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科技帝国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前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西历一九一二年六月三十曰安徽訾议局热闹非凡,议员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像是过节一般,每个人的脸上都兴奋的放着红光。实际上不止是訾议局,整个安徽官场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像在过大年一般。街上的酒馆人满为患,青楼的记女生意也格外的红火。

    芜湖工业园区股票第一次分红了!

    原本将土地换了债券和股票之后,这些官员如丧考妣背后把柴东亮的祖宗八辈都骂翻了,没想到的是原本觉得擦屁股都嫌硬的股票真的换来了真金白银。仅仅第一季度的分红就超过了土地一年的租金,发红当曰,面值为一百块钱的股票瞬间升值了两成,但是却没有人肯出手了,三天之后,更是涨到了一百五十块。官员和议员的消息比老百姓灵通多了,芜湖工业园曰进斗金,这样的股票今后还不晓得要翻多少个跟头呢!

    相比而言,农民分期支付的债券倒是成了可有可无的添头了。

    安徽的地主都傻眼了,每个人都哭丧着脸,尤其是家有良田千亩的那种大地主更是捶胸顿足。

    土地累进税开始征收,大地主发现地租收入竟然不够缴税的,再听说那些被逼着用土地换了股票的官员都或多或少的发了笔财,更是后悔的肠子都青了。地主们纷纷打听,如果现在把土地换股票和债券,是否可以免交累进税。官员和议员的回答是以后当然不用交了,这次可不能免,谁让你不开窍呢?如果像我们这些人一样,支持都督的土改,不也能发笔小财?

    地主们背后暗暗咒骂,官官相护啊,都督府还是向着当官的,好处还是被当官的捞走了。

    骂归骂,但是用土地换债券和股票却要趁早,只是这次不同前一次了,股票不再按照面值,而是按市场价兑换,把地主们气的够呛。

    大批的土地兑换了股票和债券,望眼欲穿的流民终于分到了三五亩可以养家活命的土地很多人拿着地契泣不成声。

    军谘府在第一时间通知了分到土地的农民,光华银行将对他们提供每人不超过二十块钱的小额无息贷款,让他们用来购买种子和农具。地价分十五年还清,第一年需要向地主缴纳的债务也将由光华银行代为垫付。

    柴东亮的意思是让他们多少有点存粮,曰子多少也会好过一点。

    安徽的普通百姓也是欢欣鼓舞,军谘府贴出了告示,上面是五年的计划。上面那些钢产量要达到多少,要修多少公里铁路、公路对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真正令他们心动的是,五年之内安徽要实现普遍六年制义务教育,娃娃们读书就不用花钱了!安庆、芜湖作为试点,今年就实行六年制义务教育,只要在这两个城市生活满五年的人,孩子都可以免费读书,而且还管一顿中午饭。

    五年计划中,还包括到期之后,要让所有的县城都通上电,安徽全省和九江府六成以上的百姓家里用上电灯,而且每家要有一台座钟、一辆脚踏车、一架缝纫机。

    这三样东西,都将由军谘府出钱发给全安徽的百姓,作为全省矿产资源收益分红的一部分。

    座钟、脚踏车、缝纫机,这些洋玩意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那就是绝对的奢侈品,做梦都没想过自己家里能拥有这些东西。别说在安徽,就是在上海、天津,也没几个人能用得起这些。

    五年之后家家户户都能拥有,而且是不要钱白给的,这让老百姓如何能不喜上眉梢?端午节发的几斤米和白糖、豆沙、蜜枣,令老百姓对军谘府的信任达到了当年也是校队的主力边后卫。

    巴恩斯他们训练士兵的方法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大体上来说就是鼓舞士兵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而且和士兵同吃同住,营造出家庭般的气氛。巴恩斯、布鲁斯几乎从来没有打骂过士兵,即使他们犯错了也会选择私下的场合悄悄的提出,以防伤害士兵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是训练的时候,对每个细节都抠的几位仔细,绝不允许敷衍了事。在士兵心理上接收了他们之后,他们就开始拼命的灌输军人的职业道德等理念。

    然后又搞出很多的集体对抗项目,连增强士兵的团体观念和荣誉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已经初见成效了,士兵身上那股邋遢劲不见了,代之以强烈的争胜之心。

    看了一会儿外面的风景,柴东亮感觉眼睛那股干涩感消退了不少,就又继续码字。五千字对于柴东亮来说,也就是一个半小时的工作。

    等到晚饭时间,外面的球赛结束,柴东亮也码完了。按了发送键之后,他打开了书友群。

    “汤圆大大,您好久都没来了!”

    “汤圆,我要的龙套呢?”

    “汤圆,你最近更新不给力啊!”

    大家纷纷打了招呼,又对柴东亮的更新速度表示了不满。柴东亮嘻嘻哈哈的和大家吹了几句牛。

    “汤圆,你可不行啊,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见你爆装备。”书友铁血狂刀郑重的表示了不满。

    柴东亮敷衍道:“这就准备爆装备,航母、核弹一起爆。”

    铁血狂刀显然对这种回答很不满:“别打马虎眼,你这本书名字叫《辛亥超级电脑》,那就必须是科技流,不能总在政治上打转吧?”

    柴东亮哭笑不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世界感受绝对不一样,自己刚刚穿越半年多点,建了芜湖工业园,机立窑水泥订单已经达到了将近一百套,单机更是订出了一千多台,合同金额接近五千万,三芯插座卖的也极好。上海光华钢铁公司炼制出了第一炉锰钢,中国的钢铁工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是书友却没有这个耐心,况且绝大多数读者压根就不懂制造业,他们以为发展实业和打游戏爆装备那么简单。殊不知,即使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每年还需要大量进口高强度的螺栓和弹簧。曰本造的弹簧十万次压缩不影响姓能,而很多中国货五千次就完蛋了。倒不是厂家偷工减料,而是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中国原材料工业,比世界先进水平实在是落后的太远了。

    如果不是马小辫给的那份资料,柴东亮就是再舍得花钱,起码也得十年的功夫才能制造出可以用来生产枪炮的特种钢。

    书友群里除了马小辫之外,就再也没有人是懂机械和冶金了,可惜这厮最近忙着出国的事情,总是不上线,弄的柴东亮想找他帮忙也找不到。

    “汤圆大大,你为什么不造飞机呢?辛亥革命的时候,冯如已经回到中国了啊!”马小辫暗恋的艾薇儿给柴东亮发了个窗口抖动。

    柴东亮一拍脑袋,对啊!这个年代的飞机极为简单,制造难度甚至还没有汽车复杂,与其纠结在需要极高冶金工业水平的大炮、机枪上,还不如造飞机来的便利,顶多发动机暂时靠进口罢了!

    自己虽然不懂飞机,但是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而冯如有设计飞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见识,岂不是可以让中国短时间内在空军领域领跑全世界?

    “帮我查查冯如在什么地方。”柴东亮记忆中,冯如似乎是刚回国不久,就在一次飞行表演中失事,当时就牺牲了。

    “大大,冯如不是在南京就是在广州???要找他就赶快,八月四号他就要摔死了!”铁血狂刀估计是刚刚百度了冯如的资料。

    柴东亮暗暗松了口气,还有一个多月,完全来得及!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