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纪 - 第六十一章 冬去春来又一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备用网站最新地址(记得收藏)
    “河西、西域和西海都要筑城修路驻军,就需要三员大将坐镇。”秦昭王的眉头拧在一起了,颇有些为难,道:“这三员大将不仅要精于军略,还要通晓政略。王陵、王龁、蒙骜自然是没问题。只是,王陵要坐镇山东之地,不能脱身。这还差一员大将,谁可使?”

    说到这里,秦昭王的眉头拧成一个川字,道:“桓齮打仗没问题,要他坐镇这些要地,却是难为他了。”

    西海、河西和西域,这些地方太过偏远,一遇有事,向咸阳禀报,很费时日。得到秦王首肯,再去处置,早已是黄花菜都凉了。这就需要一员能征善战,还要通晓政略的大将坐镇了。

    秦国的猛将不少,真正符合这要求的不外王陵、王龁和蒙骜三人。至于桓齮,那是一等一的猛将,要他在战场上冲锋不是问题,要他处置政务,就很成问题,桓齮不能担此任。

    而王陵要坐镇山东之地,脱不开身,就少了一个人,秦昭王想来想去,也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君上,臣可以去。”司马梗请命。

    “国尉?嗯,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只是你身为国尉,岂能出镇他方?咸阳离不了你。”秦昭王摇头。

    司马梗军事才干不凡,而且,他颇有政治眼光,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担任国尉一职了。

    “君上,臣以为此事不难。”范睢适时接过话头,道:“桓齮打仗了得,却不善政略,只需要找一个善于政略之人相辅便成。”

    “哦。有理,有理。丞相以为何人可辅桓齮?”秦昭王忙问道。

    “王绾可使。”范睢再度举荐了王绾。

    王绾虽然没有李斯那样的创新能力,可是,他能当上秦始皇朝的第一任丞相,那是因为他有着非凡的才干,精明干练,派他前去辅助桓齮。很合适。

    “王绾?对,他可使!”秦昭王对王绾的才干极为欣赏,立时便准了。

    王绾虽然年轻,还需要磨砺,却是因为才干不凡。极得秦国朝野器重。白起和司马梗立时赞成:“不错,王绾可担此任!”

    “寡人以为桓齮和王绾驻守河西之地。这里要筑的城不少,而且,河西极为重要。一定要治理好,王绾政才不凡,正合适。”秦昭王开始分派任务了,道:“王龁就去西海。蒙骜就于来年春季,与异人他们一道入西域。容打下西域之后,他就镇守西域。你们以为如此处置,可好?”

    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用不着派出王龁、桓齮和蒙骜这些老将,秦异人身边就有不少人杰,诸如黄石公、尉缭和王翦、李斯、韩非他们,个个都是大才,能担大任。

    秦昭王之所以不命黄石公他们做这事。那是因为他知道秦异人这是在历练一批年青人。这些人,将会与秦异人一道,征战天下,他们是秦异人的左臂右膀,秦异人离不了他们。切不可把他们分开了。

    这事就定下了,秦昭王的旨意传出,王龁、桓齮、蒙骜和王绾四人离开咸阳,直奔陇西。

    xxxxxxxxxx

    西海。秦军营地。

    此时的西海,已经是一片兵营了。秦军的帐幕井然有序,横成行,竖成列,没有丝毫混乱。与当初羌的帐幕比起来,好得不能再好了。

    羌和匈奴一样,没有严明的号令,没有严格的纪律,一到扎营时,就是东一团,西一团,乱糟糟的,连道路都没有。

    秦军营地一派喜庆气氛,秦军士卒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悦。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华夏之军第一次来到西海之地,把羌给灭了,这是天大之喜,要秦军士卒不欢喜都不成。

    虽然战事已经结束有些时间了,他们的欢喜劲头仍在。

    秦异人的中军帐,黄石公、王翦、尉缭、蒙武、李斯、韩非,以及一众将领在座,人人脸上泛着喜悦。

    “我一瞧你们,就知道你们把欢喜写在脸上……”秦异人的话颇为有趣,众将齐声大笑,一时间,笑声如同雷鸣,差点把帐。”就在蒙骜欢喜之际,只见蒙武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叫嚷道:“我当爹了,我要让公子知晓。”

    蒙武和秦异人是死党,两人好得可以穿一条裤子,如此喜讯,要是不与自己最好的死党分享,说得过去么?

    蒙骜本想叫住蒙武,可是,蒙武已经去得远了,只得摇摇头,打消了这念头。

    秦异人刚回到屋里,只见蒙武飞也似的冲了进来,还未等秦异人开口问话,只听蒙武喜滋滋的道:“公子,我当爹了,我当爹了!”

    头一昂,胸一挺,摆出一副“你恭贺我”的架势,只等着秦异人道贺。

    “当真?恭喜恭喜!”秦异人为蒙武欢喜,道:“这下好了,我们两个都当爹了。我们的交情深厚,我们要把这交情传给下一代,就让我们的儿辈接着交好。”

    “谢公子!”蒙武大喜过望。

    “对了,是小男子汉,还是闺女?叫什么名字?”秦异人忙问道。

    “是个胖大小子,叫蒙恬!”蒙武欢天喜地的道。

    “蒙恬?”秦异人双手捂着嘴,惊愕之下,把舌头咬了。(未完待续。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