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清 - 第九章 黑矿场,真的很黑
“卖田产?不行!绝对不行!”
李肆虽然有了计划,可还需要起步资金,只是荷包干瘪,不得不把脑筋动在自家那十亩水田的田皮上。而关凤生误解为他只想着卖田交皇粮,很坚决地摇头。
这会两人正朝矿场走去,李肆的计划就得从这开始。这座矿场是凤田村诸人找钟老爷租的山场,租子是上交四分之一冶炼出来的生铁。
但跟租田还是有区别,康熙年间,民间开矿总体是一个禁字,却依旧拦不住私采,他们这矿,就是后世的黑矿场。钟老爷虽然把山场租给了他们,经营管理却是他的人在负责,比如说冶炼出来的生铁,只能由钟老爷联系的商人承买。硐长就是那赖一品,名义上硐长只负责管理挖矿的矿丁,赖一品实际上却是钟老爷派到矿场上的监工。除了赖一品,负责常务管理的客长,银钱往来的课长,都是钟老爷的人,还养着十来号护卫,而这些人的薪水全都计在他们这些承租人的身上。
这矿场其实就是钟老爷的产业,说是一个“租”,不过是在官员查禁的时候,方便钟老爷脱身的一个名义。
“关叔,你不也没田产了吗?别担心,我不是靠田产来交皇粮,不然今年交了,明年怎么办?我是需要一些钱作些营生,顺便帮着你们把这矿场弄起来。”
李肆这话,关凤生苦笑不已。
“这矿场有什么好弄的?铁炼得多,钟老爷就压低收价,炼得少,见着咱们喘不过气来,就提点价好让咱们活着,不至于散了摊。说是咱们租他的山场,其实咱们都是钟老爷的雇工。”
整个矿场有两三百号人,就一座炉子,每曰能出一千来斤生铁。
“我本业是铁匠,只是父祖也传了一些炼铁的把式,才跟钟老爷谈下了这个矿场,炼出来的生铁也勉强凑合着能卖。这两年下来,又悟了一些窍门,总算能带着大伙靠这矿场活下来。”
听着关凤生的介绍,李肆对这座矿场的情况也渐渐有了更深的了解。转过了山梁,整个矿场就落在了李肆眼中,记忆里的凌乱景象,此刻在眼前真切而有序地呈现。
山头被刨去了一小截,露出一道光秃秃的干土截面和一座四五米深,数百平米宽的大坑。一个黑黢黢的洞口朝山肚子里延伸,叮当敲打声在洞里一直响着。李肆隐约记得,这矿洞有上百米深。
山头百米外就是一条宽有三四十米的大河,河岸边停着一长串的木排小船。河岸之上一字排开几个大坑,每个坑边都立着一根高大的十字木杵,那该是粉碎矿石的选矿坑。远处山脚下有一排低矮的砖窑,木柴堆得满满的,该是炭窑。而在炭窑不远处,依稀看到一座冶铁炉的炉……木炭是笔大开销?”
李肆早有了盘算,现在见了实情,心中更是有底,不过他不准备一下都拿出来,事情得一步步来。
“没错,这山头的树早被砍光了,买不起净炭,只好去其他山场买木柴自己烧炭。可即便这样,一炉铁也要花掉半两银子的木柴,每天六炉,就是三两银子。”
眼下木炭百斤大概一钱二三,木柴三四分。一炉出铁二百斤,就要花上千斤木柴,算起来光这部分成本就接近20。
炉子置在坑里,好方便从炉顶加料,炉子下半部分用的是砖,上半部分是耐火泥,,李肆仔细从炉顶看下去,内壁上还抹了一层厚厚的耐火泥。
熟读过太多穿越小说,对攀这冶铁工业科技树,李肆还很是熟悉,可他不是郑克臧,没有一个台湾给他折腾,现在只能先着眼在最小的事情上。
“什么?你能让每炉少烧三成木炭?四哥儿,这可不是写写划划的事,可不要信口开河。”
关凤生摇着脑袋,怎么也不信李肆,这话要能成真,柴火银子每年就能省三四百两。
“读书真读傻了,烧多少炭才能化多少铁,少烧?从哪里少啊?隔行如隔山,你就别来捣乱了。”
田青在一边冷嘲热讽地说着,话还蛮有道理的,一帮炉工们都纷纷应合。
“我这可是读书才读到的秘方……”
李肆并不动气,嘿嘿一笑,众人一呆,关凤生也怔住了。
“还有讲冶铁的书?吹吧你!”
田青扯起了嗓子,关凤生瞪了他一眼,有些急促地问:“什么书?”
李肆要搞的东西可是后世的技术,还真没这书,避开关凤生的问题,他微微笑道:“讲冶铁的书多了呢,佛山的铁厂你们知道吧,他们是怎么在冶铁炼钢的,我都知道。七八十年前,就有书说得一清二楚。”
关凤生喉咙里咕哝了一下,脸色也泛红了。
“四哥儿,你还知道怎么炼钢?”
【1:1724年法国萨凡利兄弟编纂出版的《世界商业大辞典》里提到广东生铁为每百斤16两白银,贩运到曰本的价格是45两。】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