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三国 - 第一百六十九章 背后的阴手
灵帝也一样,年轻的时候,甚至渴望如同秦皇汉武一样,却匈奴于长城之外,修甲兵,重民生,富国强民,成就千古帝业。
只是,时局多有不利,先有外戚掌权,后有党锢之乱,他只能重用宦官,一克制世族土豪势力,不管如何,首先要保住祖宗基业,久而久之,朝堂上一片昏暗,民间更是豪强林立,以致引发黄巾之乱,当真是时也命也!
谁知一时兴起,赏了韩进一个小官,竟然被这小子做出了这么大的功绩。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纵然不能成为千古一帝,但是能打败外族,能让自己扬眉吐气一回,也可以适当减轻一下来自大汉境内的压力了。
要知道这两年,各地黄巾死灰复燃,大有东山在起的意图,朝廷就如同救火队员一样,奔东走西,疲于奔波,却还是劳而无功,无疑地,一场对外族的大胜在增加皇帝威望的同时,也可以给那些怀有二心的人一点警告。
看吧,朝廷不是没有办法奈何你,只是暂时腾不出手而已!
“陛下,韩将军固然少年英雄,但若是没有陛下慧眼,只怕这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啊,多以,归根结底,还是陛下用人得当,陛下洪福护佑,我大汉列祖列宗佑护,才是韩将军取得大胜。”
众人看去,正是被皇帝称为阿姆的太监赵胜。朝堂之上顿时一片赞美之词,将灵帝熏得摇摇欲醉。
皇甫嵩等人心中不屑,却也不敢多言。
点了点头,灵帝笑哈哈地道:“阿姆所言正和朕心,只是韩爱卿也立下大功,否则,若要你们去,哼!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取胜!和韩爱卿一比,你们除了整天在朕的耳边叽叽喳喳之外,还能干什么?简直就是一群饭桶!”
何进心头一颤,知道皇帝意有所指。
这半年来,各地黄巾的不断叛乱,让皇帝对他这位大将军越来越不满意,若非有妹妹经常在灵帝耳边吹枕边风,只怕何进的大将军位子早就被撤了。
此时听得灵帝所言,嘴上自然不敢韩进也算功高,但是他受年龄所限,为以后发展,自然不能担任太高的职务。
“陛下,大将军此言差矣!”谁也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的却是卢植。
灵帝心头有些好奇,“哦!这是为何?卢爱卿且说来听听?”
他虽然整曰吃喝玩乐,浑然一副不关朝堂之事的样子,但是对于百官的一句一动,却了如指掌,最起码,洛阳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不是。
他自然清楚卢植曾受过韩进些许的恩惠,此人又极重情意,向来对韩进的升迁是抱支持态度的,没想到却第一个反对。
灵帝自然猜不透,何进此言看似为韩进请封,背地里却另有目的。
“陛下,韩将军虽然年少,曾无数次征战沙场,乃是陛下未来的冠军侯,但是其人毕竟年岁太轻,调入朝堂虽可磨练,但是车骑将军之职,并不能合适其人!”
卢植此言,却实实在在地是为韩进着想了,话中隐隐点出韩进年纪太轻,就是怕韩进升迁太快,以致将来功高震主,落下杀身之祸!
这样的例子古来还少吗?况且他也看出韩进并不是呢种善于隐忍之人,若是在在朝堂上混,必将闹起祸端,不知如此,韩进的到来,也会打破朝堂上三足鼎立的趋势,致使朝廷动荡,继而引起天下不安。
所以他打心眼里不希望韩进置身洛阳,不管是为公还是为私,自然,他不知道韩进看似二十岁的额年纪后面,却已经是两世为人,数十年的沧桑了。
何进眼看不对,向袁槐轻轻示意。
袁槐点了点头,上前一步奏道:“陛下,成一位大将军所言极为有理,韩将军既然年少有为,自当为陛下分忧,岂可因年岁所限,而置人才与不顾!”
如果说大将军何进举荐韩进让百官吃惊的话,那么袁槐的话无疑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粒石子。
这二人竟然凑道一起了,奇哉怪哉!
灵帝看向旁边低头伫立的张让,忽然开口问道:“让父以为呢?”
张让心中早知灵帝会问及与他,缓缓抬头,将早已打好的腹稿说了出来:“陛下,老奴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圣人说过,天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陛下既然认为韩将军大才,却又年轻,何不让其在外多历练几年呢?”
张让说完,依然低头垂立在旁边,好似刚才就一直没动过一样。
灵帝却若有所思,不在言语。
何进和袁槐同时怒瞪了一眼张让,死太监,又来坏老子好事!
其实他说张让故意坏他的事情,这话也不对。
张让为什么反对何进入朝呢,只为一个原因,那就是争宠!
在张让心目中,韩进此人不但能打仗,懂得舞文弄墨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讨皇帝的欢心,这从以往灵帝对韩进的赞誉有加就可以看出。而且韩进此人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此人行事如天马行空,毫无章法,世人皆骂张让祸害朝纲,与张让耻与为伍,但韩进此人,就敢来巴结自己。
因此,在潜意识里,张让已经将韩进列为他的竞争对手之一了。
当然,韩进若是知道张让的想法,恐怕想死的心都有了。
虽然有人反对,但是何进并不放弃,依然展开辩论和张让卢植等人争论。
于是,让百官大跌眼镜(当然也要有眼镜可跌)的一幕就出现了,向来不和的卢植和张让站在统一战线了。
双方所在的派系随即展开了唇枪舌战。
灵帝听了一会儿,各自都说的有理,心下烦躁,猛然拍了一下面前大腿,哼了一声,道:“此时韩爱卿归来洛阳在说不迟,倒是大将军所言,袁公路镇守凉州之事,诸位以为如何?”
皇帝一锤定音,百官再也不敢辩论,但是对于袁公路,百官却出奇地无人反对。
袁家四世三公,又是何进举荐袁公路,一旦反对,那就是同时得罪朝堂两大尊神,谁也不会傻得去干这事,而诸如皇甫嵩等人心里却又在打别的心思,天下乱象已显,朝廷正是多事之秋。何进如今携大功归来,不论在军中还是在百姓眼中,声威鼎盛,若是让其久居西凉,难免他曰对朝廷不利。
这道不是他们知道何进要造反,只是老成持重的想法。
于是,韩进调回洛阳,而袁术就任镇西将军之职的决议好似就此定了下来。
……下了朝堂,何进故意放慢脚步,和袁槐并肩走到一起。
(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