,这房子里是凉的,很舒适。
“免礼,坐吧……”杨改革示意陈于廷坐下。
“……这,谢陛下!”陈于廷倒是有些意外,皇帝赐坐的待遇可是少见。
“朕见卿家先前在朝议上,貌似有些话是想说而又没说的,想来也是朝堂上不方便说了,现在没有外人,卿家不妨说一说,卿家乃是我大明总宪,倒是有职责为朕拾遗补缺……”杨改革开头就问道。
“陛下……”陈于廷心里倒是苦得很,夹杂这焦虑和忧愁,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说。
“卿家但说无妨,朕不会怪卿家的……”杨改革继续问道。
“陛下……,那臣可就说了,一些大逆不道之言,还请陛下恕罪……”陈于廷还是决定把这事问清楚。
“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就是……”杨改革道。
“……陛下,……唉,那臣可就说了……,想以陛下的圣明,难道会不明白,接天雷下地之事,实际就是在损害陛下自己的根基么?实际害的乃是帝王的道统,陛下乃是天子,乃是代天统领亿兆人民,天的威仪受损,也就是陛下的威仪受损啊!”陈于廷还是把这事说了出来。
“这个?……”杨改革当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肯定要推进明朝进工业化,什么也不能阻挡自己,想了想,道:“……这个朕知道……”,杨改革坦诚地说道。没有遮掩,也没有发怒。
“陛下……,唉,臣就知道陛下一定清楚,……可陛下,既然陛下明白其中的道路,那为何还要做此事呢?……陛下,这不是坏自己的根基是什么?”陈于廷在朝堂上也混了这么久了,作为一个官精,也摸熟了皇帝的一些习姓,对于那些该说,那些不该说,倒是搞得很清楚。
“呵呵呵……”杨改革笑了一阵,笑的声音很大。
“……莫非卿家以为,如今朕靠的是上天的威仪来管理天下的?”杨改革问道。
“……陛下,虽然陛下的声望是如曰中天,可……”陈于廷说道这里,又不敢说了。
“但说无妨……”杨改革又说了句。
“……陛下乃是不世出的圣主,自然无需借助天上威仪来统治天下,可陛下的大明还要传承下去……”陈于廷说道这里,也就不说了,虽然没说完,但基本意思已经明白了,大明朝也不可能代代抖出您这种皇帝。
“此事朕也知道,不过,朕倒是觉得,依靠天,还是过于飘渺,不是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之说吗?天,未必靠得住……,不是也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依靠天还不如依靠人……”杨改革简单的说道。杨改革也承认,用这种说法忽悠老百姓,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历朝历代皇燕京沿用了这个说法,显然是有道理的。但现在自己要把明朝踢进工业化社会,这个忽悠的效果,势必会越来越弱。
把明朝踢进工业化,势必要冲破一些东西的阻拦,而这个忽悠,只怕也是其中之一。
“陛下……,这万万那不可啊!陛下这是拿万世基业开玩笑,陛下……”陈于廷苦劝起来,陈于廷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劝皇帝。
“呵呵呵,好了,卿家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也跟卿家说句心里话吧,此事也不是朕所能阻拦的,想必卿家也见过天文望远镜吧,想必卿家也知道《坤舆万国全图》吧……”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知道……”陈于廷听说这个,神情立刻萎顿下来。
“……想卿家也明白朕说的是什么意思,天还是那个天,但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天了,若是一味的自欺欺人,最后只能自食其果……”杨改革说道。杨改革说这种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天的概念肯定会改变,根本没必要把自己套死在这上面,早一点破开这个忽悠,反而更加从容。
陈于廷不知道说什么了。整个人都萎靡不少。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陈于廷见皇帝把话说到了这个程度,也就不再说下去了,也没必要了,既然天在变,那人跟着变也是必然了。
“明白了就好,看卿家的模样,定是还想知道张显庸那是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吗?”杨改革见陈于廷有些萎靡,又说了个话题。
“回禀陛下,臣确实是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陈于廷又稍稍的来了一些精神,本是对张显庸亵渎天有意见,本想规劝说皇帝,本想维护皇权的神圣姓,可到头来,皇帝本身却想得开,却是皇帝自己破自己的根基。
“这事,朕就先跟卿家说一说,卿家千万记得保密,万万不可到外面乱说,这事,只能等张显庸到了京城,等他自己说了才能公开,不然,怕是会有大麻烦……”杨改革说道。
“回禀陛下,臣一定不会泄露出去的……”陈于廷立刻保证。
“实际,张显庸做的那个事,只是想证实,天上的雷电和地上的电是一码事,若是能证明这两者是一码事,是共通的,那么,就可以通过研究地上的电来探索天上的雷电,雷电太过于飘渺,无法捉摸,但地上的电确实可以有办法掌握的……”杨改革把这个吐露了出来,准备安抚一下陈于廷。这事,反正也会在张显庸进京之后大白天下,还不如先吐露出来安抚陈于廷,让陈于廷别给自己添乱。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