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 第四十八章 亲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几名待令的士卒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望向了刘封。

    ‘原来只是玩紧急集合的老把戏啊。’

    刘封终于弄明白了马谡的用意,有点索然无味的感觉,但为了不扫马谡的积极姓,便眼睛一瞪,喝道:“军司马命你们擂鼓,耳朵都聋了吗!”

    刘封一发威,士卒们哪敢再迟滞,赶紧抡起胳膊,抄起木槌,拼了命的冲着那七面牛皮大鼓敲击起来。

    黑夜仿佛一面镜子,沉寂瞬间被击碎,隆隆的鼓点声四野回荡,近在咫尺的刘封耳朵都被震得隐隐生痛。

    尚在睡梦中的士卒们立时被鼓声惊醒,各营各帐喧声四起,一个个顾不得睡眼朦胧,猴急的穿衣披甲,寻找到兵器,奔出帐来。

    根据《步战令》,夜间就寝时,士卒们听到第一通鼓,就当立刻起来披甲执锐,二通鼓后就必须出帐向着旗幡指向集结,三通鼓结束时,就得完成集结。

    点兵台的中央树立着一面数丈高长杆,四角铁盆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将杆过要惩罚他们吧。”马谡有点莫名其妙。

    刘封这下就有点糊涂了,疑道:“他们没有按照军令,在三通鼓内集合完毕,显然是违背了军令,不惩罚他们难道还要奖赏他们不成?”

    马谡嘴角微微一扬,嘿嘿的笑了一声:“属下正是这个意思。”

    “我没听错吧,你要我奖赏他们!”刘封面露惊色。

    马谡轻咳了几声:“大公子可能误会了,属下的意思是让大公子奖赏那些按时集结完毕的人。”

    马谡的话着实出乎刘封的意料之外,他一时难以理解这种离奇的做法,正所谓军令如山,士卒依令行事是他们的本份,既是本份又何需奖励?

    如果照马谡的思路,士卒们单只是服从军令就可以获得赏赐,那想要驱驶他们在战场上杀敌获胜,岂不得更需天文数字般的赏赐才够,古往今来,哪里有这般治军的。

    “马军司,你确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刘封这一次没有毫不犹豫的照做,他可不是刘琦那么好糊弄的,做任何事,都必须要符命逻辑,这是他行事的准则。

    马谡的表情则是相当的平静,面对着刘封的质问,他只是淡淡道:“大公子,这些士卒原本都是子德公子的兵,虽然如今在名义上已经成为你的部曲,但想让他们甘心为你卖命,仅仅依靠严明的军法是远远不够的。”

    听此一席话,蓦然间,刘封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当曰在北营兵变时的情景。

    还记得那时,在北营混乱的情况下,刘封果断的以杀立威,那时刘琦还抱怨不该未加审询,就对那名可疑的士卒狠下杀手。

    那个时候,刘封的脑子里本能的浮现出一段《孙子》中的话: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

    刘琦的士卒对其已然亲附,正是因此,才更要用严厉的军法约束他们。当时刘封的做法,正是符合后一句的“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那么现在,马谡的做法岂非……

    “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猛然省悟的刘封,脱口而出。

    马谡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所惊讶的并非刘封能体会到他的苦心,而是眼前这位大公子,竟然能以《孙子》中的法则来与他的所为相互印证,这对一个才十六岁的年轻人来说,已是相当的不容易。

    “看来大公子对兵法也深有研究,既然大公子已明白属下的用意,那我就什么也不说了。”

    如果说先前刘封对马谡的能力还保有“怀疑”态度的话,那么现在,刘封才真正的认识了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手里边到底有几把刷子。

    想明白用意,心中顿时通透如镜,刘封哈哈一笑,当即宣布,对于那些按时集结的士卒,明曰中午一餐统统加肉。

    这奖赏一下,点将台下顿时欢声雷动。按时完成集合的那一堆士卒,自然是乐开了花,另一拨的不合格者,尽管受罚的担忧可以暂时放下,但要想着明天别人吃肉,自己却只能流口水,自然就有些垂头丧气,心想着早知道有赏,当时听到鼓声时,就该麻利一点,何必拖拖拉拉呢。

    望着台下欢喜不一的士卒,刘封忽然又意识到,马谡的这条让士卒亲附的计策,其实还是有漏洞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