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中枢一木匠 - 第八十二章 南洪北李
张太后做出这个决定,也是深思熟虑,且打听过不少人的。在武将之中,没有和什么人有过矛盾,但裴玄除外,原因只是在他的儿子裴英杰身上。
裴英杰当年科场作弊,正是被岳肃拿下的,而且,锦衣卫里面的不少人都知道,岳大人当年作弊的卷子,其实就是裴英杰的卷子。两个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恩怨,自然不言而喻。裴公子在昭狱里面虽说没被侯国兴多加为难,但昭狱岂是好住的地方,小来小去的苦头,那是不会少吃的。
裴玄是能征惯战的将领,再加上和岳肃有矛盾,由他去浙江监视岳肃,那是再好不过。只要岳肃敢有异动,那裴玄绝对不会附逆,必然会在第一时间将岳肃灭了。
圣旨下达,那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自然是孔有德他们,就连郑芝龙,也觉得很高兴。浙江远比福建富饶,在浙江海面上做买卖的,自然也比福建的多,只是那里地头蛇太多,自己当年想要那里抢生意,也不是很容易。可现在,那可是打着朝廷的字号,谁敢与之抗衡。
两个派去南边的监军,以及锦衣卫佥事,这三位老兄,脸拉的和驴差不多。岳大人的脾气,他们是知道的,尤其是岳大人还有人见人怕的三口铜铡,这要是不小心得罪了,脑袋就得搬家。本来好好的住在天堂,一不小心搬到阎王身边住了,这谁能受得了。可这是圣旨,谁敢违背,只好硬着头皮去了。裴玄倒还好说,旨到即行,管他在谁手底下做事,做好自己的本份就是。
这天,国丈府来了一位客人,客人是位布衣,一般情况下,张家连小官都不稀罕见,更别说是没官的了。不过这位客人,出手很是阔绰,一登门,给门房就塞了五十两的红包,让他拿一份礼单进去。
门房得了五十两银子,自然高高兴兴,屁颠地跑到府内,将礼单呈给张国纪。张国丈一见这份礼单,也是眼睛发光,当下有请来人。
“不才洪森参见国丈爷。”
张府的花厅之上,张国纪接见了这位出手阔绰的客人。
“洪先生客气了,快快请坐。天下的生意人,谁不知道南洪北李的名头,洪先生能够大驾光临,实在令寒舍蓬荜生辉啊。”张国纪客气地说道。
所谓南洪北李,指的是天下的两位大商人,姓李的自然是李文彰,姓洪的便是这位洪森。洪森和李文彰也算是多年好友,二人常有生意往来,当年岳肃大婚之时,洪森就不请自到,还送了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
对于洪森的登门,张国纪很是诧异,但自己现在身份崇高,女儿站在权利的,是贪赃不法,往大里说,就是图谋不轨了。”
张国纪听了这话,也觉得颇为有理,或许在这里真的可以找出岳肃的把柄,一下子扳倒岳肃,一雪前耻。可是,他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洪森利用的感觉,自己这么做,岂不是帮别人做嫁衣。
于是,他没有立刻做出表态,而是淡淡的说道:“洪先生此言不虚,只是本爵还要思量一番,不知洪先生现住哪里,三曰之后,不管是否合作,本爵都会派人去通知先生。”
“洪某现住在浙江会馆,天字一号房,不才就在那里恭候国丈爷了。这便告辞。”
“不送。”
在洪森走后,张国纪本来想找儿子商量这件事,可转念一想,儿子一向对扳倒岳肃是情有独钟,怎能和他商量,还是找别人吧。他找的是府上幕僚,这位幕僚姓殷名浩斌,也算是个人才,当年张国纪曾派他前往南京收买翟凤翀,彻查两淮盐务。
殷浩斌给张国纪的意见是,最好不动,以免洪森借着张家的名头,走私犯禁,再落入岳肃的手中,到时令太后难做。张国纪觉得有理,稳妥起见,这笔银子就不打算赚了,反正自家现在有不少银子来源,也不差这一笔。
谁曾天,第二天一早,就出事了。
出的是什么事呢?在两淮盐务上。
去年张国纪保举万燝和孙舫为两淮盐运使与两淮巡盐使,一年下来,这两位老兄是打捞特捞,光给张国纪送的银子就有六十万两,更何况落入这两位口袋里的了。
可朝廷里的官员不是瞎子,一年下来,上交给朝廷的盐税比去年少了一百几十万两,这银子哪去了。
于是今天,在杨奕山的带头上,岳党言官是纷纷上本,弹劾万燝和孙舫贪污盐税。当初你们把我们的人撵走了,现在干成这样,怎么也得有个说法吧。齐楚浙三党,那是啥也不说,干作壁上观,一心瞧热闹。
太后也不是傻子,账本还是能够看明白的,一年下来差上百万两银子,这些钱都哪去了。现在陕西吃紧,天天催饷,加上九边军费,朝廷正是用银子的时候。虽然说,岳大人在位时,给户部攒了不少底子,但也不能坐吃山空,两年就给败光了吧。
张嫣就一点好,知错能改,登时凤颜大怒,下旨令锦衣卫前往两淮,将万燝和孙舫提到京师问罪。不仅如此,她还把保举二人的张国纪请进慈宁宫,狠狠的训斥一顿。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